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走了,司馬尚則被廢棄不用。
趙國臨戰(zhàn)換將,還想誅殺無辜的忠誠良將。王賁獲得【【羅網(wǎng)】】密信之后,豈能不會把握機會。
趁著趙國軍心不穩(wěn)之際,王賁便出兵了。
王賁攜三十萬大軍,乘勢急攻,大敗趙軍,平定東陽地區(qū),兵臨邯鄲,滅趙近在咫尺。
兩軍交戰(zhàn)之中,主將趙蔥戰(zhàn)死,顏聚收拾殘兵退回邯鄲勒兵固守。
固守十日后,
在人心惶惶之中,在無外援的情況下,在眾多被【羅網(wǎng)】收買的權貴的勸說下,喪失斗志的趙王遷,下令開城向帝國投降。
但依舊有不少趙氏宗族不愿投降,接連外逃,想要舉兵在戰(zhàn),但終究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
隨著邯鄲城被攻陷,趙國宣布滅亡。
趙被帝國滅亡后,中原大地之中,便只余下神武帝國、楚國、魏國、燕國、齊國和越國等六國并存。
朱天只需要在消滅五個國家,便可一統(tǒng)天下了。
而朱天的下一個目標,便是魏國,要滅最強大的楚國,就必須先滅魏。
魏國此時,雖然只剩國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但終究是帝國進軍楚地之障礙之一。
于是決定先滅魏,再伐楚。
本來,魏國便處于“天下之樞”,具有優(yōu)越的戰(zhàn)略形勢,但由于戰(zhàn)爭頻繁,勝少敗多,大量削弱了魏國的實力。
多年來,在帝國的進攻下,節(jié)節(jié)敗退,不斷的割地求和,魏國大河以北領土被吞食殆盡。
其實力,比趙國還要虛弱一些,目前可動用的軍力,滿打滿算,也不會超過30萬。
所以,當王翦得知兒子王賁攻下趙國的邯鄲之后,他便立即上書請纓,未過多久,就受到了王上的密信。
讓其統(tǒng)籌附近的軍士,準備伐魏。
不久之后,王賁以韓信為主將,蓋聶為副將,讓其統(tǒng)軍15萬,從邯鄲出發(fā),直接進攻魏國的國都大梁。
與此同時,王翦擔心楚國會出兵相助,便派遣自己的兒子王離(并非歷史上孫子,融合后的身份是兒子),領兵10萬,從新鄭出發(fā),配合韓信,兩路齊逼,攻下魏國。
而王翦自己,則統(tǒng)兵30萬(其中,有5萬是韓國的士兵),繼續(xù)駐扎在楚魏邊境上,可隨時進攻楚國,亦可隨時增援王離。
已然成為邊境上最鋒利的釘子,讓楚國難以施展拳腳,就算楚國名將項燕率領30萬大軍北上,也不敢逾越雷池,前往魏國救援。
所以,魏國此刻除了齊國之外,并未外援了。
但是,隨著趙國的滅亡,齊國和燕國都暴露在帝國的鐵蹄之下,他們真的敢集聚主力去救援魏國嗎?
而且,齊王建本人不僅僅昏庸無能,而且非常的沒有遠見,只想貪圖享樂,豈會輕易出兵。
而沒有后援的魏國,已經(jīng)失去了魏武卒的魏國,又沒有什么名將?
又能擋住多久呢?
另一邊,
咸陽城內;
百家學宮在公輸家、帝國墨家弟子的幫助下,已經(jīng)建成。三天后,便是諸子百家齊聚,“百家論道”、重現(xiàn)【百家爭鳴】的日子。
距離“兇殺案”發(fā)生的時間,早就過去了一個月了。
韓非終究不是神人,并未抓住暗殺墨家弟子的兇手,但也并不非全無收獲,至少協(xié)助【影密衛(wèi)】抓住了不少他國的探子。
而且,也壓制住了事態(tài)的發(fā)展,諸子百家的眾人也并未出現(xiàn)絲毫的死傷,咸陽城內倒是恢復了片刻的寧靜。
當然,主要還是因為所有人的目光,早就被帝國滅趙的行動吸引了,而兇殺案的黑手,也自己收手了。
皇宮內,
朱天坐在龍椅上,看著下方的大臣們進行著繁瑣的朝議,大部分都是毫無價值的套話和一些小事,感覺無趣,便退朝來到議事廳。
議事廳,是朱天仿照現(xiàn)代化會議室,布置的一個古代超大型的議事場所。
能進入這里議事的,都是對朱天沒有敵意,能力出眾,已經(jīng)獲得朱天信任和認可的劇情人物。
這里面,有伍子胥、蒙驁、章邯、呂不韋、李斯、韓非、衛(wèi)莊、張良等十來人。
朱天布置這個議事廳目的,倒是很簡單,只是想集合自己信任的人,共同商議決策帝國真正的大事,決議方向和未來。
當然,也可以幫助朱天分析【界主任務】,借助這些名人的力量和聰明才智,解決自己的問題,替自己分憂。
所以,凡是能進入這個“議事廳”的人物,才是帝國真正的核心人才,不可或缺的骨干,是朱天心中的親信。
這里,才是【神武帝國】的處理國家大事的樞紐,而金鑾殿上的朝議也就做做樣子,討論一些公開的,無關緊要的小事。
所以,才會顯得那么的無趣。
眾人陸續(xù)到齊之后,宮女們擔任服務員,一一上茶后,便自覺退去,整個大會議室之中,陷入一片寧靜。
目前,因為朱天的野心較大,布局的會議室也很大,但滿足進入條件的人,卻不多。
此刻,整個議事廳內,還顯得有些空蕩蕩的,但會場四周的布置倒是極為的雅致。
朱天坐在最上方的龍椅上,看向忠心耿耿伍子胥,問道:“孫武,還是沒有回信嗎?”
