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門十三子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憋寶人
憋寶人源自明朝時期的憋寶門,也是一種手藝人。
據(jù)說憋寶人從生下來,就要被放在地窖里,然后用一種特殊的草汁擦他的眼睛。等他長大以后,這雙眼就成了一雙火眼,見風(fēng)就流淚。所以很多憋寶人平時都戴副墨鏡,裝扮成算命的瞎子。
見風(fēng)流淚當(dāng)然不好,這雙眼的好處是,可以看到寶貝,不管是埋在地底下,還是塞在木樁子里,或者掛在寺院大頂上,他一眼掃過去,全中!
他們還會盜墓、尋金、找玉脈、捉天精地寶,而且手底下還有功夫,因為你想奪寶,手底下沒幾手功夫,自然是壓不住的。
這個故事,是我在烏蘇里江邊上的一個小酒館里,聽一個憋寶門的傳人講的。
那時候,我們家家境還好,我父親是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批民營企業(yè)家,我還是個浪蕩公子哥,有一年去烏蘇里江吃開江魚,認(rèn)識了一個忘年交。
現(xiàn)在算算,都有二十年了。
這個故事,就是他二十年前講的。
這個忘年交叫老畢,他當(dāng)年四五十歲的樣子,住在烏蘇里江邊上,每天倚在墻根曬太陽、喝酒,叼著狗尾巴草看路過的女人,悠悠哉哉,日子快活得像神仙。
他算是個半吊子廚子,他這個廚子每年只干半個月,半個月就夠他一年的吃喝了。
每年四月,烏蘇里江開江,他就在江邊弄一個小木屋,里面燒了熊熊火爐,燙上一壺?zé)疲蛔鲆坏来蟛恕敖疅踅~”。
東北冷,冰層凍了一米多厚,魚在水底下都憋瘋了,一開江,就拼命往外沖,跟噴泉一樣。天太冷,大魚在冰上蹦跶不了幾下就凍上了,跟撿柴火一樣,一會兒就能撿一大筐。
老畢撿到魚,在江水里洗剖干凈了,在河邊整點兒野花椒,放點兒油鹽,在灶臺的大鐵鍋里灌滿冷冽的江水,沿鍋邊貼上一層玉米面餅子,用松木大火燉熟——那味道,哎呀呀,能給你吃哭嘍!
你盤腿坐在江邊的小木屋里,那熱烘烘的土炕,火辣辣的燒酒,紅彤彤的小泥爐,外面下著鵝毛大雪,捕魚人唱著打魚的號子,真有一種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暢快感!
我當(dāng)時年紀(jì)還小,就很喜歡這種江湖氣。后來每年四月,只要有時間,都要千辛萬苦地趕過去,在那邊住幾天,嘗嘗開江魚,聽老畢講講他師父的故事。
老畢的師父,就是一個傳說中的憋寶人。
不過據(jù)老畢說,他師父看著可不像個高人,更像個走街串巷的耍猴人。那是一個小老頭,肩膀上站著一只火紅色的小猴,領(lǐng)著一個扎著翹天辮的娃娃(老畢),走南闖北,浪跡天涯,一路憋寶盜墓,過手的銀錢無數(shù),也都隨手花掉,日子雖然落魄,卻也灑脫,唯獨在吃上非常講究。
他老人家特別講究吃時令美食,每年都要掐算著時間,天南海北趕過去,絕不會誤了那一口。
