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子欺朕太甚!他怎么敢!他怎么敢!”
價值京城一套四合院的青瓷杯被摔得粉身碎骨,趙吉翔卻絲毫沒有心疼的感覺:“他這就是忤逆不孝!逆子!逆子!”
童貫和匆匆忙忙趕到亳州的高俅都緊緊的低下頭,誰也沒有開口勸解。
上皇要求釋放白時中的旨意連個浪花都沒翻起來就直接沉底,甚至還成了白時中的催命符——原本當(dāng)今官家說的是要秋后問斬,可是上皇的旨意一到京城,白時中就被直接拉出去宰了。
這種情況,無異于在趙吉翔的左臉上抽了一巴掌之后感覺不太舒服,非得再把右邊的另外半張臉也抽一下才行。
趙吉翔氣咻咻的坐回椅子上,問道:“太原那邊怎么說?糧草,物資,太原和金國那邊,都是怎么說的?”
童貫躬身道:“回官家,當(dāng)今出征之前,曾給沿途州縣下過征集糧草的詔書,所以糧草不需要京中補給,而像弓箭等物則是從汴京城中抽調(diào),不需要沿途補給?!?p> “太原和金國那邊,因為老奴的人手要避開官家的大軍,所以現(xiàn)在還沒有回來,老奴也不清楚如何?!?p> 趙吉翔怒道:“再派人過去!金國不就是要歲幣么?朕給他!實在不行,朕將河北三鎮(zhèn)都割讓給他!”
悄然抬頭望了趙吉翔一眼,童貫小心翼翼的試探道:“官家三思,太學(xué)生陳東組織了大批的太學(xué)生聯(lián)名上書,要求當(dāng)今斬殺蔡京和李邦彥等人,若是官家要求親征路上的沿途州府不給大軍準(zhǔn)備糧草,只怕那些學(xué)生又要胡說八道了?”
“另外,金人索要河北三鎮(zhèn)之事早已在汴京傳揚開來,當(dāng)今親征圍困太原的完顏宗瀚所部,汴京城中不僅有許多良家子自帶干糧從征,還有許多士紳捐錢遣丁以助軍,若是官家這個時候答應(yīng)金人條件,只怕……只怕會群情洶涌?”
“砰!”
又一個上好的青瓷杯粉身碎骨,趙吉翔的臉色都變得扭曲起來:“你的意思是,朕現(xiàn)在還拿他沒有一丁點兒的辦法,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解了太原之圍,然后再眼睜睜的看著他回到汴京?”
只是還沒等童貫回答,高俅便皺著眉頭道:“其實也不盡然,其實行軍打仗,最怕的便是令出多門,當(dāng)今出征之前曾說不給陣圖,若是那些將領(lǐng)手中有了陣圖,只怕……”
童貫心中暗恨高俅多事,表面上卻不得發(fā)作,反而笑嘻嘻的道:“高太尉所言極是,只是當(dāng)今已經(jīng)說了不給陣圖,太尉的法子又有什么用?就算給了,他們會聽么?”
高俅捋著胡須道:“你怎么就知道沒人會聽?再者說,聽不聽的又有什么打緊?聽不聽是一回事兒,有沒有陣圖是另外一回事兒,反正蔡相也快到亳州了……”
蔡京到達亳州的速度遠比趙吉翔和高俅預(yù)計的時間要早。
盡管已經(jīng)是八十高齡,盡管當(dāng)初是趙吉翔變了心,盡管當(dāng)初是被童貫和自己的兒子蔡攸一起聯(lián)手排擠出了朝堂核心,但是蔡京一顆忠心向趙佶,幾乎在接到趙佶旨意的第一時間就趕往了亳州。
畢竟,大宋的皇帝們確實是不殺士大夫,但是人家可以流放士大夫,然后讓士大夫們在不停的流放途中往生極樂。
而已經(jīng)八十歲的蔡京早已年老體衰,再也經(jīng)不起這份折騰,現(xiàn)在有重回中樞的機會,蔡京自然不愿意放過。
為了能夠再次回到趙吉翔的核心團隊,蔡京可謂是盡心盡力的給趙吉翔出謀劃策:“京城之中可用臂助不少,雖然白相被下獄,但是還有蔡攸和張邦昌可堪一用?!?p> 童貫呵的笑了一聲,說道:“張邦昌或許可堪一用,令公子……”
蔡京笑吟吟的捋著胡須道:“攸兒雖然對蔡某不孝,但是對官家卻是極忠的?!?p> 童貫卻嘆了一聲,擺出一副心有戚戚焉的模樣,說道:“可惜,白相如今已經(jīng)被殺,令公子也……”
蔡京一愣,問道:“攸兒怎么了?”
