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 第17章 我們的法寶:航天精神
- 第16章 下一站——月球
- 第15章 飛船與衛(wèi)星相比先進在哪兒?
- 第14章 要穿自己的航天服
- 第13章 保成功 保安全,就一個字,“干!”
- 第12章 “中國人要上天,而且要快”
第1章 《打破核訛詐》:各顯神通,搶占太空
航天產業(yè)對于一個國家非常重要。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人錢學森同志說過,航天技術被世人普遍認為是20世紀現代科學最重大的成就和發(fā)展最快的學科之一,是當代科學技術與基礎工業(yè)最新成就的高度結合,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胡錦濤同志曾在神舟六號飛船發(fā)射慶功會上講過一句話,他說:“無垠的太空是全人類的財富,探索太空是全人類的追求?!敝袊擞袡嗬眠@個資源,中國人也有義務去探索這個空間。美國前總統(tǒng)小布什也在2004年講過,在新世紀,誰能夠有效地運用太空資源,誰就能夠獲得更多的財富和安全。
太空里有豐富的資源,主要分三種。一是軌道資源。航天器脫離地球以后,在太空運行,有各種各樣的運行軌道。對一個國家來講,這種軌道就是寶貴的資源。比如,有一種是地球同步軌道,或者叫地球靜止軌道,位于赤道上空3.6萬公里的高度,若把衛(wèi)星送到這個軌道上,這個衛(wèi)星相對于地球就是靜止的;還有一種是太陽同步軌道,在這個軌道上運行的衛(wèi)星可以定時經過指定國家的某處獲取信息。這些軌道都是有限的。
二是環(huán)境資源。航天器進入軌道之后,將一直處于失重狀態(tài)。地球上所有的物質和生物都是在重力場中形成的,但是到了沒有重力的環(huán)境會怎樣,人類當前并沒有完全搞清楚,而地面模擬無論如何都會受到限制,因此,在太空建立空間站就顯得尤為重要。另外,太空里有各種各樣的輻照,在輻照的作用下,很多生物材料都會發(fā)生變化。比如,各類種子隨飛行器在天上運行一段時間再返回地面以后,經過育種專家的精心篩選、培育,就會培育出地球上從未有過的植物品種。現在開展的空間育種工作,便是利用這點。另外還有取之不盡的太陽能。而與地面上不同的是,太空中不分晝夜,不分陰晴天,太陽一天24小時都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且陽光無須透過大氣層,因此能量不會得到衰減,產生的效益非常高。
三是物質資源。地球上的資源非常緊張,而整個太陽系有很多行星,人類便希望能夠在其他行星上開發(fā)資源。以登月為例,美國人到月球拿了幾十公斤的石頭回來,給了中國一克。這一克石頭,一半放在了北京天文館,另一半給了地質學家歐陽自遠。他據此分析,有一種資源,地球上只有幾百噸,而月球上有幾百萬噸。用它來發(fā)電的話,可以供整個地球的人類用一萬年。所以,探索宇宙,征服宇宙,這是全人類的夢想,中國人也不例外。
美國第一個登月的航天員阿姆斯特朗回來以后,美國政府曾在為他起草的演講稿中寫道,“月球是屬于美國的”,他給改成了“月球是屬于全人類的”。然而,話雖如此,一個國家要想利用月球的資源,沒有登月的能力是不行的。
問:在我國,“航天”的概念是從什么時候出現的?
戚發(fā)軔:“航天”的概念是衛(wèi)星上天以后才有的。最初的叫法也不規(guī)范,我們院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但是院屬的領導機關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而我現在所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兼任院長的那個學院又叫“宇航學院”。對“天”的概念,國外稱“空間”,有的稱“太空”,而在國內“天”的概念最初是錢學森命名的。錢老說,我們要起一個有中國特色的名字,我們不叫“太空”,也不叫“宇宙”,也不叫“空間”,我們就叫“天”?!疤臁敝傅氖侨祟惿畹牡谒沫h(huán)境(陸、海、空、天),國家主權延伸的第四個領域。原來有領土、領海、領空,現在有“領天”了。(《航天情系中國夢——訪中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戚發(fā)軔院士》,《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11月12日第843期)
所以,我們要探索太空,首先要有進入太空的能力。要克服地球引力,把一定重量的航天器送到軌道上去,繞著地球運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短短幾十年間,我國發(fā)射了大量衛(wèi)星,同時,我國也成為既能把衛(wèi)星送上去又能收回來的三個國家之一。到目前為止,我國可以把10噸重的航天器送入近地軌道,把5噸重的航天器送入地球同步軌道。當前正在研制的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發(fā)射成功后,將意味著我國和美、俄、日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qū)一樣,具備發(fā)射20噸以上航天器的能力。
中國航天事業(yè)從起步發(fā)展到現在,不過短短幾十年。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靠的就是背后無數航天人的拼搏努力。我很幸運地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