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丟了

第二百三十章 三眼火銃

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丟了 玉龍2009 2155 2025-06-02 08:04:00

  三眼火銃,是原時空中明朝嘉靖年間出現(xiàn)的一種威力很大的火器,既可以遠距離射擊敵人,也可以近戰(zhàn)砸擊,是一種兩用兵器,明朝中后期,軍方開始大量裝備,屬于常用武器。使用鐵或粗鋼澆注而成。外形為三根竹節(jié)狀單銃聯(lián)裝,每個銃管外側都有個小孔。使用時在銃管內添加火藥,最后裝填鋼球或者鑄鐵塊、碎鐵砂等,在小孔處添加引火藥,使用時將火繩朝發(fā)射孔點燃引火藥,引爆裝填火藥將彈丸發(fā)射出去,三個銃管可輪番射擊。在三眼銃的尾部留有柄座,安裝有長度不等的木桿用以握持,防止射手燙傷手部。

  在明代因北方地區(qū)天氣嚴寒、風沙大不適合使用鳥銃,因此大量裝備三眼銃,而南方地區(qū)則大量裝備了鳥銃。

  三眼火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銃身由三根管子合鑄,形成品字形,三個管相互之間各不相通,都有自己的火門,分別點火發(fā)射,三管共用一銎,安裝一個木柄。另一種銃管是一個整體,里面有三個銃堂,火藥室相互連通,點火后三管連射,威力巨大。

  但它始終是一種原始的火繩槍,還是具有各種先天缺點,既怕風沙雨雪天氣,又有裝填太慢,精準度低,必須排成三段擊密集隊形,還要敵方配合傻乎乎直接沖陣挨打,否則還不如敵方的弓箭拋射,這便依靠平日嚴格訓練,火銃質量好不炸鏜,加上友軍隊友刀盾長槍兵掩護,才能發(fā)揮威力。

  歷史上除了明初神機營這種精銳部隊,后來的明軍火銃兵屢屢對敵失敗,網文有說是巧遇風沙或雨雪天氣,也有說友軍豬隊友未戰(zhàn)先逃,失去側翼掩護,亦有說法是明代中后期朝廷腐敗,貪污加上國庫空虛,火銃偷工減料,以致常常炸鏜,未傷敵先傷己,令明軍寧愿舍棄火器優(yōu)勢。

  反正這東西,在原時空除了傾盡全國國力打造的邊軍關寧軍,其他地方軍是用不上的。也不敢用。

  「吳將軍,你是老遼東人了。遼東那邊的情況究竟怎么樣一回事?」

  聽朝廷的一面之詞,還不如聽聽吳三桂這個當?shù)厝说目捶ā?p>  「當年大明北伐,驅趕了蒙古韃子,曾經把大元皇帝趕進了朝鮮?!箙侨鹚坪醪辉冈谶@方面直入主題,一面看著對面王少保的面色,一面假沉思:「記得當時差點便把韃子皇帝抓了,但那邊的天氣太差了,嚴寒下,加上朝鮮人叛亂,我軍竟然敗了。但大明也成功在遼東成立了奴兒干都司?!?p>  「打進朝鮮抓那個韃子皇帝?」這個事王小龍知道,他淡淡地道:「這不是那個龍鳳大宋朝廷紅巾軍干的嘛?」

  吳三桂心中嚇了一跳,眼皮直跳。

  這事能提嗎?

  大明建立后,白蓮教和紅巾軍那些事都變成了禁忌話題了。還好現(xiàn)在已經是大明末年,否則他都要殺人滅口了!

  吳三桂目光偷瞧了四周幾眼,見自己的家丁兵遠遠站在四邊守住了,才放下心來,小聲地說道:「都一樣。都是我大漢兒郎嘛!」

  王小龍點點頭:「繼續(xù)。」

  「本朝太祖多次北伐,洪武二十年,明軍迫使元朝太尉、擁兵20萬,實力強大的開元王納哈出投降,我朝開疆拓土東北。太祖北伐后,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先前依附元朝的部落首領多歸降明朝,并請求參照元朝征東元帥府這個舊制進行冊封。這個征東元帥府,又稱征東招討司,是元朝控制這里的軍事機構,隸屬遼陽行省。后來又在女真人生活的地方設立奴兒干都司,羈縻統(tǒng)治女真人的都司。都司下面管理的是羈縻衛(wèi)所,都司衛(wèi)所的統(tǒng)治規(guī)則通常是:明朝冊封當?shù)啬承┎孔迨组L為部族長官(都督、都指揮、指揮、千百戶、都指揮使、鎮(zhèn)撫等官,賜給敕書印記,管理當?shù)厥聞眨?,這些部落長官名義上屬于明朝官吏,實際除了表示臣服,偶爾納貢,基本照舊。創(chuàng)立奴兒干都司統(tǒng)轄各衛(wèi)所后,早年以東寧衛(wèi)指揮康旺為都指揮同知,千戶王肇舟等為都指揮僉事。奴兒干都司建立后,明朝在此駐軍,士兵每兩年一換。奴兒干都司駐軍多時達3000人,最少也不少于500人,輪番戍守。為了更好的管理此地,本朝還在今天吉林省吉林市附近設立了船廠,派官領軍制造大船,并在奴兒干都司的轄區(qū)內修建了許多驛路,設置驛站,以保證奴兒干都司與京師及各地的聯(lián)系。奴兒干都司隸屬兵部,其鼎盛時期,共有384個衛(wèi),24個所、7個地面、7個站、1個寨,通常簡稱384衛(wèi),統(tǒng)領西起斡難河,東至庫頁島,北達外興安嶺,南瀕日本海,包括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以東的廣大地區(qū)。

  可惜,本朝后來扺擋不住北虜?shù)姆高吳致裕仁莵G失了朵顏三衛(wèi)。奴兒干都司也招撫不住東北這些女真諸部,東北部落皆叛,先自稱大金國自立,甚至又改名大清,以五行中水克火意思,要克服我朝以火德立國。東虜自此屢次屠殺漢民,又多次犯邊,我朝內外交困,與之對戰(zhàn)多有失利,一直丟失城鎮(zhèn)……」

  聽來跟原時空歷史上的情況差不多。

  但本時空朝廷皇帝遠在南京,不會直面東虜北韃的威脅,邊軍對抗外敵也比較少受到皇帝要求勤王救駕的壓力,只有歷代燕王在死守北平。

  大明的邊軍也不會被隨意挪動入關去與中原流寇作戰(zhàn)。

  且慢!

  王小龍忽然想起了一些事。

  「東虜坐大的原因就只有這些?」王小龍疑惑地問道:「高淮亂遼呢?」

  「什么高淮亂遼?」吳三桂一片茫然:「誰是高淮???沒聽過這個人???是漢人將領嗎?還是賊寇?」

  「呀……啊?」王小龍一時語塞。

  自己可能又搞亂了原時空和這個異時空的歷史了。

  高淮亂遼一事,在原時空的歷史多被網文小說提及,說的是明神宗萬歷年間遼東軍民反抗宦官高淮的凌辱而發(fā)生的事件,對明朝在遼東的統(tǒng)治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此事被認為是皇帝命太監(jiān)到處強征礦稅斂財,導致民心盡失,遼東漢民一度大量投靠女真人,若非后來虜酋野豬皮因缺糧及民族沖突下大量屠殺漢人,令漢人又離心逃亡,遼東幾百萬漢民完全歸附了大金,滿清一早便打進關內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