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舞勺臨街知髫年

第七章 微波蕩漾

舞勺臨街知髫年 苔茵展 157 2019-06-10 23:56:13

  一直記得當初十里堡的那位同鄉(xiāng)考中的是狀元,沒想到居然記混了,都不知道原來他寒窗苦讀的成果竟然是榜眼。

  記混了……

  那位同鄉(xiāng)聽說是艾遠的遠親,朋友的遠親按理說和我們小夫妻沒有親緣關(guān)系,不過大家都是同鄉(xiāng),在京城遇到已經(jīng)算有緣,他和徒竇是同事那更是有緣。有緣千里相會,又恰逢剛認識沒多久,應(yīng)該多點來往。

  讓徒竇幫忙打聽那位同鄉(xiāng)在京城的住處,原本以為他應(yīng)該是在京城的某戶人家借宿,沒想到他在東城那邊的錢糧胡同有處宅院。

  和徒竇商量邀那位同鄉(xiāng)到家中一聚,希望他能幫忙指點一下剛?cè)肼毑痪玫耐礁],職場新人還是很需要前輩們多多提點的。

  吩咐廚房這兩天做的菜都得是在十里堡比較有名的家鄉(xiāng)菜,一邊向廚師詳詢每道菜的特點,另一邊到飯點時細細品嘗那些菜的微妙不同之處,幾日過后,對家鄉(xiāng)菜的了解逐漸加深。徒竇悄悄告訴我,那位同鄉(xiāng)偏愛食酸甜味道,看來到時得備兩三道酸甜口味的菜肴。

  我和徒竇對美食幾乎一視同仁,烹制飯菜時對調(diào)料的取舍沒什么特別的偏好,雖是請客人到家中用膳,不過要是都隨了客人的口味而沒有準備其他菜肴的話會不會難以凸顯對來客的熱情相邀啊,畢竟每天只吃酸甜食的話日子久了也許就察覺不出酸酸甜甜的妙處。

  這個月的月末那位同鄉(xiāng)會到家中做客。

  那位同鄉(xiāng)名喚“齊駿馳”,是艾遠他母親的祖父的二女兒的大兒子的長子,艾遠稱他為“表哥”。和艾遠一樣,他也常年在十里堡居住,他倆也都出生在十里堡。

  “爹”和“娘”準備在十里堡的老宅院中再住一段時間,沒來京城。鐢郄前幾天來了封書信,信中寫道她到離家較遠的地方去采藥,最近正在研究一例古時的中藥配方,可能得多耽誤些時間,她已找好住處,讓我們不必擔憂。

  過幾天齊駿馳到府上時爹娘他們應(yīng)該還沒有回來。

  昨天和眉岳在錢糧胡同附近的糧鋪里挑選了新一季度的糧油米面,和眉岳說著準備到同鄉(xiāng)的府邸拜訪,遞送邀請函,轉(zhuǎn)眼就看到正好有一行人從齊府的大門出來,差管家前去問詢,走在最前面的的確是齊駿馳。

  和眉岳一同走下馬車,簡單解釋了幾句,沒想到齊先生一口就應(yīng)下了,只是沒有具體說什么時候來訪。

  匆匆作別后,齊先生在自家的馬車啟程前揚起車門簾交代道:“下月初八艾遠途經(jīng)京城,到時再說。”

  “好的,您好走?!饼R先生放好車門簾,馬車噠噠噠地不急不緩地行駛在京城的石板路面上。

  與眉岳分別后轉(zhuǎn)道回家,已臨近黃昏,夕陽的最后一縷光芒快要消失在地平線的時候徒竇終于出現(xiàn)在院門口,背對著晚霞,立于門后的石臺上。

  他笑著對我說:“夫人!為夫升官一定可行。”沖過來抱住我蹭了蹭又繼續(xù)道:“明日復(fù)明日,明日為夫祝國家成就千秋霸業(yè)!”

  “民俗研究大功告成?”

  “王府井大街上有處面館書言滋味鮮美,夫人可愿挪步前去品嘗?”

  “也不知你本月是哪天休息。”

  “本月十五雖不是大節(jié)小節(jié),為夫還是有體面的休息時間的,夫人若是許可,那為夫明日就前去預(yù)定?!?p>  “好”

  “夫人說好那這事一定會妥當?!庇植淞瞬浜筮@才松手。

  “對了,今天見到齊先生時他說下月初八艾遠會前來京城?!?p>  “如果順路的話,艾遠應(yīng)該是會和齊先生一同應(yīng)邀前來,夫人不必擔心。”

  “嗯”

  最近京城風大,涼嗖嗖的,又連著一個月沒有下雨,地面干巴巴的,餐桌上此時擺著一盤醋溜黃瓜,旁邊放著一盤紅燒牛肉和一盤清炒小土豆,面前的則是小米粥。晚膳宜清淡可口。

  掌燈時分,書房里點了兩盞燈,徒竇從書架上取出一本書,有點厚,遞給我之后他就坐到書桌前繼續(xù)翻閱“民俗”。

  手中的書居然是歷代帝王將相所制定的服飾統(tǒng)一細則!歷朝歷代的服飾等級森嚴,這本書還很親和地配著好多圖,以衣為意,從前爬上高山攀上高塔登上高樓才可眺望前方五百里路,如今翻動書頁就可以仔細看清那些錦衣華服上的每一針每一線,越精致的青春,越璀璨的年華。

  一路前行,星途坦蕩。

  悄悄合上書頁,把書放回原處,招呼小薯備了一壺熱茶,輕輕地為徒竇斟好茶放在書桌上,掩好書房的門。明月當空,風朗氣清,莊園里的禾苗長得都很結(jié)實。

  盼望著,盼望著,山雨欲來風滿樓。也許是還未消散的晚霞,也許是增厚的云層,也許是月光散射于天際,起風了,天空的顏色看著很有立體感。

  五天以后的我望著窗外隨風亂舞的雨水,喜滋滋的吃著碗里的面,一勺又一勺地喝著湯,胃里暖暖的。

  店里好多顧客像我們夫妻這般吃面吃到一半城市下雨了,出門時晴朗無云,排隊等候一刻鐘拿到面剛吃了兩三口街上的雨呼啦一下像雨陣一樣排列整齊地隨著風的走向降到地面上,驚嘆!

  徒竇說馬車里放著一把雨傘,馬車剛好停在店門口,起身一看,馬車自行到對面街角那處探出圍墻一米多的屋檐下避雨。這樣微妙的屋檐設(shè)計很容易打動人心,京城的人家是不是都熱衷于把日子過得這樣細致精巧呢?

  古道綿延千萬里,行至鄉(xiāng)水遠時腳下的路便會指引行人前往下一處落腳地,總會有不知道來自何方去往何處的客棧忽然就出現(xiàn)在眼前,車馬勞頓,休整幾日,待糧草備足之后便又是新的“征途”。

  山高路遠,天空海闊,文明始覺約與天地同壽。未來好長,視線好廣,抬頭仰望那永世長存的靈動奇景,總有一秒會覺得視界本來就是這樣。

  待雨停后,馬車緩緩地移到店門口,入座后我放下車門簾,徒竇駕著馬車。馬車一路慢悠悠地沿著來時的道回了府。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