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萬物復蘇,不覺冬天已經(jīng)過去了,陽春三月,正是踏青郊游的好時光。
陳子安跟著趙政學了一個冬天的禮,終于在清明節(jié)來臨之際放了幾天假,因為宮里要舉行盛大的祭祀太廟活動。
現(xiàn)在正值春耕時節(jié),陳子安想去看看自己食邑的三百戶平民,畢竟他們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p> 所謂的是食邑三百戶,就是每年收割這三百的稅賦,作為一家人的生活用度。
簡單的說就是這三百戶人家養(yǎng)活陳子安一家人,跟過去的大地主差不多,一般交納的賦稅都是糧食,有少數(shù)做生意的商販繳納的是銅幣和金餅。
陳子安家的收入,取決于這三百戶平民的收成,所以春耕不能耽誤?。?p> “兒啊,前天我讓那幾個泥水匠來清理火墻里的煙灰,你猜怎么著?”
陳善一臉的不開心,就像人家欠了他好多錢一樣。
“怎么了,是不是他們發(fā)財了?”
“可不是嘛,這才兩個月他們就發(fā)家了,一個娶了媳婦,一個說要建大宅子,你說這錢要是我們自己賺了多好,真是便宜他們了!”
陳善憤憤不平,一臉的羨慕嫉妒恨。
陳子安笑著說:“爹,你這么大歲數(shù)了,不會也想去修火墻賺錢吧?我們可是五大夫之家,有三百戶的食邑,這點小錢你也能看上眼?”
“這個……蒼蠅蚊子都是肉?。 标惿朴行擂?,頓了一下接著說:“再說現(xiàn)在家業(yè)大了,養(yǎng)的奴仆丫鬟也多了,這么多人要吃要喝,廢錢啊……總得想點賺錢的門路貼補一下才是?!?p> 陳善雖然是個生意人,但是那個年代的商人都是小商意識,只想自己賺錢,不想讓別人賺錢,好像別人賺了錢,自己就賺不到錢一樣。
“放心吧,賺錢的辦法多的是,不缺這一個,再說你一個人能賺多少錢?我們現(xiàn)在有三百戶食邑,只有提高這三百戶人家的收成,我們才能賺大錢!”
陳子安的話提醒了陳善,他想了想說:“也是呀,我咋沒想到這一層……還是我兒想得周到!”
“所以我這個五大夫要體惜么民情啊,俗話說一年四季在于春,今兒天氣好,正是春耕的時候,我得去看看屬民春耕準備的如何?”
說著背著雙手大步向門外走去,自從賜邑三百戶之后,整個冬天除了陪侍趙政讀書之外,就沒怎么出門,直到現(xiàn)在他都還不了解自己的屬民,正好這兩天有了空檔,他打算體驗一下民情,了解一下屬民的情況。
“兒啊,等等……”
陳山疾步趕了上來,看著陳子安說:“你現(xiàn)在是五大夫了,出門要坐車,還要帶幾個隨從才體面,怎么一個人說走就走了?”
“我這是到田里去看屬民春耕,帶隨從做甚么?”
“那也得帶幾個隨從,不然誰知道你是吳大夫?”
陳子安仔細一想,發(fā)現(xiàn)老爹說的也有道理,像他這么小的年齡若是沒有隨從,還真沒人相信他是五大夫。
“好吧,來福和黑牛去準備馬車,四喜和、河生、你們也跟著一塊去吧?!?p> “一群豎子怎么行?我也去看看,順便給你們壯壯勢!”
陳善覺得一群半大少年,不夠成熟穩(wěn)重,然后又叫了幾個青壯隨從,這次一起出了門。
出了城邑就是農(nóng)田,陳子安的賜邑在渭水南岸,離水源近的是水田,地勢比較高的旱田。
陳子安感到奇怪的是只有極少一部分才是綠油油的麥田,但大部分都是一片赤地,正在忙著春耕。
旱地準備種粟,也就是小米,水田準備種稻。
陳子安等一幫人沿著官道轉(zhuǎn)了一圈兒,發(fā)現(xiàn)人們都忙著耕種,并沒有注意到他的到來。
路旁有一戶平民,幾個小孩端著土陶碗正蹲在路邊在吃飯,看來陜西人民習慣蹲著吃飯,在先秦時期就有了群眾基礎。
陳子安讓黑牛停了馬車,走到小孩跟前問道:“小兄弟,吃啥哩?”
那小孩兒看了陳子安一眼,用生冷硬噌的秦音回答道:“麥飯!”
陳子安這才發(fā)現(xiàn)小孩碗里全是煮的小麥顆粒,頓時一怔,原來古人吃小麥就是這么吃的?
他不由鄒起了眉頭,小麥的皮太厚了,主要成分是淀粉和纖維,不容易煮熟,吃了難以消化。
“為何不磨成粉做面條吃?”
“……”
小孩聽到陳子安的話,一臉茫然,似乎不懂他在說什么。
幸好屋里出來了一位六旬老者,陳子安對那位老者施了一禮:“老丈,我是新來的五大夫,光景過的可好?”
老者見面前站著一個錦衣少年,身后還站著一群隨從,頓時吃了一驚,慌忙對陳子安行了一禮:“原來五大夫是一位少年郎啊,你可是我們的大貴人,快請屋里坐!”
“老丈不用客氣,這小麥為何不用石磨磨成粉,如此吃法豈不腹脹?”
“……石磨?何為石磨?”
老張聽了陳子安的話也是一臉迷茫,全然不知石磨為何物。
陳子安忽然頓悟,原來先秦時期還沒有發(fā)明石磨,怪不得晉國的國君晉景公吃了麥飯腹脹難忍,急著上廁所,結(jié)果掉到茅坑里淹死了,真是一碗麥飯的悲劇??!
他同時也搞明白了小麥為何沒有大面積種植,主要是他們不會吃,只能煮麥飯,加之口感不好,難以消化,而且不耐干旱,才沒有推廣開來。
先秦時期人們吃的比較粗糙,地處西北的秦國平民還是以黍和粟為主糧,黍飯比粟好吃,平時舍不得吃,只有家里來了客人才做一頓黍飯。
直到唐代黍飯依然是一般人家待客的美食,孟浩然寫過一句詩: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可見一代大詩人受到朋友的熱情招待,也不過是一頓雞肉黍飯。
至于稻米,那可是貢糧,平民吃不起,那是王公貴族的專利。
貴族上層社會以稻梁為主糧,稻就是大米,梁并不是高粱,而是“黃梁”,是上層社會的美食,俗話說黃粱一夢,指的就是這種貴族吃的黃梁。
當時只有舂米的杵臼,根本沒有石磨,陳子安見老者一臉迷茫,就笑著說:“石磨就是磨糧食的,你很快就會見到的!”
見老丈還是不解,就問道:“如此麥飯,一天幾餐?”
“我等下民,具是一日兩餐矣?!?p> 陳子安點了點頭,心想治下的屬民還很苦啊,得盡快改變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才行。
辭別了老丈,回到馬車上,陳子安笑瞇瞇的對陳善說:“爹,你不是想發(fā)財嗎?機會馬上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