他吃東西很講究。開春去成都吃鮮筍紅燒肉,清明去揚(yáng)中吃河豚,盛夏在徐州吃伏羊,在杭州吃西湖醋魚、喝黃酒,中秋去蘇州陽澄湖吃大閘蟹,去汕頭吃對蝦,去呼倫貝爾吃手抓羊肉(這羊肉只煮十五分鐘,一刀下去,還往外流血,肥嫩無比),等天開始下雪,就去大興安嶺吃狍子(他吃狍子只吃狍子筋),去哈爾濱吃殺豬菜,去福州吃佛跳墻。
他師父說,烏蘇里江的魚是最好的,號稱“三花、五羅、七十二雜魚”。他當(dāng)年去烏蘇里江吃開江魚,嫌別人做得不好,于是指揮了一個在江邊流浪的娃娃,做了一鍋江水燉江魚。那個娃娃就是老畢。吃完那鍋魚,他師父問了問老畢的情況,就帶著他走了。
每次講到這里,老畢都有些迷茫,他歪著頭看著窗外,希望能看到那個瘋瘋癲癲的老頭。
他師父到底是做啥的?他也弄不清楚。
最開始,他覺得師父是個盜墓賊,經(jīng)常裝成耍猴人,走街串巷,更是經(jīng)常深入田間地頭,跟老頭談古論今,寥寥幾句,就了解了當(dāng)?shù)赜袥]有出過大墓,那墓大概在什么地方,然后趁黑就給盜了。
后來,他發(fā)現(xiàn)師父不僅僅會盜墓,還會“憋”寶。
有一年,他跟著師父去保定,保定人愛吃驢肉,什么驢肉、驢肝、驢肉火燒,鹵好的驢肉夾在酥脆的燒餅里,肥美脆酥,別提多好吃了!
那一次,師父帶著他,在保定一家老店吃了幾個驢肉火燒,開始贊不絕口,后來就皺起了眉頭。
他問店家,這驢肉是從哪里買來的,味道怎么這么好?
店家很得意,說他的驢肉火燒啊,在保定城里排第一,這是祖上傳下來的老店,乾隆皇帝都來吃過!他接手后,還是按著古方做火燒,所以這味道才最好。
這個驢肉火燒嘛,第一就是驢肉要好。驢肉要細(xì)、要鮮,嚼起來勁道兒,再夾在酥麻爽脆的火燒里,才能脆生、香酥,才好吃。
這驢肉嘛,他是從定興縣專門訂的,這家姓李,祖祖輩輩殺驢,稱為李一刀,也有人背后叫他驢一刀!
為啥叫作“驢一刀”,自然是因為殺驢太多,此外就是他們家啊,世代殺驢,殺業(yè)太多,所以家畜不旺,幾代都是單傳,輪到這驢一刀,那更是要命,今年都四十好幾了,他老婆硬是沒懷上個一男半女的,讓他愁得半夜直哭。
他師父就問了李一刀的地址,帶著老畢過去了。
那是一個破敗的小村子。
這個小村子有一個特點,就是旱。村口有一個大水潭,河底裂開了大口子,村口的水渠也早就見底了,莊稼蔫不拉幾的,白楊樹都歪歪斜斜地站在地里。
他師父在村子里轉(zhuǎn)了幾圈,見了放羊的老頭就遞煙,還要聊幾句,問老人家收成可好,問這好大的一口池塘,怎么就干涸了?
那老頭一個人在地頭放羊,寂寞得很,就跟師父說,這口塘嘛,其實是拒馬河的支脈在這兒打了個灣,形成的一個大水潭。
以前嘛,這里不光有水,還是活水,清涼涼的,他小時候最喜歡在這里洗澡、摸魚。后來嘛,不知道咋回事,突然水脈就斷了,水沒了,莊稼也不行了,跟他一樣,沒了精氣神,只能慢慢等死嘍!
他師父又問起驢一刀,老頭子一臉不屑,又羨慕又忌妒,說他嘛,不就是個屠夫嘛!這屠夫能有啥大出息?
不過這驢入的也是發(fā)了邪財,眼看著這水脈斷了,種莊稼的都不行了,他卻把驢給養(yǎng)好啦!那毛驢子,個頂個,一個個活蹦亂跳,賽過騾子,也不知道這驢入的是用啥喂的!
