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自己感覺好一點,緩解一下焦躁的心情,蘆小葦顯得局促不安,站哪坐哪都感覺不合適。慢慢地她不再抵抗。即使焦慮的感覺有死掉了。她也當做什么都沒發(fā)生,就不管它。這讓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句話: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這么想的時候感覺稍微好些了。
接著,她趁著上午的空隙拿出了繩子去樓下跳了幾分鐘。剛開始只能跳到50個,便氣喘吁吁,感覺自己整個都不行了是的。但是她大口地喘著粗氣,堅持了一下,跳到100個的時候,她感覺真的撐不下去了,身體在抗議。她想著一定要再堅持一下,然后跳到了160個。她累的上氣不接下氣,但也很欣慰,出了一身汗,整個人也感覺清亮了些,舒適了些。
她覺得自己還是運動量太少了,雖然平時從書上讀到說可以走湖啊,跳繩啊,跑步啊,各種鍛煉身體,但是也只是聽聽而已,就沒有一樣是她長久能堅持下去的。就當這是一件她準備長期堅持下去的小小運動吧。
第二天,她又找了個時間,下去跳了一下。這次,她感覺明顯不一樣了。跳到100個已經(jīng)是輕松平常的事,她為自己感到吃驚,又感到欣喜。沒想到才一天,就看到了自己的變化。
她堅持跳了200個,雖然在160個的時候,感覺到了瓶頸,但是她告訴自己:試試看。
在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的過程中,她扛過去了。
她堅信,只要能堅持,就一定會有收獲。就像生病,身體不舒服,可能也是日復(fù)一日的堅持不利于恢復(fù)的習慣,既然生病是由于堅持,那康復(fù)也可以。
她為自己能這么想而感到高興。
有一位智者,曾經(jīng)對她說,不一定要做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才能帶來什么改變,可以從最小的事開始,比如最簡單的榨杯果汁什么的。
說到果汁,她好想吃有水分的東西,比如罐頭什么的。她覺得一口水都喝不下去,但是就是想吃罐頭。在橘子和黃桃之間糾結(jié),最終她都買了些。她覺得這就是小事,是愛自己的小事。從小事中愛自己,培養(yǎng)愛自己的能力。取悅自己,才是人生快樂最重要的一環(huán)。
除了買了些罐頭,她還扔了一雙自己很喜歡,因為外表很好看,但是穿著很不舒服的鞋子。她覺得人生還是需要斷舍離。不管外表多華麗,不適合的始終要盡快舍棄,這樣才是減少消耗的方式。她覺得家里還有一雙鞋子也想要舍棄,雖然糾結(jié)了很久,也嘗試用很多方法來改善,想讓它舒服些,符合自己的期待,但仍然不能滿意。對于多次改造仍然不能滿意的物品,她覺得還是需要下定決心舍棄,猶豫不決只會耽誤自己。
于是,她決定回家再收拾收拾,實施一下斷舍離。
曾經(jīng),她讀過一本《斷舍離》的書,她感覺對自己還是有幫助的,書中作者的思想也是深深地影響到了她。
就像常常聽說,要愛自己。一個人只有先愛自己才能有能力愛別人。聽著空洞,也不知道如何著手。蘆小葦覺得不管那么多了,能做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吧。既然大的不會,就從小的開始吧。
最近,工作上又遇到了一些她覺得可以發(fā)揮自己一點點創(chuàng)意和想法的地方。她用酸奶盒子,制作了一個布藝收納盒。很漂亮,她也很開心,覺得自己的創(chuàng)意得到了發(fā)揮的場所。
生活總是有很多的瑣碎組成,對蘆小葦來說,基本上就都是瑣碎。但是又有什么大事是非做不可的大事呢,即使是非常重大的大事,也是由一件一件很小的小事構(gòu)成的。
想到這里,她覺得也沒有什么特別害怕的事情了,就是一件接一件慢慢地去做就是了。做了總歸會有結(jié)果,也許做著做著就又有了新的靈感也說不定。
很多事情她感到恐懼,恐慌,害怕。有一大部分是因為沒有邁出行動的步伐。僅僅只是停留在幻想的層面,包括恐懼都是幻想出來的。也許實際上,很多事情也沒有那么恐怖,只是自己想的太恐怖了而已。于是,困在了思想的牢籠里,越想越害怕,越想越擔心,越害怕越不敢行動,于是自己把自己困住了,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最終,成功地把自己困死了,陷進去了。
好在,在陷進去的最初,她雖然沒有意識到,但身邊有人愿意幫她,使她沒有最終完全地掉進去。想到這些幫助過她的人,她的心里充滿了感激。
于是,從小事做起的計劃里,也包括了向她感恩的人寫一封感謝信這樣的事情,雖然這件事已經(jīng)拖拖拉拉持續(xù)了很多年,這是她曾經(jīng)就行做的事,但遲遲沒有行動的動力,所以也談不上行動。
但是,這次,她決定要做點什么了。也許是因為她的性格總是喜歡水到渠成,喜歡循序漸進,喜歡慢慢的進程,所以不到她想做的時候,她是不會真的去做的。這次,她真的想去做,但是又有很多的糾結(jié),不知道自己做的合不合適。反正總是有些障礙在哪里卡著,讓她反復(fù)糾結(jié),可能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寫的內(nèi)容合不合適,也有可能是不知道對方看了是什么反應(yīng),她又有點退縮了。
好像很多事情一旦到了最關(guān)鍵的關(guān)頭她又退縮,是一樣的道理。
雖然她也不知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是什么樣的東西一直在阻止她,雖然她也想做出一些突破,但總會有一些東西卡住了她。
或許這就是她要做的突破吧。
人生總是有很多地方需要進行突破。
但是也需要時間進行一步一步地嘗試,和突破。這個過程有點長,需要時間,也需要勇氣。她覺得自己仍然還有恐懼。
也許沒有恐懼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存在的。
蘆小葦就是這樣,常常反思,常常思考,甚至她明顯地感覺到,有些事情也許就是因為思考太多,反而做不出行動。但她又常常很擔心自己的行動是否合適,是否逾矩。仿佛她做出什么不合適的行為,說出什么不合適的話,會產(chǎn)生很嚴重的后果,仿佛很多事,不,也許就是很小的事都擔心靠沖動會不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也許是謹慎,也許是過分謹慎。
就是這種在感性與理性之間的權(quán)衡,在撕扯,在控制,產(chǎn)生了內(nèi)耗。而且內(nèi)耗還很大。她覺得如何平衡好這兩種力量對她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像有些話控制不住想說,理智讓她不要說,可是不說,事后又反復(fù)糾纏在腦海,讓她久久不能平靜。思來想去,假設(shè)回到當時,她覺得自己還是應(yīng)該說。光是這種拉扯,就能讓人很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