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大明挽夜司

第一百五十三章 天子守國門

大明挽夜司 月上賀蘭 3614 2021-09-08 19:38:52

  隱空寺,金剛殿。

  呂長歡與衍圣公一場精彩絕倫的對答,引得在場所有人側目驚嘆。

  其實,二人的觀點雖說大相徑庭,但沒有對錯之分。

  儒家五常的核心思想,本就是仁愛禮智信。

  惻隱之心,仁也!

  可惜這樣的論調有些不合時宜。

  若是擱在太平盛世,帝王以仁愛治天下,自然是百姓之福,天下之幸!

  可如今建國不過三十幾載的大明,內憂外患,危機四伏。

  北有強大的燕國虎視眈眈,欲和大明爭奪錦繡河山。

  草原八部陰晴不定,時而劫掠邊境,時而俯首稱臣。

  南境數(shù)不清的土司政權和大理段世,將滇南攪得天翻地覆。

  交趾紅緬等百余邦國,至今未向大明臣服納貢。

  尤其是西荒的夜天子和大虞余孽,差點把金陵城掀個底朝天!

  如此亂局,焉能讓太后和朝廷心存仁義。

  米夑這樣迂腐的老夫子,大明朝堂不在少數(shù)。

  早些年議論北伐之事,這些大儒清流便借著生靈涂炭四個字,橫加阻攔。

  文臣之中,除了蘇閣老和楊延芝幾人外,幾乎清一色的反戰(zhàn)。

  其中道理不僅是嘴上的那套玩意兒。

  更重要的,是這些文臣好不容易鞏固下來的權勢和聲望,會隨著戰(zhàn)爭而被武將階層取代。

  自古有熱血的文臣,屈指可數(shù)!

  呂長歡的一席話,能夠激起以慶王為代表的武將群體如此強烈的共鳴,原因也在此。

  蘇閣老和楊尚書,怔怔望著北府司的指揮使,內心也是無比激動。

  尤其是蘇大學士,今日總算是明白了太后為何如此重用此人。

  在場唯一波瀾不驚的,就屬佛門上下了。

  四大皆空的眾僧真是把佛性修道了極致。

  慧劫禪師闔目靜聽,臉上不驚不喜,木雕一般杵在那里,任爾東西南北風……

  倒是降龍僧弘海和尚,睜著一雙虎目,盯著豪氣沖天的呂大人,心里佩服的五體投地!

  這位護院武僧,乃是前朝一位四品武將之后。

  遁入空門的原因,也是其父降了大明后,戰(zhàn)死北川府。

  家道中落后便剃度為僧,可心里的仇恨卻深埋了十幾年,總想著奔赴白山黑水為父報仇。

  六根不凈的弘海和尚,修為資質倒是不俗。

  短短十幾年,便邁入清風上品境,成為了隱空寺護院武僧之首的降龍僧。

  熱血沸騰的弘海闊步來至慧劫禪師面前,也不管這里是什么場合。

  大聲言道:“方丈,弟子六根未盡,紅塵難斷,請準許弟子還俗,待了卻諸般惡念,皆時愿枯坐一生,侍奉佛祖!”

  包括太后在內的眾人,莫不是滿面駭然。

  呂長歡一席話,居然說動了一位降龍僧還俗。

  這效果還真是立竿見影!

  慧劫禪師早知他恨欲難消,卻沒想到他在這樣的場合提出還俗。

  最終只好無奈地點點頭,同意他的請求。

  只見弘海和尚旋身來至呂蠻子面前,雙手合什,言道:“貧僧愿追隨呂大人,驅逐燕賊,為父報仇!”

  呂長歡正愁北府司沒有可用之人,如今送上門一位清風境的降龍僧,心里頓時樂開了花!

