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敕令西平侯沐晟鎮(zhèn)守云南,云南都司及其各衛(wèi)皆聽其節(jié)制。
朱棣旨意如是云:“昔日我父皇、母后收養(yǎng)你父親之時,你父還只有八歲。我父皇母后之后,更是一直是將你父,當作親生兒子來撫養(yǎng)。
你父成年后,父皇以沐氏不可無后,才令你父改回沐姓。之后你父因歷立戰(zhàn)功,而被封為西平侯。又鎮(zhèn)守云南十余年,使朝廷無西南之憂,所以你父逝世,才會被追封為黔寧王。
本來是由你兄沐春襲爵,但你兄卻因病早逝,你才得以襲西平侯。父皇對爾等父子的信任可謂頭一份。但你之前卻被小人所惑,想要加害岷王……
朕今日看在黔寧王的份上,姑且不論你前日的罪過,讓你繼續(xù)鎮(zhèn)守云南。你當感念我父皇與母后的恩德、繼承你父親的遺志、不要再讓朕失望。
不日,朱棣升吏部左侍郎蹇義為本部尚書;升戶部左侍郎夏原吉為本部尚書;升大理寺少卿薛巖(之前建文帝派去和談的那位)為本寺卿(大理寺最高長官)……
接著各地楚王、蜀王等等藩王就相繼進京……
再加上之前將自己的部下調(diào)往全國各地去擔任指揮使,這一套組合拳下來,朱棣就基本掌握了大明的軍政大權(quán)。
這日王彥走進五軍營,他的鼻子就通了。
之前他在三千營的營地,王彥幾乎被隨處丟棄的垃圾與大小便給熏得快暈了過去。
而王彥與三千營總兵同安侯火真之后的會面,也有些讓王彥難以啟齒。
雖然一開始,身為侯爵的火真就立即向穿著公爵服裝的王彥行禮,但隨后火真卻還是如之前那樣大咧咧地稱自己為狗兒將軍。
王彥現(xiàn)在不想讓人稱他之前的名字。一是皇上為他賜名王彥,二是王彥覺得狗兒這名字實在有些難登大雅之堂。畢竟在靖難的戰(zhàn)功,已讓王彥有資格身穿公爵服裝。
不過叫就叫吧,畢竟這些昔日的袍澤,也只是兩人見面時如是稱呼……
王彥來三千營,是想火真能去向皇上推薦自己去西北。但火真沒有答應(yīng)他,火真在指了指自己身上的侯爵服裝,又指了指王彥身上的公爵服裝后,反而提出要王彥向皇上去推薦自己。
于是,王彥之后又來到各兵種皆有的五軍營。
見到五軍營干凈整潔,王彥并不奇怪。在他心目中,張家父子在軍中就是這種對訓練都極嚴之人。而張輔比他父親更重視軍隊的訓練,以及部隊攻擊力的加強。
例如靖難時的投降的火器兵,現(xiàn)在張輔就在黔寧王的“三段擊”中將其徹底定型為:安排士兵三個人一組,讓其中射擊精度最高的士兵充當射手,而其余兩個則負責槍彈和火繩的裝配工作。
這就無疑使火繩槍效率提升了三倍。
而且張輔的臨場指揮騎兵與步兵協(xié)同作戰(zhàn)的功力更是一絕。
張輔對敵時,他先是用騎兵突襲敵人空檔,切斷敵人各部分聯(lián)系,導致敵人各部協(xié)同失效后,張輔才令身后的步兵軍陣切入其中,而回撤的騎兵則掩護支援本方的步兵軍陣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從而一舉大破敵陣。
張輔不但能做到各兵種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還能根據(jù)地形的不同、敵陣的不同、天氣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戰(zhàn)術(shù)。
正因為如此,才導致軍中不少老資格都心悅誠服聽張輔指揮吧?反正王彥是這么認為的。
走到五軍營校場,王彥果然就看到張輔此時又在訓練各軍種的協(xié)同作戰(zhàn)。
見張輔只是對自己笑了笑,并又繼續(xù)主持操練,王彥心中并沒有什么不悅。他知道張輔在操練的時候,就連皇上來了,他都是迅速行禮后又繼續(xù)操練。
皇上都不怪責他失禮,王彥自然就更不會在意。
而且看張輔操練軍隊,對王彥這種內(nèi)行來也是極為享受的。其行如流水的陣型切換、聲勢震天的軍士吶喊,讓王彥在五軍營中感到時間過得飛快。
夜幕降臨后,徐徐涼風讓人感到一陣冷意時,張輔就向王彥走過來,張輔笑著對王彥道:“叫花雞應(yīng)該已經(jīng)烤好了,狗兒這邊請”。
見張輔如是,王彥笑罵地道:“殺人狂,請”。張輔在軍中向來有不知殺敵多少的名聲,故王彥如此笑稱。
與王彥相視大笑后,張輔一臉笑容地引著王彥去了自己的大營
在張輔大營吃過美食,飲過美酒后,王彥再又喝了一口明前茶,即對張輔表示了來意。張輔對領(lǐng)著之前燕王三衛(wèi)的王彥道:“沒問題,我可以上奏折,推薦狗兒去西北”。
見狗兒一臉笑意,由于與他關(guān)系鐵,擔心狗兒日后失望而怪責自己辦事不力,張輔又道:“之前丘福與朱能自薦去西北,皇上都沒有答應(yīng)”。
聞此,王彥有些失望,他向張輔問道:“文弼是覺得我沒有希望去西北”?