被后世稱為“兵家至圣”的孫武,其實和伍子胥有極深的淵源。
歷史上,孫武由齊至吳,經(jīng)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孫武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占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而現(xiàn)在,孫武雖然年邁,但還活著,而且,還是帝國的將領。他的至交好友伍子胥都還活著,他也沒有道理棄帝國而去。
只不過,因為年近五十,便歸隱鄉(xiāng)間,修訂其兵法著作,暫時不想在出仕入將。
此前,朱天便讓伍子胥修書一封,想讓孫武重新為將,為將來多路開戰(zhàn)做好準備。
伍子胥道:“暫無回信,如果王上著急,我稍后便離去幾日,親自去請他出山,為我帝國一統(tǒng)大業(yè)盡一份力量?!?p> 朱天道:“可!寡人也根據(jù)前人的豐富斗爭經(jīng)驗總結而成一本兵書,名曰三十六計。”
“你到時候帶上吧,或許孫武會喜歡,對你此行必有幫助。”
伍子胥道:“是!”
隨后,又進言道:“王上,越國地處帝國西方,實屬我國后方。”
“此時,帝國接連發(fā)動對韓、對趙、對魏的三場國戰(zhàn),雖然我軍損傷不大,可畢竟損耗錢糧無數(shù),極大的消耗了帝國的后勤儲備?!?p> “此刻,如若越國突然發(fā)難,與楚國聯(lián)盟,從西南兩方同時進攻的話,帝國將面臨極大的挑戰(zhàn)?!?p> “若稍有不順,便有可能給帝國帶來難以相信的災難?!?p> “而且,越王勾踐此人,城府極深,當年戰(zhàn)敗乞和所受的侮辱都能忍受,其心志堅韌,有雄心,有志氣?!?p> “王上,真的是不可不防??!”
朱天點頭道:“將軍所言,寡人心中知曉,章邯、李斯,越國借糧送回的大谷,可探知清楚?!?p> 章邯道:“大王英明,越國送回的糧食之中,的確存在問題,其中大部分都是被蒸熟過的?!?p> “他們將生熟的糧食混合再一起,在送還給帝國,便是想讓百姓種植,令帝國來年出現(xiàn)糧食大慌,擾亂帝國的穩(wěn)定?!?p> 李斯道:“所有越國送來的糧食,臣已經(jīng)將其秘密處理,并全部換成我們自己優(yōu)良的糧種。”
“但有些提前分發(fā)下去的糧食,此刻已經(jīng)播種下去,為了不打草驚蛇。臣暫未進行處理,稍后會找個合適理由,在分批進行處置?!?p> “請王上放心,絕不敢影響帝國來年的糧產(chǎn)?!?p> 朱天點了點頭,看向初步獲得信任的趙高,問道:“目前,越國的民心如何?可有什么異動?”
趙高道:“稟大王,以目前收到的情報來說,越王勾踐似乎很得民心,可謂是軍民同心同德,正在積聚力量,發(fā)憤圖強,有洗刷恥辱的傾向?!?p> 朱天看向其余之人,問道:“諸位估計,勾踐會何時起事?帝國要不要先發(fā)制人?”
衛(wèi)莊道:“此刻,勾踐既然在糧食上動手腳,說明他起事的時間,應該就在明年?!?p> “不過,以帝國目前的攻勢,勾踐也有可能擔心帝國會在短期內,繼續(xù)滅魏、攻燕,收齊?!?p> “最后,就剩下地大物博的楚國和他自己了,而以楚越兩國之力,到時候,就算有心反抗,估計也是螳螂擋車,自不量力而已?!?p> 朱天道:“所以,你認為勾踐很有可能會提前起事?你的想法是,帝國先發(fā)制人?”
韓非出聲道:“帝國國力雖盛,但接連動武,四面樹敵,實屬不智,萬一出現(xiàn)疏漏,便會全盤皆輸?!?p> “韓非認為,還是穩(wěn)妥起見,等滅魏之后,便休養(yǎng)生息。將新入的地域穩(wěn)住,安撫民心,在逐步吞噬天下不遲?!?p> 張良道:“大抵天下事,進退貴審量。欲速則不達,驟進祗取亡。張良也認為此刻帝國不宜在動兵事?!?p> “如若王上擔心越國會突然起事,會威脅到帝國的穩(wěn)定,可在緊要的關口城池布防,便可萬無一失?!?p> “而且,越國國力有限,也就只有20萬的兵力,若帝國內部安穩(wěn),無任何變故,勾踐突然起兵攻來,亦是自尋死路。”
朱天想想也覺得有道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如今,勾踐的對手不是夫差,而是強大不止十倍的神武帝國,是先知先覺的作弊者。
此刻,文臣名將在手,自己又對敵人了如指掌,朱天還真的不相信,勾踐還能反敗為勝?
還弄出一個奇跡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