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生存與毀滅
項梁借助項氏威名,渡江北上,他有很多優(yōu)勢。他打著項氏的旗號,各路豪杰紛紛前來投奔:陳嬰、英布、蒲將軍、呂青和呂臣父子。
項梁是張楚政權(quán)的上柱國,聽令渡江,名正言順。有身份、有地位、有名聲,兵多將廣,尤其在吳中起義,更是被人傳頌。所以,項梁很快在楚地,掌握了話語權(quán)。接下來,項梁要做的第一件事:清除叛逆。
話說,秦二世元年十二月,章邯攻破陳地,陳勝被車夫莊賈殺害。呂臣在新陽重組張楚政權(quán),建立蒼頭軍。
結(jié)果,又被章邯擊敗。
秦二世二年正月,楚將秦嘉接過大旗,立楚國王室景駒為楚王,迎來了楚王景駒時代。
楚王景駒政權(quán),只有劉邦等少數(shù)人承認,其他人不承認這個政權(quán)的合法性。
秦二世二年三月,項梁在不知道陳勝被殺的情況下,率軍渡江。隨著,陳嬰、英布、蒲將軍、呂氏父子等人加入,他的軍隊已經(jīng)有了六七萬。項梁在楚地有發(fā)言權(quán),且是主導(dǎo)地位。
這時,項梁聽說景駒在留自立為王,投了反對票,還說了一句話:陳王先首事,戰(zhàn)不利,未聞所在。今秦嘉倍陳王而立景駒,逆無道。
項梁忠于張楚政權(quán),不承認楚王景駒,他要做一件事:清理反叛者。
項梁做了一個決定:攻打景駒。
這里有個問題:陳勝在秦二世二年十二月就已經(jīng)死了。
項梁在秦二世二年三月渡過長江,四月就對景駒發(fā)起了進攻。楚王景駒政權(quán),也存在了幾個月。項梁是真不知道陳勝死了,還是他想借助陳勝的影響力,做文章,剪除異己,為自己掌權(quán)鋪路。
從項梁說得這句話‘陳王先首事,戰(zhàn)不利,未聞所在’來看,他是不知道陳勝去世的消息。他聽陳勝命令,接受上柱國的官爵,率軍渡江,西去攻秦。也就是說,陳勝在項梁眼中,才是合格的王。如今,陳勝下落不明,就有人稱王。他是張楚政權(quán)的上柱國,就該站出來維持秩序:平叛。
也可以這樣說,項梁渡過長江抵達淮河,實力發(fā)展迅速。他要掌握話語權(quán),就不能承認楚王景駒的存在。同時,為了彰顯自己的影響力,就要消滅楚王景駒,且是以合法的方式。
這時,項梁兵力差不多有十萬,手下還有很多能打的將領(lǐng)。他們分別是項羽、英布、季布、曹咎、陳嬰、蒲將軍、龍且。
其中,英布、季布、龍且、曹咎,還有后來的鐘離眜。這五個人成為西楚霸王爭霸天下的五虎大將。
那么,再來看楚王景駒身邊有哪些人?
秦嘉、朱雞石、余樊君、東陽寧君、劉邦。
東陽寧君不知下落,劉邦又在伐秦攻豐。朱雞石、余樊君搖擺不定。真正抵抗項梁只有秦嘉。
秦嘉聽聞項梁北上,親自率軍南下,將大軍駐扎在彭城,守衛(wèi)自己擁護的政權(quán)。
秦嘉和項梁都是楚人,因為擁護的人不同,走上了相互廝殺的道路。秦嘉和項梁都是亂世起義的人物,他們誰更能打?
后來的答案告訴我們:項氏。
項氏不愧是名將世家,作戰(zhàn)勇猛。項梁北上一戰(zhàn)擊潰,秦嘉主力。秦嘉輸?shù)煤軕K,往北跑,一口氣跑到胡陵。
本想聯(lián)合劉邦的軍力,再次南下,與項梁開戰(zhàn)。結(jié)果,劉邦忙著打豐,沒空參與秦、項之間的搏殺。
秦嘉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再戰(zhàn)。秦嘉回到胡陵修整,補充軍力,再南下決戰(zhàn)。
結(jié)果,項梁軍勢如破竹,斬殺秦嘉。景駒見狀不對勁,只能往西跑,逃到梁地,也被殺。
項梁接管秦嘉、景駒殘余勢力,進行整編后,他手中的兵力達到十萬。
不久后,項梁又聽說了一個情況,陳勝是真的死了!
楚地無主,如何將反秦大業(yè)進行到底。于是,項梁要做一件事:擁立新的首領(lǐng)。
項梁有兩種選擇:
1.自立。
很多人倚仗軍功,自立的人也不少。比如趙王武臣,燕王韓廣。前面有參考經(jīng)驗,項梁也可以效仿。
2.立別人。
項梁三月渡江北上,陳嬰、英布、蒲將軍、呂氏父子來投,四月?lián)魯∏丶?、景駒。項梁用了一個月,擁兵十萬,完全掌握楚北地的話語權(quán)。他說擁立誰,沒人敢反對。這也叫實力,決定一切。
自立,還是立別人,這是個難題。
陳勝自立,導(dǎo)致伐秦諸侯,離心離德,反秦大業(yè)差點中道崩殂。
立別人,他應(yīng)該立誰呢?
項梁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也為了摸清部將的心意,下達了一個命令:命令部將前來開會。
這個開會的地方,叫薛。
項梁大有霸主氣象,向部將和楚地義軍發(fā)號施令。不來者,后果會怎樣,大家都心知肚明。
其實,最怕的人,是劉邦。
項氏不伐秦,反而剿除景駒、秦嘉等勢力。項氏異軍突起,楚王景駒政權(quán)被顛覆。劉邦的靠山倒了,面對項梁的命令,他會怎么辦?等待他的命運,又會如何?
此時的劉邦,有兩個選擇。
要么,去;
要么,不去。
劉邦能選擇不去嗎?
不能!
不去的話,后果很嚴重。劉邦會成為項梁下一個攻打?qū)ο蟆.吘?,現(xiàn)在的劉邦,實力弱小,沒有發(fā)言權(quán)。
去,能表明立場。但,也可能被兼并。
劉邦沒有多的選擇,只能去。去,他還有一線生機。在大事面前,劉邦從來都不糊涂。
他要賭,賭注是他的性命。
一般人,遇見這種事,早就嚇得逃跑。劉邦卻迎難而上,這說明劉邦在大事上沉得住氣,有膽識。
劉邦去見項梁,并不是靠膽大,還是經(jīng)過認真分析。劉邦去薛見項梁,主動示弱,也能表明了立場:我擁護景駒是被逼無奈,我現(xiàn)在擁護你。
項梁號稱仁義,心里想除掉劉邦,但,表面上也不會這么做。劉邦就是看重這點,才敢去薛見項梁。
成功了,劉邦找到新的靠山。
失敗了,等待他的命運只有兩個字:死亡。
面對項梁在薛召集部將及楚地反秦的人開會,劉邦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前去開會。
劉邦還帶了一百騎,前去參加。這場薛地之會,猶如后來項羽召開的鴻門宴。
劉邦前去見項梁,等待他的人生,又會如何?
是生存?還是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