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的造境是詞人的基本表現(xiàn)手法,但詞人各自心境、情感、認(rèn)知或領(lǐng)悟以及所要表達(dá)的內(nèi)容不同,也就存在造境上的各自的特色。姜夔詞中造境具有什么樣的特色呢?
姜夔在《揚州慢》中的造境:“清角吹寒”、“冷月無聲”,這篇詞用了“清寒”、“冷聲”四個字,把一個荒涼的揚州給寫活了。姜夔不寫號角的作用,而寫吹起來讓人聽到了心中感覺是“寒”的。月亮是古今中外詞人描寫一個重要對象。姜夔在《揚州慢》中就說是“冷月無聲”,叫人在“寒”中覺得“冷”起來了。
姜夔在《一萼紅》詞中起句用了“古城陰”,隨后又用了“池面冰膠”。寒冷之勢強(qiáng)盛,把一個長沙寫得冰地雪地,寒氣逼人。
姜夔的《霓裳中序第一》詞中有“一簾淡月”、“清愁似織”、“漫暗水”,姜夔在此詞中用了一個“淡”字和一個“暗”字造境,讓“愁”更加突出,更加深刻。
姜夔在《湘月》詞中有“倦網(wǎng)都收”、“月上汀州冷”、“夜久知秋信”句。姜夔這個羈旅之人游“倦”了,就覺得不是氣溫低了,而是心涼了、“冷”了,想隨雁歸家之心誰能明白?
姜夔用了“倦”、“冷”、“暗”、“夜”幾個字把一個“懷思”的心緒寫得意味之長,至情至性。
姜夔在《清波引》詞的開頭就是一句“冷云迷浦”給人冷冷的感覺,隨后是“好風(fēng)景長是暗度”、“抱幽恨難語”、“清夜啼猿,怨人良苦”。
姜夔在此詞中用了“冷”、“暗”、“幽恨”、“清夜”、“良苦”一組辭語,把一個思鄉(xiāng)懷友之情的人寫得心酸,欲恨至苦達(dá)悲,表達(dá)得淋漓盡致。
姜夔在《八歸》詞中用了“墜粉”、“暗雨”、“螢暗”、“蘚階”、“可惜”、“長恨”、“渚寒煙淡”、“愁生”一組辭語,把秋天的景致寫活了,蓮花落須,梧桐飄葉,庭院夜雨,蟋蟀悲鳴,秋夜氣象描寫細(xì)致,看到的與聽到的都是那么凄涼現(xiàn)象,為“恨”與“愁”作了到位的烘托、渲染。
姜夔的秋夜景致就是姜夔當(dāng)時的心境,以秋夜之景生化,衍生展示他當(dāng)時的傷感與悲情。
姜夔《秋宵吟》詞用一組“空”、“苦”、“涼”、“愁”、“夢”、“淚”、“恨”辭語,寫徹夜難眠的相思,愁苦難當(dāng),怨恨橫流,侵透單衣,由愁生恨,此恨難了。把一個失戀之人的心態(tài)寫得活靈活現(xiàn),情深意濃,愛得死去活來,割舍不得,讓讀者感動得恨不能替作者去分擔(dān)憂愁,勸說“衛(wèi)娘”與“宋玉”和好。
姜夔在《暗香》詞中有“舊時”、“清寒”、“漸老”、“正寂寂”、“夜雪”、“寒碧”陰沉之辭語,把雪中賞梅的情景,懷人之心緒,寫得深沉。
姜夔在《疏影》詞中有“苔枝”、“小小”、“哀曲”、“幽香”昏暗辭語造境,從詠梅著手寫梅花風(fēng)姿、品格、命運、遭遇融入歷史畫面,自己身世,時代現(xiàn)狀。
姜夔的《暗香》《疏影》兩詞受詞學(xué)家推薦和很高的評價。
姜夔《玲瓏四犯》詞用了一組“夜寒”、“春淺”、“倦游”、“悲今古”、“恨賦”、“此情苦”的悲恨之詞匯造境,把一篇“感懷”之詞寫得驚天動地。
姜夔《齊天樂》詞是姜夔詞風(fēng)成熟的最高點,也是描寫現(xiàn)實的最佳作品。是借詠蟋蟀,寄寓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狀。把南宋朝歷史濃宿于一詞之中,讓蟋蟀奏出人間那凄慘愁苦的心曲,時代的哀音。
全詞用了一組“愁”、“凄”、“哀”、“訴”、“暗”、“離”、“吊”、“傷”、“苦”哀傷詞語造境,把《齊天樂》詞寫成了南宋人民生活悲慘狀況的一本厚厚地血淚帳薄,姜夔好象是借蟋蟀悲鳴之聲向天邊控訴。
選了如上姜夔11首詞,詞中造境用辭之冷淡、昏暗。姜夔現(xiàn)在存世詞80余首,這11首詞是姜夔憂國憂民的作品。在一個人的詞中出現(xiàn)這么多昏暗、凄涼、愁苦、愁恨字眼是不多見的。把姜夔這么一組詞匯稱之為姜夔的“冷峻”思維。
姜夔在“冷峻”思維指導(dǎo)下,用一組“冷峻”詞匯把詞的環(huán)境,意境造得那么寒冷、昏暗、凄涼,使詞的境界凸現(xiàn)出一片清雅疏淡、陰沉幽寂的風(fēng)貌。
姜夔詞中造境特色就是“冷峻”思維。姜夔用冷俊思維方法寫出了不少創(chuàng)傷美的詞篇,給中華詞學(xué)增色不少。
世人對姜夔的書法評價很高,欲知其書法情況,請聽下一集:姜夔是書法家與書法理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