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周圍的人都吃餃子。我是比較愛吃餃子的,尤其是家里做的粉湯餃子。
以前的時候我們這冬至就是一個節(jié)令,根本沒有吃餃子的風俗。前幾年才開始由餃子館開始策劃,學習其他的地方開始吃餃子。
餃子和冬至結(jié)合在一起了。
百度后才知道原來是為了紀念古代名醫(yī)張仲景。
大部分的紀念日都是紀念人或者是事件的。
以前基本上都是每個星期都要自己做一次餃子。后來因為各種原因,吃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了。只有在特別的節(jié)日才會專門做一次。
每年的大年初一,我們這里也是每家每戶都吃餃子,這個才是我們這是保持的最古老的風俗。大年初一,一清早起來就包餃子,而且喜歡在餃子里面包上硬幣,誰吃出來誰就會今年一年都順利。自己總是很少吃的過。
包餃子的時候女兒也包了好幾個元寶餃子,就是餡放的少,但是吃起來還是比較美味的。她只讓我們嘗一個,其他的只能她自己吃。
粉湯餃子是一個需要家人都參與的飯,一個人做非常的費時間。家里人都上手就會變得非常有意思,尤其是有小朋友們參與的時候。
我們老婆比較愛吃素餡的餃子,而我比較喜歡吃肉的。我總給她說,沒有肉的餃子是沒有靈魂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吃的餃子。現(xiàn)在的餃子花樣也是越來的越多。各種的餡,各種顏色的餃子皮,各式各樣的吃飯。反正不管怎么樣,總有一款會讓你中意。
過節(jié)的時候吃固定的某種東西,有的時候他代表著一種傳承,他提醒著你不要忘記過去,讓你記住文明發(fā)展的進程。
想著自己也可以發(fā)明某種吃的東西,然后在特定的某一天吃,然后帶動更多的人這個樣子,也許也會成為一種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