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石渠弈棋,吾丘論理
一日,天子與吾丘壽王在石渠閣弈棋,吾丘子善弈,天子連負三局,心中頗有不悅,又不愿就此投子認(rèn)負。正踟躕間,有小黃門來報,霍家小子前來讀書。天子大喜,忙欲結(jié)了棋局。便道:“吾丘子,既然有人前來讀書,此局便做平局罷”說罷便擺袖欲走。
吾丘子面沉如水,心思全部皆在棋盤之上,聽聞此言,便道:“陛下稍息,此局不可輕棄,方才陛下一子疏漏,此局眼看已是負局?!?p> 當(dāng)是時,霍去病依隨黃門郎進閣,天子顧盼沉默不語。
正此時,黃門郎引霍去病近前行禮,皇帝大喜,將霍去病牽至榻前,那吾丘壽王又欲開口,天子揮袖對霍去病道:“去病,此子便是名滿京城的吾丘子,還不見禮?”
霍去病早從長君大舅處得知吾丘壽王乃鴻儒是也,今日得見,心之向往,忙深揖到地,面露仰慕之情道“見過吾丘子!”
吾丘子贛見皇帝內(nèi)戚前來拜謁,也知此為皇帝心中頗為愛重之晚輩,如今對自己行此大禮,也不好虛應(yīng),忙依禮回復(fù),并不顯露顏色。
去病見此情景雖恐吾丘子小視母家,但吾丘子之博學(xué),能在此一見實屬難得,若今日不請教一二,實在難以解渴便向天子求告道:“陛下,素聞吾丘子宿善《春秋》,近日讀了呂相《絕秦書》一篇頗有些不解之處,還望陛下、先生解惑?!?p> “吾丘子,此子乃是衛(wèi)夫人甥兒,素來仰慕先生大名,今日得見,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陛下,天下文章本就是拿來論斷,陛下開五經(jīng)博士便是博采眾長,既然有人愿意設(shè)問,臣自盡心當(dāng)對答,只是文章辯駁并無輸贏,只是據(jù)理力爭,并無誰說服誰之理,故還望陛下海涵!”吾丘子說罷還禮。吾丘子明是答應(yīng)與去病相談,實則闡明立場,自己乃是一介文人,雖然所述有自己立場,但并非要求何事,在其看來此舉也算進退有度。
天子笑而不語,但憑去病設(shè)問,只是垂手噙笑。
“先生,素聞《絕秦書》乃是天下雄文,小兒讀來卻覺得言辭除了狠辣,便是詭辯,私覺秦國固然兇殘、行事也頗善詭計,又有背信之舉,晉國也絕非善類,此文所稱之事多有夸大、矯飾之嫌,實在難稱雄文。不知先生有何見教?”
吾丘子微蹙雙眉,捻須道:“小郎甚慧,所問之事頗動了些腦筋,《絕秦書》一文乃天下雄文自不假,然而文之為文固然有史實為根,又有辯為佐,晉人此文屬意于昭告世人,晉欲絕秦并非晉人之過,乃是秦人所迫,秦晉兩家本世代為親,秦所行之道非善,晉欲棄其行,雖被人約,卻行天道。此文所稱雄者并非陳述史實,而是其辯才,自古與外交結(jié),無非稱己善良,言人卑鄙,此文可謂言盡了,呂相稱得上外交高手?!?p> “如此說來,所謂外交者不過是滿嘴胡言罷了?!?p> “也不盡然,與外對談,不為爭辯己非,所爭者皆是國之得失,所言也非胡言,呂相雖然誣秦,然而秦人卻佩服此文,想來也是有緣由。想那蘇秦、張儀以口舌之才游走六國,所言亦非皆實,能以辯才攪動時局,未必不如軍中上將?。 ?p> “吾丘子所言不虛,蘇秦、張儀之才確實不遜廉頗、白起。想來游說之術(shù)亦是有用至極。然而強秦雖有張儀之才,若無國力相繼,亦是空談,故而國力實在是根本?。 碧熳有ρ?。
“陛下之言確實,想大漢立國七十載,初時貧蔽,民少軍弱,致高祖白登受辱。而后諸皇休養(yǎng)生息,使得而今兵馬充足,陛下正值壯年,若能趁國強民眾之時一雪前恥,豈非大善?”吾丘子拱手道。
正此時,有黃門郎上前奏報言御史有事奏報,天子便起身回宮。因霍家小郎本是來閣中讀書解惑,正好遇到吾丘子,如此機會更是不可放過。吾丘子本是聰慧灑脫之人,又是愛才,眼見霍家小郎機敏,又有見地,年齡雖小,卻性情沉穩(wěn)。再者,吾丘子知其乃是太中大夫衛(wèi)青近親,自己曾與衛(wèi)大夫有些交情,知道衛(wèi)氏之人皆性情率真,如今見到此子更加覺得此子乃可交之人。兩人又討論了一番忽然吾丘子便問:“小郎可會弈棋?”