張輔從來都不會給人無謂的希望,他實話實說地道:“彥之(王彥的字),可知宋晟將軍在西北鎮(zhèn)守之時,帖木兒可汗四年前曾離我們國土不遠”?
聽張輔這么說,王彥并知道自己去西北絕無可能,他也做不出去揀宋晟桃子的行為。
王彥對張輔嘆道:“我之前不知此事。既然宋晟將軍做到了讓帖木兒可汗不入我大明,我之前托文弼去向陛下推薦之事就此作罷”。
張輔看著這位明成祖八大太監(jiān)之首的王彥一會,見他有些意興索然,張輔并道:“之前二王子與亦失哈曾去遼東,但后來因靖難就又回來了。遼東之地連接金帳汗國、朝鮮,而且內(nèi)部極其復(fù)雜”。
看到王彥臉上的熱情重新燃起,張輔接著說:“若是彥之不怕冷的話,遼東倒是一個可以顯本事的地方”。
王彥哈哈大笑地說:“死都不怕,難道還怕冷”?
張輔見此,干脆利落地說:“我明天就向陛下上奏折,推薦你去鎮(zhèn)守遼東”。
王彥大喜過后,見張輔有些疑惑地看著自己。由于兩人在戰(zhàn)場上建立了過命的交情,王彥才有些遲疑地道:“現(xiàn)在該是立太子的時候吧”?
張輔之前之所以疑惑,在于他覺得王彥有些顯得想急于離開京城。此時見到王彥說立太子之事,張輔就猜到王彥為什么會急于離開京城。畢竟他跟自己一樣與朱高煦還有著一層戰(zhàn)友的關(guān)系,而世子卻是朱高熾。
王彥能這么說,張輔是極為高興的,畢竟這意味著王彥對自己的信任。張輔思索了一下,道:“陛下現(xiàn)在未必就會讓你去遼東,對陛下來說帖木兒可汗才是他現(xiàn)在的頭等大事,陛下親征的時候可是少不了你”。
見王彥看著自己嘆了一口氣,張輔又道:‘立儲這種事情,本來就不是我們臣子能決定的,皇上與皇后才對這事有著決定權(quán)。若要我說,你之后大可對可能的來人說,你將遵從皇上與皇后的意愿”。
“畢竟你現(xiàn)在是戰(zhàn)功赫赫,無須再冒這種從龍的風險”。張輔對王彥推心置腹地接著說。
王彥感激地看著張輔,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得知世子收服了十萬遼東軍,陛下曾對二王子道‘世子身體不好,你好好努力’這話,當時我就在他們身邊,將此聽得一清二楚”。
張輔不由地搖了搖頭,良久,他向王彥岔開話題地問道:“鄭和大概什么時候回來”?
王彥猜到張輔應(yīng)該之前也有向鄭和提出,要鄭和到海外替他買什么東西。
王彥搖著頭,笑著對岔開話題的張輔道:“鄭和現(xiàn)在飄走海上,我跟你一樣不知道他現(xiàn)在何處”?

癮與小巷
明成祖八大太監(jiān)分別是:王彥、王安、孟驥、鄭和、李謙、云祥、田嘉禾、亦失哈。 王景弘作為鄭和的副手,都不在八大太監(jiān)之中,可見這八大太監(jiān)之功,有史料記載這八大太監(jiān)有穿公爵服。 亦失哈在明史中消失,在于他是奴兒干都司的實際領(lǐng)導人。 個人覺得一個人的成就在于他做了什么事,而不是看他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