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 第91章 十分鐘讀通歷史系列 | 秦朝歷史簡述
- 第90章 十分鐘讀通歷史|東周歷史簡述
- 第89章 十分鐘讀通歷史系列 | 西周歷史簡述
- 第88章 十分鐘讀通歷史系列 | 商朝歷史簡述
- 第87章 十分鐘讀通歷史系列 | 夏朝歷史簡述
- 第86章 十分鐘讀通歷史系列 | 夏朝歷史簡述
第1章 墨淵俠道 曠古爍今
墨,黑色也,天地間一種最質(zhì)樸、最原始、最本真的色彩......
北魯大地,一位面色黝黑的老者,面龐厚重堅毅,著裝樸實無華,體魄高大壯實,時而耕壟于田間地頭,時而于學堂傳道授業(yè)解惑,時而遠游他方游說列國君王......
于少年求學時代,有兩件事曾經(jīng)令自己有些許困惑,雖說有一知半解但在內(nèi)心深處總是鬧不明白,一是古代墨家墨子所主張的“兼愛“”非攻“到底深意何在,二是迷糊于為何時人對武俠小說和武俠影視劇極度癡迷,至今為止記憶深處仍然殘存一些當時為應(yīng)試而強行記憶的知識碎片,史書中說”兼愛“就是愛一切人,不分高低貴賤的愛,不分種族不分地域的平等的愛。自己尚嫩的心房在私下里鼓搗思索一番,心想墨子的學說純屬胡說八道狗屁不通,自己對父母對親人朋友的愛怎可能與對一個普通人的愛的程度相同,相比之下,反而從內(nèi)心深處認為儒家學派所倡導的精神易于理解接受,并且輕易的融入血液骨髓。儒家強調(diào)家庭倫理、家國天下,強調(diào)長幼尊卑有序、以禮立國,君臣之禮、尊卑之禮、長幼之禮等等諸如此類,禮之繁多無法一時全部逐一列出,禮為外在表現(xiàn)形式,愛則為內(nèi)在狀態(tài),因此直接導致了儒家所倡導的愛是分等級尊卑,分長幼次序的,不可否認此種思想深刻影響了國人幾千年,至今尤盛,奉為正統(tǒng),似乎其他一切學說思想都是旁門左道,歪門邪說,為家國所不容。但是有一種黑色的東西所散發(fā)出的能量和熱量卻徹底改變了此種局面,黑色深深扎根民間,綿延五千年,至今依然如滾滾洪流,浪勢滔天。但是,必須坦言,當時由于自己年紀尚幼,閱歷尚淺,無法徹底弄清墨子口下所謂的“兼愛”“非攻“是怎樣的一種至高境界,只是迷迷糊糊權(quán)為應(yīng)試強行記憶,之后便丟至九霄云外無影無蹤,更沒有預(yù)想到十年之后自己會于一個夜深人靜的獨居小屋,打開筆記本,泡上一杯濃茶,竟然開始了一段關(guān)于墨淵俠道的奇妙創(chuàng)作之旅。
近數(shù)月時間以來,于夜晚休閑之時,會讓自己沉浸在濃濃的秋雨氛圍之中,閱讀秋雨老師的歷史文化大散文仿佛置身于濃濃的秋境,秋雨時分,猶如窖藏的百年美酒,香氣經(jīng)久不衰,彌歷萬里,令人如癡如醉。受其啟發(fā),便欲親自創(chuàng)作一篇關(guān)于墨家任俠精神大道的文化散文,現(xiàn)請允許自己斗膽稱為文化散文,其實并沒有入門,于是醞釀許久許久,雖說總的方向主旨已定,骨架已成,但卻如西風瘦馬瘦骨嶙峋,有氣無力,仿佛風一吹便倒地無疑,于是利用休閑夾縫時間搜集整理資料,漸漸地,一篇血肉還算豐滿,骨骼還算有力的文化散文便經(jīng)由不才之手新鮮出爐了,雖不能說是鮮美無比令人饞涎欲滴,但足以聊以自慰,擺脫數(shù)月竟無一文的尷尬境地。創(chuàng)作之始,為了不讓自己的文章落入繁縟雜沓之地,不斷的提醒自己,萬不可以記狗肉帳的方式將任俠從古至今的發(fā)展歷程做一番細致的描述,僅僅只是從任俠與文學的角度做一些自己的見解和闡述,并且從與任俠有關(guān)的文學作品和文人之中只是采擷二處作為論述支點,僅僅二處,多一處累贅,少一處曠蕩。
為了避免葫蘆藏藥隱晦不清,不妨用聊聊數(shù)語精談在下筆下眼中的墨翟是怎樣的一個人。墨翟,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先行圣賢,百家爭鳴時代與孔丘齊名,當時即有非儒即墨之說,仿佛人如其名,墨翟一介農(nóng)夫平民,出身貧苦低賤,但卻深知民間勞苦大眾疾苦,親歷親嘗,因此其提出的口號都極接地氣,一經(jīng)提出,稍加傳播,便人氣豐旺,共鳴者甚廣,響應(yīng)者甚廣,弟子學生滿天下。極接地氣的哲學思想加之后代弟子們的代代傳揚,使得墨家思想成為中國民間第二大思想潮流,僅次于儒家,深刻的影響并極大的塑造和改變了幾千年以來國人集體人格的走向。