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詩老家的房子是北方農(nóng)村那種傳統(tǒng)的帶院子的房子,一共八間,爺爺奶奶住四間,父親母親住四間,兩邊各有一個大門,中間有一道院墻隔開,從外面看完全是兩戶人家,家人為了方便通行在中間的院墻開了個小門,葉小詩平時住在爺爺奶奶那邊,父母不自己開火做飯,會到爺爺奶奶這里吃飯。
母親上班不一定每次都在家吃飯,父親早出晚歸喝酒打牌白天也不常在,只有偶爾吃晚飯的時候,他會回來一塊吃,而這時候他往往已經(jīng)在外面喝醉了酒,醉醺醺的一身酒氣,陰著臉,他見到葉小詩就氣不打一處來,經(jīng)常找茬罵她一頓甚至打她,就算葉小詩安安靜靜的吃飯不說話,不惹他,極力降低存在感,也沒法逃過他的找茬。
如果爺爺在場他還不敢太放肆,要是被爺爺看到他喝醉酒打葉小詩必定把他趕出去,大罵他一頓,飯也不讓他吃,當然飯后奶奶等爺爺睡了,會偷偷把飯送到他們那邊給他吃。但是如果爺爺不在,葉小詩就遭殃了,一定會被他找個奇奇怪怪的理由打一頓,若是母親在場,還會護著葉小詩,跟他大吵一架,但是如果母親和爺爺都不在,只要不太過分,奶奶也不會管,在奶奶眼里,一個丫頭片子,被打兩巴掌也沒什么大事。
有一次吃晚飯的時候,醉醺醺的父親因為葉小詩跟他頂嘴,一腳踹翻了她的凳子,葉小詩沒有防備,牙齒正好磕在飯桌角上,當時正好換牙,門牙剛有些松動,這下直接磕掉了,出了很多血,葉小詩邊哭邊喊爺爺,爺爺耳朵聾,一時沒聽見,奶奶怕事情被爺爺知道饒不了她父親,趕緊把葉小詩父親趕走,拿出剛從地里摘回來的棉花團幫葉小詩止血,一邊止血,一邊念叨:“你別惹他不就好了,你這孩子怎么這么犟呢…”葉小詩不聽她說,非要去告訴爺爺,奶奶繼續(xù)哄她:“別叫你爺爺了,你快點自己長大吧,長大了他就打不過你了?!?p> 葉小詩停下哭,問奶奶:“我什么時候才能長大?”奶奶說:“等你上大學的時候就長大了。““那我什么時候才能上大學?”葉小詩繼續(xù)問。奶奶禁不住笑了:“你還沒上小學呢,要先上小學,再上中學,最后才能上大學?!?p> 從此,葉小詩開始盼望著上小學,當時的政策是8歲上小學,那年葉小詩7歲。
其實葉小詩6歲那年本來有一次機會能上小學。
那時候葉小詩讀的學前班和小學都在村里的一所學校里面,有一天他們小學的老校長找人幫忙復印試卷,那時候他們平時用的試卷是老師在手刻版上手寫好,再去用油墨印刷,印刷機也是純手動的,像個木盒子,把手刻版和紙放在里面,用油墨刷,刷一張,用手翻一張紙,最好是兩個人配合,一個人刷墨,一個人翻紙。
為了防止試題泄露,老校長找學前班的小朋友來幫忙翻紙。至于為什么找葉小詩那是因為老校長去學前班找小朋友的時候正好看到她在教室門口跟一群小朋友玩抓石頭,葉小詩石頭扔的準,抓的準,玩的很順手,老校長覺得她手指靈活,適合翻紙。
老校長把她叫去辦公室,他刷一張墨,讓葉小詩翻一張紙,終于搞完的時候,葉小詩湊近一看,他們印的竟是好多同樣內(nèi)容的紙,再仔細一看,上面寫滿了字,“請給下列詞語標注拼音,仙什么?!比~小詩輕輕的讀,老校長看了她一眼,扶了扶老花鏡,問她:“你說什么?”葉小詩又讀了一遍。老校長像看外星人一樣看著她:“你認識?”