童貫道:“蔡相節(jié)哀。因為東水門之故,蔡攸已經(jīng)處了大辟之刑?!?p> 《釋詁》云:辟,罪也。死是罪之大者,故謂死刑為大辟。
就在蔡京心中暗恨卻還抱有一絲期望,盼著自己兒子只是被宰而不是受了什么酷刑的時候,童貫又接著道:“凌遲,也就是活剮,據(jù)說僅存的尸骨還被扔去喂狗了?!?p> “噗~~~!”
蔡京只覺得喉頭一甜,忽的噴出來一口老血之后就此栽到于地,被趙吉翔帶著跑到亳州的御醫(yī)搶救了好半天才緩過來一口氣。
“我的攸兒啊~~~!昏君!昏君!”
蔡京一邊哭一邊罵:“我兒何其無辜,竟要遭此酷刑!這昏君竟連《元豐令》和《天圣令》也不當(dāng)一回事兒么!”
按照《元豐令》和《天圣令》的規(guī)定,死囚被處決之前,“仍先給酒食”,“聽親戚辭訣”,“示以犯狀”,“不得掩塞其口”,“凡死囚臨刑叫冤者,再勘問陳奏”,“諸囚死,無親戚者,皆給棺,于官地內(nèi)權(quán)殯,其棺并用官物造給,置磚銘于壙內(nèi),立牌于上,書其姓名”。
這種在后世看來都稱得上先進的“臨刑關(guān)懷”制度,其實早就已經(jīng)被老祖宗們拿來用了,根據(jù)有史可考的資料來看,最晚也是始于唐代《獄官令》,
但是蔡攸有沒有得到最后的一餐酒食不太好說,但是“聽親戚辭訣”顯然是沒有的,甚至都沒給蔡攸喊冤的機會——凡死囚臨刑叫冤者,再勘問陳奏。
按照大宋律的規(guī)定,只要犯人臨刑之前喊冤,案子就必須發(fā)回重審,接觸過這個案子的官員還得回避換人,以避免產(chǎn)生冤假錯案,而且這個機會足足有三次。
到了南宋,這個機會被增加到五次不說,還有一個犯人前前后后喊了十次冤枉,結(jié)果這案子還真就重審了十回,直到最后把官司打到宋孝宗面前,由宋孝宗親自審理并免除其死罪才算結(jié)束。
同理,就算是包黑子想在開封府的大堂上用鍘刀鍘人,那也必須是在犯人沒有喊冤的情況下才能鍘,因為犯人一旦喊冤,什么樣兒的鍘刀都得停下,把案子發(fā)回重審,哪怕是皇帝御賜的鍘刀也不行,而且包拯還必須回避。
這是大宋的仁政,領(lǐng)先了整個世界上千年的仁政。
但是很顯然,蔡絳沒能享受到這種仁政,原本應(yīng)該有三次的喊冤機會是一次都沒有用上,或者蔡攸用了,但是沒起到什么鳥用……
而且蔡攸連讓親戚收尸的機會都沒有,甚至連棺材都省了。
童貫眼看著蔡京這都沒被氣死,心下也是佩服蔡京的心態(tài),然后又想辦法再添了一把火:“蔡相節(jié)哀,除了令公子蔡攸被當(dāng)今剮了喂狗之外,令公子蔡絳、蔡翛、蔡鞗都被賜死,聽說當(dāng)今在出征之前還曾有意下詔讓蔡相自盡?!?p> 這下子,蔡京也顧不得趙桓在旁邊了,甚至連什么君君臣臣都顧不得了,直接就開始破口大罵:“這狗皇帝!彼其娘之!”
蔡攸死了,蔡絳、蔡翛、蔡鞗也都死了,最后一個兒子蔡脩也已經(jīng)病死在潭州,他蔡京還有什么好顧忌的?
“蔡卿是想接著去儋州?”
蔡京這一罵娘,趙吉翔的臉色可就不太好看了——朕還在旁邊呢,你罵趙桓不是把朕也帶進去了?他是狗,那朕是什么?