在學術(shù)上,曾經(jīng)有關(guān)于墨子身世的一些爭論,有學者認為其非中華人士乃外國人物,也曾經(jīng)有關(guān)于“墨”一字由來的爭論,在《中國文脈》一書中,余秋雨先生有列出詳細的論證資料以及自己得出的結(jié)論,論據(jù)部分在此省略不提,只是直接拿出結(jié)果,----墨翟,是土生土長的中華人物確鑿無疑,墨色-----黑色,是天地間最質(zhì)樸無華,卻又魅力經(jīng)久不衰的的原始之色。然而漢并諸多朝代,受墨子思想洪流的巨大影響產(chǎn)生的游俠式的人物群體,卻被最高統(tǒng)治者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猶如現(xiàn)今世界中的黑社會,必欲徹底鏟除而后快,但太史公卻曰“竊鉤者誅,竊國者候,候之門仁義存,要以功見言信,俠客之義又怎可少哉!”“游俠者,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庇谑遣幌е啬珵橛蝹b者作傳,以標功吟德、流芳百世,太史公筆下的游俠,一諾千金,輕財重義,薄名厚情,愛憎分明,視金玉如糞土,生活狂放不羈,無拘無束,頗好游歷名山大川,但卻往往孤單影只,只身單行。顯然,正如太史公所述,游俠群體的產(chǎn)生和逐漸壯大有其深刻的歷史原因,無論何時何代,貧苦大眾始終是社會的大多數(shù),而世俗社會幾乎人人都是一顆體面心,兩只勢利眼,重財重名者數(shù)不勝數(shù),重權(quán)重色者多如牛毛,仕途財運不順者,追求金玉權(quán)色遭受重創(chuàng)者,便會生出諸多感慨,開始厭惡功名利祿,憎恨金玉錦色,討厭為權(quán)為玉出爾反爾,慢慢的會在內(nèi)心深處萌發(fā)游俠之態(tài),崇拜向往游俠之道,漸漸的身體力行者便大有人在,諸多者竟一發(fā)不可收拾,窮其一生踐行墨翟之淵、任俠之道。太史公雖然作為一名漢朝史官,但卻以文學家敏銳的嗅覺和精致的文筆將這一群體、這一精神之道用重墨繪聲繪色的描述記載下來,雖說是史學著作,但卻一定也是第一流的文學作品,結(jié)果呢,數(shù)千年之后,閱讀起來,仍然令人欲罷不能,沉醉不已,紀實寫實的文史作品所散發(fā)出的誘人氣味竟然歷經(jīng)數(shù)千年而魅力依舊。
輕擺時光機器,時間進入到另全球矚目驚嘆的盛唐時代,大唐氣象萬千,國威萬盛,那么在上述所提到的由于貧苦現(xiàn)實而催生出的兼愛,任俠之風是不是銷聲匿跡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反而是愈演愈烈,風氣大盛。眾多詩人任俠成風,“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義之所當,千金散盡不后悔;情之所鐘,世俗禮法如糞土;興之所在,與君痛飲三百杯”“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等等之類,數(shù)不勝數(shù),而最引人注目,最令人惋惜尊崇者當屬李太白無疑,資財?shù)睦塾?、民風彪悍豪杰的游牧民族的內(nèi)遷、仕途不順加之自己本性使然,更助長了李太白身上的任俠之氣,李太白一生仗義疏財,扶弱鋤強,除暴安良,視權(quán)貴如糞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更是唱出了盛唐時代的最強之音,其于任俠風氣中汲取詩情,不僅僅是現(xiàn)實的確如此,更是自己內(nèi)心對美好世情的一種極度渴望與向往,是墨翟之道、任俠之風為其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雖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留于夢幻,但卻是詩人內(nèi)心深處對美好對極致的不懈追求的完美體現(xiàn),千種之因,萬種之素,加之任俠之風的狂呼狂吼,竟然吹出了世界文學界的頂級浪漫大詩人,這無法讓人不生出一番感慨,即使丟掉許多閑暇輕松也一定要研究論述一番……
