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得看了幾遍了,大概2遍以上了。
最近常跳出這部電影,于是又刷了短視頻解讀版。
里面有好幾處設置很有警示意義。
一、一切看似巧合卻又在情理之中;
他們因路線錯了而誤入一個看似荒廢的區(qū)域。千尋有小孩子的靈敏度而本能的排斥,而她的父母卻因為人類的好奇心想一探究竟。
二、未經許可、擅自行動;
當千尋的父母看到食物(誘惑)時,沒有思考背后的原因,而是全情投入的一頭扎進去,全然不顧后果。
小千尋卻還有著人類內在的品德——不貪婪、不輕易被利益打動,在后面遇到無臉男的時候也是。
后面就知道了,千尋父母不得不為自己的擅自行為付出代價。
后來,在千尋時刻謹記她的目標、不怕艱難險阻,并擁有一顆赤誠之心,經過不斷努力后,終于得償所愿,救回了父母也幫助了給予她莫大幫助的朋友。
雖然電影很短,其中的警示意義卻很令人深思。
大概我們大部分人在遇到門口那些美食的時候都會像千尋父母一樣的反應吧?
就像現在的短視頻經濟系統(tǒng),那是充滿誘惑又不知何故的琳瑯滿目的美食。
人們沒有深思過其中的原由就一頭扎進去,像極了千尋的父母。
而我們試想一下,我們大部分有機會可以知道背后的運行邏輯嗎?答案是很難,至少在這個業(yè)態(tài)發(fā)展的初中期很難。
那么什么時候可以一窺究竟呢?大概快到轉入下一個新的業(yè)態(tài)或這個業(yè)態(tài)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也許大概可能可以吧?
誰知道呢。
但我們卻要以此為戒,要好好反思自己的人生。
好好思考自己每天所做的正在做的事情會有怎樣的發(fā)展,給我們個人及整個社會有怎樣的影響?
如果是可以利益大家的就可以持續(xù)下去,假如是雖然有短期效益但卻對長遠發(fā)展有損傷的就要盡量避免。
這是一場欲望與理性、可行與要行、放縱與自律、膨脹與收斂的較量。
花掉時間不是目的,你的心思在哪里才是重要的。
在這個拉鋸戰(zhàn)中,你有清醒的看清自己每個行動是給A方加油了呢?還是給B方添醋了呢?
要想清醒,必先靜心!
關于靜心,我有套能量畫的療法,歡迎來信詳談。

重逢時換我守護你
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