“也不全認識,這個字我不不認識?!比~小詩指著那個“鶴”字。
老校長來了興趣,拿了一張詩卷給她,說:“你從頭讀一讀?!比~小詩開始讀,上面竟然大部分字她都認識。不知不覺竟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了小半張試卷。
老校長問她:“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葉小詩搖搖頭,她只是認識那些字,但不太清楚什么意思,好像跟她平時讀得故事不太一樣。
老校長問她是誰家的孩子,葉小詩說了父親的名字。老校長露出欣慰笑容,連聲說:“怪不得,怪不得,不錯不錯?!?p> 老校長的欣慰不是為了葉小詩的父親,而是因為她大伯。
葉小詩的大伯,姑姑,父親都是這位老校長的學生,大伯是他們那一代讀書最好的孩子,是他的得意門生,最后考上大學去了大城市,也是他們那一代唯一的一個大學生。大伯也很尊重這位老師,每次回老家都要去看望他。而她父親是最不成器最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常常被老校長罵。如今眼前的這個小姑娘竟然是他得意門生的侄女,老校長覺得非常欣慰。
老校長指著她剛才說不認識的那個字,跟她說:“這個字讀鶴,仙鶴的鶴,你知道仙鶴嗎?”葉小詩搖搖頭。老校長想起葉小詩大伯所在的城市,說,“就是黃鶴樓的鶴,知道黃鶴樓吧?”
“黃鶴樓,我知道?!比~小詩回答。
“嗯,大伯給你說過吧?”老校長了然。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比~小詩清脆的背了一首詩。
老校長看著她,半晌,說了句:“天才啊?!?p> 葉小詩的能力跟現(xiàn)在同齡的小孩相比可能沒有什么神奇的,甚至不值一提,但是在20年前的農(nóng)村小學,一個6歲的孩子能認識小學四年級的試卷大部分字,還能流利的背詩,這的確非常稀少,因為大部分孩子在她這個年紀,能認識自己的名字以及一些簡單的字就不錯了。
當時正是學前班大班升小學前一個多月,葉小詩還不夠年紀,但是老校長覺得她完全可以讀一年級,葉小詩流利的背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任廣陵這首詩很快在學校傳遍了,后來四年級的老師們都是這樣教育那首詩不會背的同學:“你丟不丟人呢,回去讀學前班吧,這首詩連學前班的小朋友都會背呀?!?p> 幾天后老校長去了葉小詩家里,說打算讓葉小詩上一年級,問家長同不同意。葉小詩的奶奶看到老校長來讓她直接上一年級,還以為葉小詩又闖禍了,學前班要開除她,氣的正要逮葉小詩過來打一頓,老校長趕緊攔住,說早上學是因為葉小詩學的好,像她大伯呢,聰明。大伯是奶奶的驕傲,老校長夸葉小詩像她兒子,她有點不信,在她眼里,葉小詩一直是個調(diào)皮不聽話的野孩子,好學生可不是她這個樣子。不過她不懂這些,就趕緊叫葉小詩的母親來跟老校長談。
葉小詩母親覺得葉小詩雖然識字多,但是整天傻傻的就知道玩,一起玩的小孩也都還在學前班,一年級的同學都比她大,怕她上學太早年紀小被欺負,就婉言謝絕了老校長的好意。
葉小詩并不清楚什么上學的政策,只是吃飯的時候聽奶奶跟她母親說:“沒想到這個小兔崽子還有點她大伯的讀書天分哩?!比~小詩一邊大口吃飯一邊反駁她:“我是小兔崽子,那你就是老灰兔,媽媽就是大白兔?!比~小詩的母親輕拍一下她的手:“別沒沒大沒小的?!?p> 葉小詩的奶奶破天荒的給她剝了個雞蛋,說:“行行,吃吧,吃吧,吃也堵不住你的嘴,丫頭片子,就算讀書好有什么用,早晚是別人家的人?!比~小詩沖她做個鬼臉。
長大后有一次母親閑聊又提起這個事,葉小詩想,如果6歲那年讀了一年級,是不是遇到的就會是另外一群人,經(jīng)歷的就會是完全不一樣的事呢?因為后來的那些人,那些事,只要錯一環(huán),差一點,就不會遇到了,那樣的話,會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