  “大師,既然你決意還俗,北府司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太后自然是樂見其成,最好是多一些向弘海這樣的高手,充實北府司。

  畢竟是自家的班底,高手嗎,多多益善……

  神淵夜候一瞧,也是贊嘆這小子的手段。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竟將一個三境降龍僧忽悠到麾下。

  要想讓他投入道宗門下,還真是不容易……

  其實,弘海和尚加入北府司,也只是開始。

  前幾日,挽夜司的魏劍子已經答應呂長歡,召集名劍山莊的九位劍客來京。

  魏玄是名劍山莊的莊主,自從到了金陵城,山莊便交給了副莊主打理。

  莊內一百多名小劍師,修為都不差!

  魏劍子將修為最高的九名清風境劍師,借調給呂蠻子,算是給足了面子。

  另外,大和尚余西峰也鼎力相助。

  受傷之前曾答應他,尋覓兩位金剛不滅境的游僧,加入北府司。

  若是全部人手到齊,屆時,北府司的實力將邁上一個新臺階。

  太后欣慰地瞅著呂大人,嘴角含笑,繼而又瞥了眼衍圣公米夑。

  這位大儒像是斗敗的公雞,耷拉著腦袋,一言不發(fā)。

  而且嘴里還嘟囔著剛才那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此言暗含的哲理深奧無窮,不禁讓他陷入一陣迷茫和困惑之中。

  自己讀了一輩子書,怎么也找不出這句話的出處!

  魔怔了一般米圣人,哪兒有功夫注意太后的眼神。

  一會兒垂頭冥想,一會兒又癡癡望著深不可測的呂長歡。

  太后見他這幅樣子,也是心里好笑,又不便開口說什么。

  畢竟人家是大明的金字招牌,儒家圣人……

  今日之事若是傳揚出去,這位老夫子估計羞得要跳了秦淮河。

  “北征之事關乎大明江山,哀家欲代天子御駕親征,眾位卿家可還有何良策,但說無妨!”

  端康太后趁熱打鐵,繼續(xù)引發(fā)北征的話題。

  御駕親征的事兒,除了蘇閣老和楊尚書之外,在場的眾人還是頭一回聽聞。

  呂長歡一聽,也是暗自佩服太后的韜略和城府。

  方才人家慶王主動請纓,帶兵北伐,而且寧愿做一個前鋒校尉。

  這樣的要求,堪稱感天動地!

  朝廷哪兒有理由拒絕這樣的請求。

  況且若論統(tǒng)軍帥才,大明還有誰能比得上威震天下的屠帥!

  反觀端康太后不置可否的態(tài)度背后,輕描淡寫地用御駕親征四個字握住了軍權。

  這四個字,擱在誰嘴里都挑不出錯!

  天下人也再不會認為太后嫉賢妒能,排除異己。

  好不容易回過神兒來的米圣人,一聽到“御駕親征”四個字,頓時又來了精神頭。

  “太后千金之軀,戰(zhàn)場刀劍無眼,萬萬不可吶……而且若是讓北燕知曉,豈不是嘲笑我大明無人?”

  太后一聽,柳眉倒豎,銀牙暗咬。

  帶著這個迂腐的老夫子來隱空寺,簡直是自找麻煩!

  呂長歡瞅著端康太后臉色不對,趕緊上前言道:“衍圣公此言差矣,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天子年幼,母代子御駕親征,天下人才會感佩我大明兒女的不屈氣節(jié)!”

  “你……你,黃口孺子,簡直一派胡言!”米圣人袍袖怒甩,斯文掉落一地。

  此時,大殿之內的眾人,已經開始有些同情這位儒林圣公。

  接連被視為粗鄙武夫的繡衣衛(wèi)指揮使怒懟,老夫子那張臉,怕是已經丟到九重天了……

  端康太后似乎受到了什么啟發(fā),神色也顯得無比激動。

  “葉少卿,命人將呂愛卿的話,雕刻成石碑立于午門……”

  司禮監(jiān)大太監(jiān)諾諾問道:“哪,哪兒句話?”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太后說罷,狠狠瞪了眼掌印大太監(jiān)。

  繼而瞅著滿面肅然的呂長歡,心思這個年輕人不僅修為出眾,腹中才華更是出眾。

  接二連三的語驚四座,其言其詩堪稱經典絕倫,振聾發(fā)聵!

