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

風云中州

斷更說明

風云中州 露曉夜白 1466 2019-06-20 23:08:07

  可能又要斷更幾天了,真的很過意不去。無可奈何,順帶說說在下的一些淺見。

  小說《風云中州》是傳統(tǒng)武俠。四海皆知,傳統(tǒng)武俠小說的宗師是金庸先生。金庸先生的十五部武俠小說,浩瀚遼闊,書中詞采洗練簡潔,章句優(yōu)雅而富于變化。囊括了道家、儒家、佛家的思想精粹,更將傳統(tǒng)文化熔于武功、人物和情節(jié)之中。十五部武俠小說總體構成了一部體大思精的文藝瑰寶。數以千計的英雄兒女仍躍然如故。

  武俠小說由來已久,大約可追溯到《史記》。《史記》中的《刺客列傳》和《游俠列傳》,正式為漕沫、專諸、聶政、豫讓、荊軻、郭解等俠烈之士樹碑立傳。《史記》中的游俠騎士多來自平民階層,起于布衣,書中稱他們?yōu)槊耖g義士,歌頌他們其言必信、其行必果的高尚精神。

  在封建時代,由于受儒家正統(tǒng)文化的深遠影響,多數人對俠士們的行為并不認同,認為游俠騎士是游手好閑、不務正業(yè)的一群人。又且游俠們大多任氣使性,行為偏激放蕩,與儒家的中庸思想大相徑庭,對俠義文化向來持著否定態(tài)度。在漢朝之后的很多朝代,俠義文化一直處于邊緣地位,歷代文人肯為之著墨的極少。

  《水滸傳》是武俠味比較濃厚的一部文學名著,書中前半部分寫梁山好漢個人的英雄事跡時,讀來有‘俠’的味道。

  到了清朝,武俠小說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石玉昆所著《七俠五義》,提高了俠的地位,將俠士的命運與宋朝的政治動向結合起來,相輔相成。

  從《雍正劍俠圖》開始,寫武俠的同時,描寫了更廣闊的現實生活畫面,稱武俠小說亦可容納星醫(yī)相卜、天文地理、五行八卦、詩詞歌賦等等等等傳統(tǒng)文化元素。

  《兒女英雄傳》一書將英雄豪情與兒女柔情結合起來,武俠之中借鑒了言情的元素。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起始,武俠小說迎來了蓬勃發(fā)展期。兩岸三地,先后涌現了近百位武俠小說作家。除了金梁古溫黃五大宗師之外,更有許多作者參與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稱為新派武俠小說。在沿承傳統(tǒng)的同時,有了革新,有了突破。

  《風云中州》寫作之時,盡力往傳統(tǒng)靠攏,并避拒網絡流行新詞匯,這也許是一種落后的做法。但在下的愚見:李逵常說‘也吃俺殺得痛快’,并沒有說‘俺殺得好過癮’。劉備收服了馬超,關羽聽聞后,要來蜀中與馬超比試。諸葛孔明勸關羽的回書中提到‘以亮度之,孟起(馬超的字)雖雄烈過人,當與翼德(張飛的字)并驅爭先,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群也。’諸葛亮并沒有說‘馬超不如關公牛掰’。‘牛掰’和‘絕倫超群’的大致意思是相通的。因時代背景不同,詞句有了新舊之別,故而有了不一樣的表達形式。‘牛掰’和‘絕倫超群’孰優(yōu)孰劣,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文化偏重方向,上古有《詩經》、《周易》、《尚書》等等。春秋戰(zhàn)國時代迎來了一場文學、哲學、思想的大爆發(fā)(比西方文藝復興早了近兩千年)。諸子百家以散文名垂后世。接著是漢賦、樂府民歌,東漢末季詩歌再度出現,六朝時偏重駢文,接下來是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文學體裁中出現了現代戲劇。

  到了當代,受外來文化的沖擊,加上自身發(fā)掘力度不足,傳統(tǒng)文化所斂藏的民族魅力曾多次黯然失色。

  但在下始終堅定地認為,傳統(tǒng)文化當中所涵蓋的經世濟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不會過時的。‘仁、義、禮、智、信、達、勇’這些優(yōu)良的品質,既古老又朝氣蓬勃的人文精神永遠在閃閃發(fā)光、熠熠生輝。人與人之間‘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人文關懷既已流傳了幾千年,還將再繼續(xù)流傳下去。這些蒼涼的、古老的、深藏于民族血液之中的文化品質,終于會迎來揚眉吐氣的一天,重新回歸于主流的位置。文化之魂、文化之氣韻必將得以重新鑄造,在傳承古典的同時,必將再度開啟更為宏大、更能包容、更為清健的文化盛宴。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