首頁 歷史

歷史不外如是

二十五、父子竭力統(tǒng)歸周

歷史不外如是 止戈為古 3135 2019-07-31 12:00:00

  武王姬發(fā)起兵,以士卒四萬五千人,牧野破紂兵七十萬,紂與妲己自焚與鹿臺,于是商亡。

  第二天,武王正是即位,這也是一個挺有儀式感的事情,他先安排人整修了道路,并重新修整了神廟和宮殿,派一百名士兵扛旗開路,自己站在車上進城,而他的身旁是弟弟周公旦和畢公,散宜生、太顛、閎天都就持劍護衛(wèi)。城內(nèi)毛叔鄭端著明水,街康叔封鋪好草墊,召公奭拿著彩帛,太公望牽著犧牲,尹佚朗讀禱文,規(guī)模之盛大是前所未有的,武王此時就像一個天神一般,為天下臣民所仰視。

  禱文的意思當(dāng)然大同小異,大致是說紂獲罪于天,而自己代天行道,今日站在此處,也是承受天命。這場活動也就標(biāo)志著武王正式即位,而周成為了天下之主。

  所以說,造神這件事情,可不是今天的新發(fā)明,從幾千年前的老祖宗那里,就知道怎樣統(tǒng)御天下,那就是將自己立于神秘的位置,不管是打仗,還是即位,先行祭祀,成功了再祭祀,表示這都是天意。只不過,古時候的民眾在這些方面不像現(xiàn)在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信息,提出更多的質(zhì)疑,所以那時候的造神,比現(xiàn)在要簡單得多。

  大戰(zhàn)之后,當(dāng)然需要休養(yǎng)生息,武王是一個賢明的君主,并沒有窮兵黷武想要以一家之力而占據(jù)天下領(lǐng)土財富,他是個很有智慧的人,知道實力分封和相互制衡的道理,也知道還有很多人對于殷商充滿懷念,無論怎樣代天受命,那也改變不了弒君的事實。

  所以他留下了紂的兒子祿父,并沒有趕盡殺絕,同時還將殷商的遺民分給了祿父,祿父也就是武庚。并封地在河南安陽一帶,共有三處,北謂之邶,南謂之鄘,東謂之衛(wèi),為了防止祿父又造反,他派自己的弟弟叔鮮、叔度、叔處輔佐治理,分別負責(zé)一塊,也就是監(jiān)視管控的意思。

  為了表示自己乃是代天受命,武王除了封祿父外,首先分封的是上古圣王的后代,神農(nóng)的后代封為焦,一般認為在河南,今天的焦作一帶;黃帝的后代封于祝,一般認為在山東;封堯帝的后代于薊,在今天的北京;封舜的后代于陳,在河南一帶;封大禹的后代于杞,在河南。這些封地,今天大多存在爭議,但基本在河南河北與山東,這也是當(dāng)時真正屬于文明開放的區(qū)域。

  頭號功臣姜子牙第一個受封,他被分到營丘,也就是山東臨淄一帶,至今仍稱營丘,國號封為齊,這是一塊非常好的富庶之地,他的弟弟周公旦分到了曲阜一帶,也就是孔子的故里,封國號為魯國,所以今天稱山東為齊魯大地,也就是這兩個由來。

  另外三個弟弟,周召公奭(shi)分在燕,地在今天河北境內(nèi),或又考證在北京附近;封弟弟叔鮮于管,弟弟叔度于蔡,叔處于霍,所以又稱為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這三國圍繞在武庚封地的周圍。

  雖然戰(zhàn)勝了殷商,建立了周,但天下并沒有完全平定,姜子牙封地任職,其他兄弟也各有封地,而武王身邊最可靠的就只剩下弟弟周公旦了,武王一天也離不開旦,所以他封周公旦的兒子伯禽于奄地,也在河南,卻把旦自己留在了身邊。

  歷史證明這是個英明無比的決策,破殷第二年,武王就病了,而且一病不起,此時他的太子誦還年幼,據(jù)說周公旦曾經(jīng)祈禱用自己的生命去換來武王的長壽沒有成功,總之,武王嗚呼,而這個時候他的兒子誦,還只是一個嬰兒,大寶如何繼承將成為問題。

  毫無疑問,如果按照即位順序以及個人威望,周公即位或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還有一些弟弟,比如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這三個弟弟,都有那么點小心思,所以此時如果不能當(dāng)機立斷,剛剛建立的周朝就面臨再次分崩離析的風(fēng)險。

  周公旦這時候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竟然沒有召集兄弟們商量就自己即位,這一舉動在后來的歷史上引起很大的爭議,就像伊尹有篡位嫌疑一樣,周公旦此舉同樣受到了兄弟們的嫉妒,即使他一再解釋是誦是繼任者成王,但因為年幼而自己代政,等到成王懂事以后將還政于他,依舊不能打消大家的反對情緒。

  還記得那個被監(jiān)視起來的武庚嗎?武庚看來很會察言觀色,他明顯感到武王的三個弟弟對周公不滿,估計在旁邊煽風(fēng)點火,估計再加以許諾,宋以財寶,輕輕易易就說反了三個王。

