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明朝第十二位皇帝,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早年受封裕王,因母親杜康妃失寵,非長子,很少得到父愛。在位初期,重用徐階、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與蒙古俺答議和,促成隆慶和議。廢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朱載坖用人不疑,國運中興,社會較為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海內(nèi)大治,史稱此為“隆慶新政”。病逝于乾清宮,廟號穆宗,謚號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葬于十三陵之昭陵。
起初,世宗冊立次子朱載壡為太子、三子朱載坖為裕王、四子朱載圳為景王。太子朱載壡薨,裕王朱載坖以次序當為太子,由于世宗次子朱載壡立為太子后享年不永,所以遲遲未予冊立,同時,世宗迷信“二龍不相見”之說,對朱載坖極為冷淡。裕、景二王均出宮,居住于京師藩邸之中,時景王朱載圳更得父皇寵愛,高調(diào)奢侈,而朱載坖則戰(zhàn)戰(zhàn)兢兢,小心謹慎,朝中也分化為嚴嵩為首的擁景派,和徐階為首的擁裕派,朝野議論紛紛。大臣郭希顏上書請建儲,觸怒世宗,慘遭處斬,世宗為了杜絕朝野的議論,命景王朱載圳出居安陸,朱載圳死,朱載坖才得以成為事實上的儲君。
世宗駕崩,裕王朱載坖即位,改元隆慶。朱載坖即位后,立即糾正其父的弊政,將之前以言獲罪的諸臣全部召用,已死之臣撫恤并錄用其后,方士全部付有司論罪,以前的道教儀式全部停止,免除次年一半田賦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賦。又停止世宗為博孝名強行施行的睿宗明堂配享之禮。
朱載坖重用徐階、李春芳、高拱等內(nèi)閣輔臣,致力于解決困擾朝局多年的“南倭北虜”問題,采納內(nèi)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等人的建議,與蒙古俺答汗議和,是為隆慶和議。宣布廢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隆慶新政,是朱載坖統(tǒng)治時期所出現(xiàn)的承平時期,朱載坖力行節(jié)儉,信用內(nèi)閣輔臣,并不加以掣肘,但也不能制止內(nèi)閣輔臣之間的傾軋,這也與其本人仁厚而平庸的性格有關。
朱載坖由于縱欲過度,加上長期服食春藥,身體每況日下,難以支撐。宮中傳出了朱載坖病危的消息,在休養(yǎng)了兩個月之后,他又上朝視事,卻又突然頭暈目眩,支持不住而回宮。朱載坖臥疾后,把高拱、張居正、高儀三位大臣找來,立下遺囑:“遺詔與皇太子。朕不豫,皇帝你做。一應禮儀自有該部題請而行,你要依三輔臣并司禮監(jiān)輔導,進學修德,用賢使能,無事荒怠,保守帝業(yè)?!敝燧d坖病逝于乾清宮,終年三十六歲,后獲謚號為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廟號穆宗,葬于北京昌平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