  其他人也是抱著此種心態(tài)。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半句七言絕律,飽含沉痛悲涼,既嘆國運又嘆自身,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致。

  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顯示了民族氣節(jié)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雖說異世界的大明危局,和文天祥所處的時代不同。

  但是先帝臨終前對于無法收復國土的遺恨,倒也貼切!

  方才呂長歡即興發(fā)揮提到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更是讓在場眾人精神為之一抖。

  雖說這句話并非出自史籍,但很好地概括了一個朝代的血性。

  異世界的各個朝代,同樣有著和親結盟,納歲薄幣,割地稱臣……

  大明開國三十六載,倒也威懾八方宇內。

  雖不至于萬國來賀,諸邦臣服,但其外交手腕堪稱強硬。

  太后將此句刻字立碑,也是要告誡后世君王,大明威嚴,絕不容犯!

  而且太祖一朝時,李婉兒便提出了遷都的想法。

  北境不僅面對強大的燕國,還有草原八部不斷滋擾。

  北直隸的順天府,距離山海關及草原不過六百多里。

  若是將帝都遷至那里,雖說危險,但也同樣可以震懾敵國。

  端康太后此舉,也是想借著“天子守國門”四個字,推進遷都一事!

  而作為太后擁躉的蘇閣老和楊尚書,自然也是支持遷都。

  呂長歡無意拋出的一句話,被太后拿來一箭數(shù)雕。

  不僅是遷都和激勵后世帝君,金陵城這些遺老遺少,也該挪挪窩兒了……

  呂大人聽聞要將自己脫口而出的兩句話刻成碑文,還要立在午門警醒后世君主。

  心里頓時有種惶惶不安的感覺。

  這明顯違背了自己茍且發(fā)育的原則。

  不過話說過來,此時的身份地位,恐怕再想茍也不大可能了……

  這時,神淵夜候站出來言道:“太后,若是決意北征,碧海長生殿上萬修行者愿傾力相助,貧道也正好領教領教皇劍孤臣的紫薇劍意!”

  慶王身后的世子朱瞻,也抓住機會表忠心,慨然言道:“侄兒代表家?guī)熒駝λ久?,以及蜀山劍派的大劍師,愿助大明保境安國!?p>  照理說,這小子雖說是葉神劍的入室弟子,可畢竟資歷尚淺。

  敢開口代表蜀山,將身邊那些小宗師們置于何地。

  沒想到他身旁的十幾位小宗師齊竟然刷刷喊道:“蜀山劍派,愿遵王命!”

  不僅呂長歡一頭霧水,連太后也投來一抹差異的眼神。

  這朱瞻年紀輕輕,沒想到在蜀山劍派會有如此一呼百應的號召力!

  看來不僅是葉神劍,估計峨眉金頂那位枯葉老人都有所指示……

  不然,這些白衣小宗師怎會以他為首。

  這慶王到底給蜀山灌了什么迷魂湯?

  如今兩大宗門紛紛表態(tài),愿意支持朝廷北伐,只剩下佛門不置可否。

  太后盯著慧劫禪師,星子般的雙眸暗含著威嚴。

  “我佛慈悲,大戰(zhàn)若是無法避免,隱空寺自當為萬千亡靈超度,寺中的療傷圣藥,貧僧亦或安排寺眾加緊煉制……”

  呂長歡聽罷方丈之言,也能理解。

  佛門上下斬妖除魔自然不遺余力,可讓他們上戰(zhàn)場去和北燕的修行者搏殺,做為隱空寺的主持,自然不可能一口答應。

  不過剛才那番話,也算是暗里表態(tài)。

  殺人的事情,佛門不愿意摻和,救人的善業(yè),可以……

  也不錯,北征的軍隊有了隱空寺的金瘡藥,算是一份保障。

  幾大宗門,除了蜀山劍派不通丹術,道宗和佛門,甚至西荒的魔宗,盡都是精于此道。

  隱空寺煉制的并非提升修為的金丹,而是治療外傷的金瘡藥一類。

  其效果堪稱神奇,刀傷劍傷只要沒有傷到心脈,這一劑敷上,三天之內保準生龍活虎。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