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第1章 解語花(一)

怡芝從早上來教室,一直趴在課桌上,老師都來來去去幾波了,她的頭從沒抬起來。

她在班上,默默無聞已經(jīng)成了習慣,她習慣了,老師和同學們也習慣了。

她不太愛講話,學習一般,有點偏科,語文偏好,數(shù)學偏差。

從她身邊經(jīng)過的老師,沒有一位問她,“是不是不舒服?”,同學們臉上雖有狐疑,也沒有人真的來問。

同桌靜覺得怡芝今天太反常,平日朝夕相處,她是最熟悉怡芝的人。她想怡芝那兒一定有事情發(fā)生,可能是非常重大的事,究竟是什么事呢?靜忍了一會兒,以為怡芝傷心完了,會主動跟她說,誰知道,時間像是凝固了,無論什么時候看她,跟開始看到的一樣,都是趴著。怡芝這樣,如果靜也像老師和同學那樣不問,是不是太不近人情?

“怎么了,怡芝?”怡芝一動不動,絲毫不理會,像睡著了,偶爾微幅抽搐的肩膀暴露了真實的狀態(tài),原來她偷偷在哭。

“怎么了,怡芝?”隔了一會兒,靜再問,怡芝還是沒理,蘊藏的抽泣聚集在胸腔回旋。

靜開始猜測,怡芝是不是受了委屈?她家里有個妹妹,妹妹只比她小一歲多,難道是妹妹給她的冤屈?怡芝是個寬容的姐姐,她妹妹是個小刁蠻。

姐姐是要讓著妹妹的。在妹妹面前,怡芝沒有一點做姐姐的派頭,她總是忍讓:家里買新衣服,一定是先買妹妹的,妹妹從不穿她的小衣服;有好吃的,也是讓妹妹先挑,她都會拿剩下的那份。

怡芝該不會為妹妹吧?

靜忽然想起,怡芝跟她說這些時,并沒有特別生氣,從小讓著妹妹都成了習慣,習慣到最后,都習以為常,不足為奇了。

那是為什么呢?

看怡芝不理她,靜開始有點著急了。她心里是藏不住話的,有什么就說什么。

“是你媽媽打你了?”如果被媽媽打,真夠讓人傷心!想想媽媽都什么形象,溫言軟語,善解人意,精心照顧,和藹可親。怡芝最喜歡媽媽,如果被喜歡人的打了,那真是天底下最悲催的事。

看見怡芝沒動靜,靜繼續(xù)說,“其實被媽媽打了也沒什么啊,她今天打你,明天還是會喜歡你,你放心,我說的是真的。”“媽媽打你,也許是想打給妹妹看,讓妹妹知道,什么事是不能做的,誰叫你是姐姐呢,總會吃點虧?!膘o在那像個專家,剖析著怡芝傷心的種種可能。

“被媽媽打,好歹還是女的打女的,只要不是被爸爸打就好。”女孩都不能忍受被爸爸打,如果被爸爸打,那就不是傷心了,而是絕望。女兒都是爸爸的公主,想想,公主都被打了,那算什么,失去了尊貴的身份,頓時淪為一普通女娃娃!

聽到靜的公主理論,怡芝哭得更厲害了,肩膀抖動的幅度越來越大,還會聽到鼻子和嘴里同時發(fā)出無法用語言描述的如交響樂般的聲音。

不會吧,真的是被爸爸打了!被她的烏鴉嘴言中了,打在前,說在后,不能怪她吧。靜可以確定一點,怡芝這么傷心,原來是因為爸爸。再怎么說呢?靜也不知道還該不該開口繼續(xù)。

中午,怡芝終于抬起頭,靜趕緊湊過去看怡芝的臉,天啊,躲在眼鏡后面的眼睛都變成紅桃子了,這么嚴重的傷心!

“你幫我跟老師請個假,我下午不上課了。”怡芝收拾好桌面的東西,她的東西一直都在書包里,早上就拿了個筆盒出來,筆盒連打都沒打開過,所謂的收拾,不過就是把筆盒放進書包。

“哦!”靜趕緊答應著,生怕晚一秒答應,怡芝又多一秒傷心。靜只希望能為她點什么,讓怡芝覺得,周圍的一切依然美好,并沒有她想的那么糟。

這學期,靜才剛被調到跟張怡芝坐一起。

靜愛講話,老師為了讓她少講話,別的學生都是同性坐一起,唯獨靜安排跟異性坐,憋太久,這學期老師終于大發(fā)慈悲,安排了一女同桌。

和男生坐一起,三八線總少不了,每次趴桌子上睡覺,或者寫作業(yè),身旁的男生總會小聲提示,你越線了!靜以為男生胸懷會寬廣一點,老這么跟她斤斤計較,后來,被那男生日日熏陶,她也成了差不多的樣子,那條線變得像國境線,神圣不可侵犯。那線的垂直空間,也無時不刻的制約著人的氣場,到了邊界,會自動減弱收斂。

其實,那男生也是班上最愛講話的男生,老師總有辦法對付班上調皮的學生。他總在那兒自言自語,一個人分飾多角,演個小話劇,或者與他喜歡的各類人物隔空喊話,整一場心靈獨白。那年,把全國警察忙得天昏地暗的“雙王”在沒抓到之前,男生每天祈禱,要他們躲好,不要被抓到......每次看身邊男生的各種輸出,靜都嘆為觀止,沒想到一個人講話的套路也可以層出不窮!她從不與那男生糾結價值觀的問題,也許,每個小男生心里對英雄的解讀不一樣,沒有是非,就是看酷不酷。