他師父又跟他說了幾句,就帶著老畢去了驢一刀家。他跟驢一刀說,他是保定一家大酒樓的,酒店接了一個大婚宴,那邊指定要吃全驢宴,所以他專程趕過來訂三頭驢子。
訂婚宴的那家人,嘴特別刁,要求驢子必須是現(xiàn)殺,所以需要李一刀親自趕驢子過去,在那邊歇一夜,第二天早晨還要麻煩他親自操刀殺驢。
他師父掏出一捆錢,放在桌子上,說這是定錢,讓他放心,訂婚宴的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賞錢少不了。
驢一刀收了錢,就從驢槽里牽出來三頭驢子,去了城里。
他師父支走了驢一刀后,挨到天黑,就帶著老畢翻過圍墻,直奔驢圈而去。
他左右看了看,然后指著一個地方,讓老畢用鐵锨往下挖。他自己在旁邊架起了一口大鐵鍋,點了一堆柴火,燒了一大鍋開水。
那驢圈下全是稀泥,臊氣沖天,倒是挺好挖。挖了半天,挖了差不多一米深,就聽見鐵锨哐當(dāng)一聲響,像是碰到了什么東西,接著那地下猛然傳來一陣震動,土塊紛紛往下掉,像是底下埋著什么大物件,就要爬出來了。
師父就叫上老畢,兩個人端起那口大鐵鍋,朝著那大土坑倒了下去。那土坑下猛然一震,嘶嘶作響,像是什么東西在底下拼命掙扎,把驢圈下的泥全都攪和開了,驢子們都驚得四處逃竄,不敢靠近。
大約過了一根煙的時間,那動靜才慢慢過去。老畢師父走過去,扒開土層,就聞到一股強(qiáng)烈的魚腥味,伴著一股開水燙豬毛的味道。
扒開稀泥,就發(fā)現(xiàn)底下是一個足足有水缸那么大的螃蟹,那螃蟹的鉗子有拳頭大!螃蟹蓋通紅通紅的,已經(jīng)被剛才那一大鍋開水活活燙死啦!
他師父用一個大號扳手揭開蟹殼,翻轉(zhuǎn)過來,掏空蟹肉,從里面弄出來了一個巴掌大小的佛像,撿在了手里,說這次可算是沒白折騰!
老畢也開了眼,湊過去看看,那玩意兒是灰白色的,似玉非玉,似石非石,看起來就像尊佛像,有鼻子有眼的。
他師父得意揚(yáng)揚(yáng)地解釋,說在保定吃驢肉時,就覺得這驢肉味道不對勁,有一股淡淡的腥味。他判斷,這味道肯定不會是驢身上的,肯定是驢圈出了問題。
那個村子里的池塘突然斷流,肯定不會是無緣無故的,一定是水里的東西截斷了水脈。他后來進(jìn)來看了看,就判斷驢圈底下肯定有東西,應(yīng)該是一只幾百年的大螃蟹。
這螃蟹呀,有一個特點,最喜歡驢尿、馬尿,所以在沿海有些地方,要捉螃蟹,就用一根麻繩,蘸滿驢尿,扔在沙灘上,第二天去撿吧,上面準(zhǔn)保爬滿了螃蟹。
老畢就問他,這螃蟹身上的佛像是咋回事?
師父就笑他沒文化,說沒讀過魯迅的書啊,《論雷峰塔的倒掉》里就寫過這個事情!這叫蟹和尚!
這只螃蟹年頭久了,蟹和尚也修成了佛像,那玩意兒可是個好東西,不僅百毒不侵,還能祛熱毒、拔毒瘡,這玩意兒戴在身上,那水里的毒蛇、大魚都不敢靠近!
老畢講完這個故事,自己也樂了,說他師父狠啊,連只老螃蟹都不放過!
我也笑了。笑完后,我就問他,他師父到底去了哪里?