氣極敗壞的蔡京這才反應(yīng)過來,趕忙躬身向趙吉翔請罪:“罪臣萬死!罪臣一時失態(tài),望官家恕罪?!?p> 因為現(xiàn)在還要用到蔡京,趙吉翔也只能不置可否的主動岔開話題:“蔡卿無心之失,朕且不與蔡卿計較,還是接著說正事兒吧?!?p> 蔡京先是躬身應(yīng)了,等到童貫和高俅把他不知道的消息都說了一遍后,蔡京才捋著胡子說:“既然蔡攸和白相都指望不上了,那汴京城中也就只有張邦昌等人可堪一用了。
只不過,當(dāng)今既然敢下如此重手,那就不可能不在出征之前留下后手,再加上張邦昌原本就是隨風(fēng)倒的性子,所以也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p> 慢慢踱了兩步,蔡京又接著道:“不過,張邦昌指望不上也沒什么,就算汴京城中的朝臣都指望不上也沒什么,畢竟官家還是這大宋的上皇,是當(dāng)今官家的生父。
只要官家下一道詔書,讓天下各州府將奏疏表章都送到亳州,那官家在亳州還是在汴京就都是一樣的,不復(fù)政也是復(fù)政?!?p> “只怕不容易?!?p> 童貫繼續(xù)跳出來跟蔡京唱反調(diào):“當(dāng)今出征之前,曾經(jīng)在朝堂上大發(fā)雷霆,言明有敢送奏疏表章往亳州者,就會直接貶官遠竄?!?p> “此一時,彼一時也?!?p> 蔡京皺著眉頭道:“大宋天下共有一十四府,二百四十州,每天的表章何其繁復(fù),彼時當(dāng)今還在汴京還好,現(xiàn)在當(dāng)今又在何處?讓天下州府將表章送去汴京還是送去太原?
更何況,當(dāng)今在紫宸殿大發(fā)雷霆,所言之事可有邸報明發(fā)天下?”
童貫頓時一愣,斟酌了一番之后才道:“這倒沒有,畢竟在紫宸殿因為奏疏送往汴京還是亳州而大發(fā)雷霆,這種事情可不太好往邸報上寫?!?p> 蔡京道:“這就對了,當(dāng)今可以為了這事兒而在紫宸殿大發(fā)雷霆,卻不可能因為這事兒而明發(fā)邸報?!?p> “官家乃是當(dāng)今親父,也是官家將皇位禪讓給了當(dāng)今,如今官家讓天下州府將公文送至亳州,也是為了當(dāng)今考慮,一片愛子之心,又有誰能說出來什么?”
童貫卻搖了搖頭,答道:“也不盡然,官家出征之前不是已經(jīng)奉元祐皇后為隆祐太后么,現(xiàn)在朝廷由元祐皇后垂簾聽政,皇后和皇長子監(jiān)國,又有李綱和李若冰輔政,換句話說,當(dāng)今在與不在汴京,都不會影響到朝堂的運轉(zhuǎn),至多會有一些非當(dāng)今親裁不可的問題積壓?!?p> 蔡京呵的冷笑一聲,說道:“天下州府二百五十有四,總有許多問題是非當(dāng)今親裁不可的,而當(dāng)今是親征在外,又不是年幼,故而孟太后她老人家也有許問題不太好處理,皇后和皇長子同樣沒辦法處理。”
“但是,孟太后沒辦法處理的問題,官家卻可以處理,這便是官家與孟太后的最大區(qū)別,也是官家最大的優(yōu)勢所在?!?p> 原本還頭疼不已的問題被蔡京這么一捋,居然有了一絲迎刃而解的跡象,趙吉翔的臉色也變得好看了一些:“到底還是蔡卿老成持重,非是那個敢在朝堂上公然說朕不配姓趙的逆子可比?!?p> 蔡京心道你特么拿老夫跟你兒子相提并論,你幾個意思?還有,當(dāng)今居然公開在朝堂上說官家不配姓趙?
蔡京自認為自己還沒有老糊涂,但是蔡京無論怎么看眼前的趙吉翔都覺得趙吉翔有老糊涂的跡象。
你禪位給你兒子,然后你兒子在朝堂上公然說你不配姓趙,結(jié)果你現(xiàn)在還特么想復(fù)政?你就不怕他宰了你?還有,既然你想復(fù)政,那你還留在亳州干什么?
仔細斟酌一番后,蔡京才開口道:“按照時間推算,當(dāng)今應(yīng)該快到太原,也就是說,留給官家返回汴京的時間并不是很多?!?p> “或者說,當(dāng)今是輸是贏已經(jīng)無關(guān)緊要,除非有不忍言之事發(fā)生,否則的話,官家就應(yīng)該立刻啟程返京復(fù)政。”
高俅卻有些遲疑:“孟太后……”
童貫也繼續(xù)刺激蔡京:“蔡相莫不是糊涂了?當(dāng)今在出征之前就已經(jīng)請了孟太后垂簾聽政,更是指定了皇后與皇長子監(jiān)國,就算有不忍言之事發(fā)生,只怕……”
“孟太后與皇后皆是婦道人家,皇長子年幼,如何當(dāng)?shù)脟掖笫?!?p> 自從知道自己的兒子們?nèi)妓涝谮w桓手里之后,蔡京就徹底豁出去了,連說話間也少了許多顧忌:“官家留在亳州能干什么?一旦當(dāng)今從太原返回,官家如何還能復(fù)政?”