下課了,靜會忍不住表揚身邊的男生,他太精彩了,跟他一個人坐,像跟一群人在坐。處久了,三八線也沒那么強制,主要看心情,哪天心情不好,那條線又回來了。

無論和誰坐,喜歡講話的習慣靜一直未改,連同她的好奇心和求解欲,在這里,求解跟求知是沒什么關系的。

求知時,靜是不會問的,只會動腦筋想,想通了就明白了。

求解是描述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有時甚至連邏輯關系都找不到,是每個人面對同樣一件事的不同行為表現(xiàn)。

比如,靜的視力好,她非常羨慕視力不好的同學,他們有眼鏡做掩飾,很難看清真實的狀況。

靜發(fā)現(xiàn),鏡片后面的眼睛,首先在鏡片的作用下面積變小了;其次是你很難分辨清楚他們的關注點在哪兒;其三,也是最優(yōu)勢的地方,如果你打瞌睡,被鏡片反光之后,很難被老師發(fā)現(xiàn)。

靜上課的時候,最愛東張西望。老師講老師的,她在那望她的。

她會看,誰誰誰今天穿了件什么衣服,誰誰誰精神狀態(tài)不好,誰誰誰在睡覺,誰誰誰在看小說,誰誰誰在吃東西.......

看見項明明嘴邊的肌肉在那兒左右上下的翻滾,靜忍不住笑出了聲,實在沒收住。吃東西都會發(fā)出聲音,為了不出聲,同學們都摸索了一套獨特的方法,可以不停地吃,周圍的人卻聽不到。

她親眼看見項明明在課間買的花生豆,這家伙,正在細細的小心的消滅它們,問題是還一本正經(jīng)的表情。吃的人沒什么,看的人反而笑出聲。

“林靜,你笑什么?”靜的笑暴露了她跟老師的步調明顯不一致,正巧老師走到她身旁。

“恩,沒笑什么?”靜趕緊收起笑神經(jīng),看著老師,有點無辜的臉。

“我明明就聽到你剛才在笑?!贝驍_了嚴肅教學氛圍,還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表情,激起了老師的怒意,本來還只是一點點指責。

“我真沒笑什么,就是突然想笑,然后忘記在上課,就笑了?!?

靜沒跟同桌講話,也沒交頭接耳,繼續(xù)跟她理論,只能將本該分配給全班同學的上課時間,繞進老師的質疑,和靜無辜的解釋大戰(zhàn)中,關鍵是所有的人都沒在這段時間內獲得好處,理性的老師自己轉彎,說了句,“你好好聽課,不要開小差!”,繼續(xù)講課。

這就是林靜,她總喜歡在學校做跟學習無關的事,在家里好好學習。學得差不多就行了,學習太好太累,靜無意做前三甲,跟在后面,不要太遠就好,她像天生就知道學習是一場馬拉松,沒必要那么竭盡全力,學習之外有太多更有趣的事。

跟怡芝同桌后,靜每天用大量的時間觀察怡芝。

怡芝皮膚很白,臉像銀盤,月牙般的眼睛掛在銀盤之上,總在笑的樣子。靜開始不知道這是怡芝的標配表情。有時跟怡芝講話,看見她笑以為她在聽,可過一會兒,怡芝會問,“你剛才說什么?”

怡芝的笑,不是在傾聽,不是因為你說話的內容,不是因為眼前發(fā)生的任何事,是沒有表情的表情!靜花了很長的時間適應怡芝的這個表情。后來跟張怡芝講話前,靜都會先爭取得到她聲音或者肢體的支持,如果沒有互動,靜的話肯定會石沉大海。

怡芝說話時,比旁人的動感多一點。她嘴角有顆飽滿的黑色的痣,也會隨著說話一起動,怡芝還習慣在說話時將整個嘴唇無意識的集中,使嘴唇看起來更醇厚性感。

每次看怡芝說話,靜都會出神,為什么她的表情是那樣?

張怡芝沒有明眸皓齒,可她的專屬神態(tài)也讓靜看得如醉如癡,靜的目光總會不由自主地捕捉怡芝面部神經(jīng)的運動軌跡,甚至回家后對著鏡子模仿,太難了!刻意和無意營造的表情散發(fā)出的味道,如同自然花果香和調制的香水,完全不能相提并論。

這位女同桌,像一縷和煦的春風,吹拂著靜那顆浮躁的心。她不會發(fā)脾氣,不會生氣,也不會大聲斥責。她的語速跟牛頓第一定律一樣,在忽略摩擦力的影響下,總是勻速前進。

靜的奇談怪論怡芝也很喜歡聽,聽的時候,她會咯咯地笑出聲。

靜沒事時,會想辦法讓怡芝真的笑,看見她開心,靜也特別開心。

所以,張怡芝這次一定是碰到了大麻煩。

因為她臉上自然帶笑的表情消失了,換成滿臉抹不開,飄不散的愁云,厚厚的寬寬的,似乎看不到邊。而且聽力全失,幾乎是油鹽不進,充耳不聞。

靜都記不清,她問了多少次“你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每次問的口氣還盡量不一樣,就這幾個字,靜用盡了所有的聲調,甚至斷句的可能,想讓聽的人,感覺每次聽到的聲音是不一樣的,減少煩躁和抵觸的發(fā)生。靜自己都很佩服自己,一句相同意思的話被她演得像萬花筒一般,就這表演功力,是不是可以去拿奧斯卡金像獎了。

可怡芝的嘴,像共產(chǎn)黨員被抓一樣視死如歸,像久攻不下的堅城固池一樣毫無破綻。

版權:紅袖添香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