老畢就沉默了,他啪嗒啪嗒抽著旱煙,長長嘆了一口氣,道:
那是幾十年前了,我跟師父路過徐州。徐州那地方,挨著微山湖,潮氣大,早晚容易起霧,一起了霧,幾米遠(yuǎn)都看不見。
那天是個月亮地,走了沒多久,路上就起霧了。那霧氣開始沒多大,后來越來越大,我們兩個走著走著,就覺得不對勁了。
首先是師父那只紅猴子,它平時最愛騎在我頭上,上躥下跳的,一會兒也不得閑。結(jié)果那一天,就老老實實地蹲在我肩膀上,一動也不敢動,兩只爪子還緊緊拽著我的頭發(fā)。
原本好好的路,也漸漸看不清了,前面開始出現(xiàn)了一個墳堆,接著又出現(xiàn)了一個,又走了一會兒,就像走到了墳場,到處都是墳堆。
師父就慢慢停了下來,說:“小畢呀,別走了,這是有人想留住我們呢!”
我搞不懂他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不過也跟著他停了下來。
師父摸了摸我的頭,問了我一句話:“小畢,你跟了我多久了?”我想了想說:“有五六年了吧……”他感慨了一句:“都那么多年了,那東西還是沒有找到?。 ?
我問他:“師父,你找什么東西呢?”師父沒有回答,卻問我:“小畢,你知道師傅當(dāng)時為啥相中你不?”我說:“是不是看我聽話?”師父笑了,說:“那是我看你跟我有緣?!?
他嘆息了一下,說:“唉,本來想著等你大一些了,再把這些事情告訴你,看來是沒有機(jī)會了。”
他取下腰間寸步不離的一枚玉佩,讓我小心收好,說這是憋寶門的信物。然后,他摸了摸小猴的腦袋,讓我好好照顧這只小猴。說完就要走。
我的眼淚一下子流了出來,死死拽住他,死活不讓他走。
師父卻指著周圍的小墳堆問我:“你知道這是啥不?”我說:“墳頭……”
師父卻搖搖頭:“這里都是師父當(dāng)年的好朋友,他們現(xiàn)在都坐在那兒看著咱們呢!”
師父說:“其實在當(dāng)年,師父就已經(jīng)死了……多活了那么多年,已經(jīng)是賺的了,現(xiàn)在也該去陪他們了……”
我就大哭起來,說:“師父,你明知道要死,為啥還要走?。?!”師父就說:“小畢,你要記住了,男人總有向前走不回頭的時候。師父這輩子,值了!”說完,他將一路拿著的拐杖拆開,里面是一把寒光閃閃的寶劍。
他拿著劍,輕輕擦了一下,說:“老朋友,好久不見了?!比缓笏逼鹧?,仿佛年輕了幾十歲,仗劍朝著濃霧里走去,身影在霧氣里越來越淡,慢慢消失了。
那小猴吱呀叫了一聲,猛然從我頭上跳下來,追著師父也去了。
我甩開腿也去追師父,卻在霧氣中迷失了方向,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影子,只能聽見遠(yuǎn)處依稀傳來師父豪邁的歌聲。
很多年后,我才知道,那首歌是淮海戰(zhàn)役的軍歌,是這樣唱的:
追上去,追上去,不讓敵人喘氣!
追上去,追上去,不讓敵人跑掉!
……
老畢說:“我覺得,師父他還活著。每年開春,師父都會來這吃開江魚,所以我要在這等著他?!?
停了一會兒,老畢又說:“我?guī)煾鸽x開那年,我才十二歲,也不知道他還能不能認(rèn)出我?”
老畢說不下去了。他就使勁揉眼,接著瞇著眼看外面紛紛揚(yáng)揚(yáng)的大雪,他就使勁抽早已經(jīng)熄滅的旱煙,他就輕輕唱起那首軍歌。
外面的人群漸漸散去了,篝火也熄滅了,只剩下空蕩蕩的河灘。
老畢看著河灘,慢慢地說:“每次想起師父,我都要哭了?!?
實際上,他已經(jīng)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