  所以武王死后不久,武庚大膽作亂,因為他背后有著強大的實力,三個實權(quán)王爺在給他撐腰,這一場動亂稱為武庚之亂。

  這四個方國的實力或許不是特別強大,但絕對出乎周公的意料之外,因為周朝的王爺和殷商的沒落子弟勾結(jié)在一起,戰(zhàn)爭或許能一戰(zhàn)而平,可是周公卻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那就是現(xiàn)在朝野流傳的說他想要謀朝篡位的傳言。武王還封了那么多宗室子弟,可都在蠢蠢欲動,坐岸觀火。

  關(guān)鍵時刻,看來關(guān)鍵時刻,還得姜子牙出馬,畢竟他可不是姬家人,跟隨文王武王鞍前馬后的,算是一個中立的權(quán)威裁判角色。

  只是造反,可不會因為裁判一句話就罰下場的,姜子牙出了一個主意,既然你沒有代位之心,那何不明示天下,以成王的名義出征,聯(lián)合周召公奭表明心跡?

  不知道姜子牙這一招是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還是為了堵住周公或許有那么一絲想要取位代之的想法,反正這么一做,周公旦肯定是再也不會有什么多余的想法了。

  姜子牙親自輔佐,當(dāng)年紂王那么強大的軍隊都沒能擋住他的大軍,這區(qū)區(qū)三個紈绔子弟和一個破落戶哪里是對手,在歷史上對這一場戰(zhàn)爭甚至都沒有描述,估計和秒殺差不多,一戰(zhàn)而定。

  姜子牙自己回國去了,接下來宗室相殘的事情,那就不是他能管得了的,這里可見老姜的智慧,跟著文王的時候就已經(jīng)七老八十了,跟著武王又干了幾年,如果再放在遠古時期,恐怕別人又會說他是活了幾萬年的神仙了。

  這一次武庚的命運就沒有那么好了,當(dāng)初饒你一命,還給你封地,你轉(zhuǎn)眼就造反,自作孽是肯定不能活的。武庚不僅自己造反,水平不夠還要屠大龍,還拉動了周朝的三個王爺,堪稱豬隊友的典范了。

  周公沒有手軟,不過還是聽了老姜的話,沒有自作主張,而是以奉成王命令的名義,將武庚一刀給斬了,順帶將不聽話的弟弟管叔、霍叔一并干掉,只有蔡叔留下了一條命,被流放到不知何方。

  武庚死了,沒關(guān)系,商朝當(dāng)年可沒有絕后,還記得當(dāng)年那個有些人說賢明圣人而有些人說他厚顏無恥的微子么?作為紂的弟弟和武庚的叔叔,他有一次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原來賞賜給商紂后人的土地和財富全部歸屬到微子的名下。而那些散落的殷商的百姓,就封給武王最小的弟弟康叔,封地在衛(wèi)國。

  干這些事,其實是在姜子牙的指導(dǎo)下,周公假借著成王的名義自己干的,從他的內(nèi)心而言名不正言不順。成王年幼,他也知道周公一旦有反心,憑借他的實力和威望,恐怕自己的大位就不保了,內(nèi)心自然免不了戰(zhàn)戰(zhàn)兢兢。

  成王很聰明,據(jù)說晉國的唐叔(也就是西安李唐的祖先)獲得了祥瑞,是一棵生雙穗的稻谷,成王就將這稻谷親子送給周公,與這個叔叔同出同入,以示叔叔的做法就是自己的命令。

  這樣一來,周公獲得了名正言順的認同,也獲得了成王的示弱,本身大權(quán)在握,何況還要博一個好名聲,從此估計內(nèi)心也就平靜下來了,而成王則通過示弱換得了空間,通過充分授權(quán)換得了安樂,也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話。

  當(dāng)然那個谷穗是怎么來的,我和列位看官一樣,相視一笑而已。

  以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史官,但其實已經(jīng)有了記錄大事的習(xí)慣性做法,那就是寫文章,通過各種儀式誦讀,并將這些文章刻到青銅器之上,如此后來的司馬遷才能獲得第一手素材,而再到我們這個年代,通過文物的挖掘去驗證這些事情,形成可信的歷史。

  但凡發(fā)生大事,便要寫文、寫歌,從大禹的時代就開始,而商周則是巔峰時期。而周公雖然沒有成為最高統(tǒng)治者,卻在很長時間擔(dān)任執(zhí)行總裁的角色,并且為之自豪,從他留下的那些歌文可見一般。

  評定了叛亂,他做了一首《大誥》,這是告慰神靈和先祖;用微子接替武庚,他做了《微子之命》;有在《歸禾》和《嘉禾》中記載了成王送給他祥瑞谷穗的事情;作了《康誥》、《酒誥》、《梓材》,記錄他對于弟弟少康的教誨……

  周公攝政六年,制禮作樂,頒度量,以編外天子的名義,卻做了大多數(shù)天子都做不好的事情,七年后,周公將大權(quán)交給成王,完成了自己的責(zé)任和承諾,終于將自己完人的形象傳了下來,現(xiàn)在想起來,如果他廢成王自立,歷史又將是怎么樣一番模樣?

止戈為古

十萬字了,寫得不易,如果覺得還能讀下去,請收藏一下,如有推薦,不勝感激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