“不曾學(xué)過,小人聽聞先生乃是格五高人,可惜不能向先生請教格五之術(shù),深感遺憾吶!”
“倒也無妨,格五也罷、圍棋也罷不過是外在之形,今日我與陛下弈棋,正好遇到小郎,也是巧合,我見小郎頗有見地,突然想與小郎論一番弈棋,不知小郎意下如何?”
“去病不才,雖不懂弈棋之術(shù),但卻愿聽先生高論,望先生不嫌去病所知甚少,不能領(lǐng)會先生高義?!?p> “圍棋乃是舜帝所制用以教子之物,只兩色棋子一張棋秤,須知其中所孕者天地萬物矣。有氣者活,無氣者死,黑白二色以對攻之態(tài)置于秤上,至死方休。有時一方欲活卻要退讓數(shù)步,誘敵深入,再徐緩以圖,有時卻要單刀直入,直搗黃龍。汝既可誘敵,亦可快攻,皆有利弊,且汝所擇未必可以得償所愿,外挾者甚多,或己思慮不周皆致敗局。增己勝算者不過多加思慮,減少外挾而已,然而思慮過甚又易使行囿于思,而錯過天時,孔圣言季文子三思過慮,再思既可,便是言其思慮過多易失先機。棋局之事何時當(dāng)思慮何時爭先機既無正解,亦無定論。這便是棋。而人生在世,周遭諸人、諸事皆為秤上對手,更無法論斷作何選擇為上策,須知塞翁失意與得意皆非人力所預(yù)知。大概這便是老子所言之天命罷?!?p> “先生言之所始雖是棋,卻也是在論事,晚生雖不知先生意指何事,卻也知道先生有難題待解,不知該當(dāng)徐緩以圖或是當(dāng)機立斷?!比ゲ∷剖亲詥?,又似剖白。
“小子果然聰明,只不過有難題者非我,乃陛下矣!”吾丘子說罷捻須告辭。

蔣竹蕤
吾丘壽王:吾丘壽王,字子贛,趙人。少時,因善于下棋而被召為待詔。令跟董仲舒學(xué)習(xí)《春秋》。因聰明好學(xué),任侍中中郎。后犯法被免職。東郡盜賊起,拜為東郡都尉。后征入為光祿大夫侍中,反對丞相公孫弘禁止百姓持有弓、刀。后犯法被殺。他在漢時有善作賦之名,地位與嚴(yán)助、朱買臣等相等,但爵位不及他們。著作有《吾丘壽王》六篇,《虞丘說》一篇,《吾丘壽王賦》十五篇。在任丘城北司馬莊舊有吾丘壽王讀書之地,稱“吾丘臺”,清人邊連寶有《吾丘臺賦》。因此后人又稱任丘為“吾臺”,用以表彰顯鄉(xiāng)邦文風(fēng)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