“倘若當(dāng)今心狠一些,徹底把朝堂上清洗一遍,再從地方官府里抓幾個不開眼的流放三千里,到時候還會有人往亳州送什么奏疏?”
“一旦到了那個時候,官家如何維持在亳州的花費?就算是你高太尉愿意去表演蹴鞠,你又能混到幾個賞錢?可能支應(yīng)得起二十萬禁軍的花銷?”
“蔡卿慎言!”
盡管趙吉翔也很好奇高俅表演蹴鞠能混到多少賞錢,但是眼下高俅的年紀(jì)也不小了,又是堂堂的太尉,再去街頭玩什么蹴鞠,那特么不是扯蛋么……
眼看著蔡京還是那副鳥樣,童貫也適時的插了一句:“倘若太后不許官家還政,卻又為之奈何?”
蔡京斜了一眼總跟自己唱反調(diào)的童貫,臉上滿是譏諷之色:“太后必然不許,但是群臣奉官家入宮主政,太后能攔得住么?更何況,官家?guī)е氖嵌f禁軍,不是二十萬頭豬!”
“……”
趙吉翔的臉色很不好看。
有些時候吧,二十萬禁軍還真不一定能趕得上二十萬頭豬,畢竟二十萬頭豬被殺得狠了也知道逃跑反抗,但是二十萬禁軍……
說句難聽點兒的,真讓趙吉翔帶著的這二十萬禁軍跟二十萬頭野豬對陣,那誰輸誰贏還真不太好說。
但是蔡京根本不在乎趙吉翔的臉色如何。
除了次子蔡鯈早亡,蔡鞗病死在潭州之外,剩下幾個兒子蔡攸、蔡翛、蔡絳、蔡脩都被趙桓那個狗皇帝給宰了,就連蔡行、蔡衎、蔡術(shù)、蔡征、蔡同等孫兒也都被牽連誅殺,可以說蔡京連個念想都沒沒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蔡京現(xiàn)在滿腦子想的就是該如何給趙桓找麻煩,除此之外,蔡京連自己的生死都已經(jīng)不在乎了,又怎么會在乎趙吉翔的臉色好看不好看。
甚至蔡京巴不得趙吉翔在回到汴京之后就賜死趙諶,等他給趙桓那個狗皇帝添堵之后再立即暴斃——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蔡京之所以落到這般下場,趙吉翔這個上皇也脫不了干系。
誰讓他傳位給趙桓那個狗皇帝的?
“除了回京之外,便沒有其他法子了么?”
盡管心里也清楚蔡京說的對,但是趙吉翔還是不想回汴京。
萬一趙桓那個逆子在太原大敗虧輸,那金兵再回來汴京圍城,那倒霉的豈不成了自己?到時候再傳位給誰?
蔡京卻直接戳破了趙吉翔的美夢:“別無他法!官家此時回京復(fù)政,還可以說是替當(dāng)今操心,能掌握得住名分大義,若是等當(dāng)今從太原得勝而歸,只怕一切都晚了?!?p> 趙吉翔卻依舊在垂死掙扎:“宗瀚非是宗望可比,而且高卿家又已經(jīng)派人快馬往太原送去了陣圖,那個逆子也未必能贏吧?”
蔡京卻毫不留情的道:“盡管臣不愿意承認,但是當(dāng)今幾乎是憑一己之力挫敗了完顏宗望,這才解了汴京之圍。”
“在這種情況下,萬一當(dāng)今再敗了完顏宗瀚呢?到時候臣和高太尉、童相公固然難逃一死,官家又哪里來的第二條路可走?”
趙吉翔猛的一拍桌子,怒道:“難道那個逆子還敢弒父?!”
蔡京冷笑道:“劉義隆如何?拓跋珪如何?朱溫如何?楊堅如何?王延鈞如何?李元昊如何?縱然不提這六人,那唐高祖如何?”
哐啷一聲,卻是趙吉翔慌亂之下,直接打翻了手中的茶杯——
前面六個都是被自己兒子給殺了的,后面唐高祖的待遇也不太好說。
可是依著眼前的形勢來看,趙桓那個逆子就算比不得前面幾個人的兒子,只怕也不會比李淵的那個二兒子差多少。
見趙吉翔已經(jīng)開始慌了,蔡京干脆又加了一把火:“官家,如果您要還政,就必須回京,而且要搶在當(dāng)今前面回京,否則當(dāng)今在太原大勝而歸,那便是一個萬事皆休的局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