現(xiàn)今社會與古代完全相同,世俗到極致,民間世俗百態(tài),當然不可能只容忍國人只是接受一種觀念,一種思想,那么管窺蠡測,從現(xiàn)今社會時人極度癡迷于武俠小說以及武俠影視劇便可見一斑。時人愛武俠,追武俠,愛其環(huán)環(huán)緊扣,扣人心扉的誘人情節(jié),愛其男主角的曠世悟性、武學奇遇,愛其女主角的貌若天仙,柔情似水,愛其善惡相斗,此起彼伏,并最終戰(zhàn)勝邪惡時的大快人心。但是,如果仔細探究一番,其實真正吸引人,真正打動人,最能與時人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強烈共鳴的一定不是上述這些浮于表面的華麗,而是有一種精神,一種深入到時人骨髓里的精神的東西------墨淵俠道。言必信,行必果,輕財重義,薄名厚情,豪邁不羈,這些東西恰恰是現(xiàn)今社會時人身上最稀缺的東西,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俗語曾有云,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絕大多人逐財逐官無法遂愿,但本人卻相信時人內(nèi)心深處卻都有一顆俠心豪膽,只是礙于世俗眼光的挑剔評判,屢屢妥協(xié),屢屢折腰。久而久之,便將一顆輕財重義,豪邁不羈之俠心促縮至心房一極小拐角之處,很小,很小,越來越小,漸至星星點沫一般,但卻永遠沒有消失殆盡,若隱若現(xiàn),雖微小但卻似乎堅挺異常。武俠小說,武俠影視劇的大量涌現(xiàn)并持續(xù)流行絕不是偶然,也絕不是特例,而是中華大地五千年來一直如此,只不過是現(xiàn)今社會的小說和影視劇借助現(xiàn)代媒體,得以在民間大眾迅速流傳開來并被廣泛接受。如果創(chuàng)作者有為了迎合世俗大眾的口味之嫌,吾不反對,但是有一點本人深信不疑,那就是,武俠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或者一流武俠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一定是有一副俠骨柔腸,俠氣干云,深入骨髓,因為民間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容不得一絲一豪虛情假意,一味投巧取乖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武俠作品會處處時時充滿矯揉造作,群眾不會買賬,因為飽經(jīng)滄桑、飽經(jīng)社會摧殘的勞苦大眾最清楚,最明白自己心目中的俠之大者,俠之大道是怎樣產(chǎn)生出來的,是以何種方式體現(xiàn)出來的。個人認為,只有在民間靠口口相傳而得以廣泛流傳的武俠作品才是上乘佳作,才是能真正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經(jīng)得起歲月積淀的,而像那些靠現(xiàn)代媒體狂轟濫炸惡意炒作而得以流傳的武俠作品必定不能長久,必定如曇花一現(xiàn),便如流行歌曲一般,流行一時,過后便捉摸不見,無影無蹤沉于亂泥污糞之中。文學的至高境界應(yīng)該是作者人生閱歷以及人生感悟在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的縮影,武俠小說以及武俠影視劇中所宣揚的行俠仗義以及扶弱救貧的思想,個人認為對中國來說極為重要,因此二者的存在就意義非凡,不可忽視。請試想一下,如果現(xiàn)今社會的人們只是一味的追財求權(quán),追名逐利,并且為達到此目的而不惜將任俠精神拋至九霄云外,長此以外,整個國家就會黯淡無光,整個文化氛圍便會消失殆盡。如果國人一律向權(quán)錢色看齊,那么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必定會陷入重重危機,散沙一盤,稍遇挫折便會散落一地不可撿拾,會將整個民族的大腦洗刷成一幫只信奉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的惡禽猛獸。請再試想,中華這個超級巨人的崛起,外表華麗無比,如果內(nèi)在卻是這樣的一種脾性,那么造成的惡劣后果一定會比二戰(zhàn)時期的法西斯軍國主義更重更慘。非常幸運,我們不是,我們從五千年以前一直到今日都不是,因為任俠精神,墨淵俠道深入我們的血液,并且深至骨髓,曾經(jīng)有很多著名的研究中華文化的大學者不止一次發(fā)表過這樣的類似觀點,對此,個人表示深度認同。墨翟之淵、俠義之道,于中華大地,于億萬國人,意義非凡,如果你有一顆俠肝義膽,那么請一定堅持堅守,并傳至子孫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