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內(nèi),奉天殿前,朱元璋帶一眾皇孫和六部尚書、侍郎圍著朱爽帶回來的生鐵、鋼材和鋼制的廚具、農(nóng)具查看。
至于晉王朱?和燕王朱棣,在朱爽出京后沒幾日,便各自返回封地了。
倒是他們帶來的兒子,被朱元璋以需要教育的名義,暫時留在京城,這會都跟在朱元璋身后,圍著朱爽帶回的貨物查看。
朱高煦拿過一把鋼制菜刀,隨手揮舞幾下,又用手指輕輕彈了下刀身,沖跟過來的朱濟熿道:“白瞎這鋼材了,當煉一把好刀才是,切菜用什么鋼刀啊”
朱濟熿道:“黃酒配鋼刀,砍頭如切糕,這鋼刀就該用來砍頭才是!”
朱高煦點頭稱是,心里道:“這么好的鋼材造菜刀,必然是不缺打造兵器的材料,秦王實力強橫,父王怕是沒什么機會了!”
想到這看了眼朱元璋身旁的朱尚炳,越發(fā)的羨慕不已。同樣都是皇孫,憑什么你的父王如此優(yōu)秀?
又看了眼秦王朱樉,無聲的嘆了口氣。
朱爽一回來就被多方注視,自然不會在意這些。此刻的注意力,全都放在朱元璋身上。
后者問:“現(xiàn)如今,一日可產(chǎn)鋼材多少?”
朱爽道:“兒臣走的時候,又建了兩座高爐,每五日可產(chǎn)鋼材一萬兩千斤,平均算下來,日產(chǎn)兩千四百余斤!”
朱元璋驚呼,“這么多!”
朱爽笑道:“這還是少的,兒臣打算過些時日技術(shù)升級,再多建些高爐,怎么也要達到日產(chǎn)鋼材萬斤,才算勉強合格!”
朱元璋十分欣喜,“這么多鋼材,若都打造成兵器、鎧甲,出塞的勝算,又多一成!”
朱爽不言語,他在大冶鐵礦、黃石鐵廠投入不少,若要他白白上繳朝廷,也是吃不消的。
好在朱元璋知道這些,并未強行征收,只令兵部從朱爽這里購置大批鋼材,打造兵器鎧甲。
又說道:“你那鐵廠產(chǎn)量太大,若向國內(nèi)大量出售鋼鐵制品,只怕不少鐵匠鋪,很快便沒什么生意做?。俊?p> 朱爽道:“兒臣最初,是想在國內(nèi)大規(guī)模低價出售鋼鐵制品,可現(xiàn)在想來多有不妥。一來會讓很多民間匠戶失業(yè),沒法養(yǎng)活一家老小。二來會有不法商人收集鋼鐵制品,向北元走私,助長他們的實力。
所以兒臣的想法是,對外出口,直接組織船隊下南洋,這樣一只鑄鐵鍋,販到南洋可賣一兩一個,還供不應求。這樣一把鋼制菜刀,賣給那邊的貴族,要五兩銀子也會有人愿意買!”
朱元璋納悶:“海外皆窮荒之地,那邊的蠻夷,買的起嗎?”
朱爽道:“南洋百姓雖窮,士紳卻極為有錢,別的不說,安南那邊稻米一年三熟,百姓若沒錢,拿稻米來換也是可以的!”
“一年三熟?”朱元璋納悶。
“是的,兒臣見過一些南來的商人,都這么說。”
“那倒是可以過去瞧瞧!”
朱元璋隨口說了句,若有所思。他在位時,因為倭寇和海盜問題,采取了嚴厲的海禁政策。
可明朝的海禁向來是禁百姓不禁官方,官方貿(mào)易這些年一直都有,只是規(guī)模不大而已!
若能從南洋多換些稻米回來,趕上一些災年,便有足夠的糧食賑災了!
朱爽見朱元璋一副認真考慮的樣子,提醒道:“黃石那邊積攢很多了貨,不若讓兒臣派人組織出海,先去南洋探探行情,如何?”
朱元璋道:“那就由你派人組織吧,旁人還真未必能拿出那么多錢!對了,你命尚炳修的水泥路很好,朕很滿意!”
朱爽聽這話,趕忙拉著朱尚炳跪地謝恩,又聊了幾句,才告辭出宮。
回府的路上,父子倆坐一輛馬車,朱爽問了才知,朱尚炳已經(jīng)把他劃出來的諸多平民窟道路修了一小半,皆是一丈多寬,數(shù)百米長。跑馬車一點都不顛簸,京城內(nèi)人人稱奇,每日都有無數(shù)人過去參觀。
朱爽來了興致,見兒子也有炫耀之意,也就不著急回府了。命車夫轉(zhuǎn)向,去最近的一個貧民窟。
車夫自然駛向一個修好道路的所在,下了車后,發(fā)現(xiàn)道路干凈、平整,有不少車馬、行人經(jīng)過。
朱爽又問修路時的困難,朱尚炳道:“最初百姓愚昧,不知水泥為何物,總有愚民踏入為干透的水泥地。我命護衛(wèi)把這樣的逮來,當眾抽十鞭子,幾次之后便不會再有人犯這等錯誤了!”
朱爽想了想那畫面,道:“吾兒果然成長了,做的不錯!”
朱尚炳又道:“待水泥路修好后,皇爺爺來看過,仔細問了每百米的造價,大為驚呼,稱便宜又好用。我說這還是從西安府輸送水泥的緣故,若在南直隸開礦燒制,成本更加低廉?!?p> 朱爽繼續(xù)點頭,“不錯,不錯!”
朱尚炳聽到夸獎,越發(fā)講個不停,“工部尚書秦逵大人來尋我,說與父王交情莫逆,想由工部在南直隸附近尋礦,秦王府派人燒制,合伙做水泥生意!”
朱爽道:“這個,就不做考慮了!”
他雖不能在南直隸開礦,但黃石有水泥灰礦??!
更便捷的是,生產(chǎn)出的水泥可以直接在黃石港裝船,運抵九江、安慶、金陵等地分銷,成本低廉,很有賺頭。
或一路南下運到未來的魔都地界也是可以啊,反正他早晚都是要在那邊建城的。
歇了幾日,又見了不少來訪的官員、士紳、商賈,隨后乘船向西,準備經(jīng)黃石回西安府,進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大開發(fā)。
若再不回去,可就誤農(nóng)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