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 第21章 后記
- 第20章 “思想革命”式的國民性改造之路
- 第19章 胡適的漸進式改造路徑
- 第18章 胡適的改良國民性思路
- 第17章 魯迅:國民性改造運動的旗手
- 第16章 《中國國民性改造史》:梁啟超:國民性改造的奠基人
第1章 自序
前幾日,我乘公共汽車去農(nóng)村。農(nóng)村青壯大都打工去了,沿途停車上來的多是走親訪友的蹣跚老人。這些老人乘車大都以同樣奇怪的姿態(tài):他們蜷進座位的角落,枯瘦的手緊緊鎖住邊上的欄桿。那幾個坐在過道包袱上的老太太神色更加緊張,她們盡量把自己的身體蜷縮到最小,眼睛不安地盯在地板上,一旦有誰上下車從她們身邊經(jīng)過時,她們都毫無必要地顫顫巍巍地把小腳盤起來讓路,人過去許久才小心翼翼地放下來。
這就是傳統(tǒng)的中國農(nóng)民的典型神態(tài):在自己熟悉的一畝三分地之外,他們永遠是緊張的、怯懦的,似乎周圍充滿不可測的危險。
我想起了作家關仁山講過的一個故事: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日軍在河北灤縣進行掃蕩。他們把一個村子三百多口人集中起來,叫他們挖一個大坑。村民們知道這個坑是用來埋葬自己的,然而還是一鍬一鎬,認認真真地挖好了這個坑。然后,三百多人全部被槍殺,埋在這個坑里。
抗日戰(zhàn)爭過去六十多年了,我們在電視上還是能看到這樣的新聞:一個歹徒,兩天之內,僅憑手里的一把小小的水果刀,就能在長途客車上,當著大家的面連續(xù)強奸幾個女孩,全車乘客,包括其中一個女孩的親哥哥,都一言不發(fā)。
漢語里有一個獨特的詞——“順民”,我不知道還有哪個民族的語言里有。那些農(nóng)村老太太的神態(tài),就是“順民神態(tài)”。這種“順民神態(tài)”告訴你,他們準備在任何公權力、暴力和不合理現(xiàn)象面前低頭。無論什么時候,他們都會選擇順從,而不是反抗。
是什么,造就了中國人獨一無二的“順民性格”?
是中國獨特的歷史和獨特的政治文化。
黑格爾說中國是個“停滯的帝國”,湯因比說中國幾千年里處于“僵化狀態(tài)”。如果因此而認為中國的傳統(tǒng)社會沒有發(fā)展,那無疑是錯誤的。幾千年的中國史其實就是一部專制技術發(fā)展史。
專制制度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一種制度。為了讓這一家一姓能夠千秋萬代享有全天下的膏脂,它盡最大可能地壓縮社會其他人群的權利,盡最大可能地消滅一切對專有權力的覬覦和挑戰(zhàn),盡最大可能地維持穩(wěn)定,保持現(xiàn)狀,防止社會發(fā)展變化。套用魯迅在《春末閑談》中的比喻,專制技術就是掠奪者刺在中國社會神經(jīng)上的一根毒針,它使得中國社會麻痹、僵化、失去反抗力,以利于它肆無忌憚地敲骨吸髓。
因此中華民族最大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不是“四大發(fā)明”,而是專制技術。這一技術,有高深的理論,有精密的設計,有龐大的體系。從韓非子到董仲舒,它背后有許多理論提供者。秦始皇在全國范圍內確立郡縣制度,是這一技術大規(guī)模應用的開始。漢武帝“獨尊儒術”,給秦始皇創(chuàng)立的硬制度配合上了非常適用的意識形態(tài)體系。唐太宗完善了科舉制度,把社會的智力資源統(tǒng)一到“皓首窮經(jīng)”這一條路上來,有力地從制度上控制住了知識分子的頭腦。清代諸君則大興文字獄,在人們頭腦里直接建立監(jiān)獄,終于把專制制度推上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高峰。中國社會幾千年的“停滯”“僵化”,正是專制制度所要達到的目標,正反映了專制技術不斷發(fā)展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孟德斯鳩說:“中國是一個專制的國家,專制的原則是恐怖,專制的目的是平靜?!保系滤锅F《論法的精神》)
因此專制技術發(fā)展史的另一面,或者說這種技術成果的體現(xiàn),就是一部漫長曲折的國民性演變史。
今天的中國正處在新舊交匯的河口,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在各個層次交錯重疊。從表面上看,或者用一句學術術語,從“器物層面”上看,我們這個時代已經(jīng)是全面西化了。西服領帶早已取代了長袍馬褂,大巴和小汽車取代了馬車和轎子。在“文化大革命”把“四舊”破壞殆盡的基礎上,我們再以現(xiàn)代化的名義,掃蕩掉古老民居,建起一幢幢面目雷同的鋼筋水泥大廈。但是,這僅僅是表象。改造一座城市遠比改變一個頭腦容易。請問,我們那些坐奧迪、用筆記本電腦的官員,他們跑官、買官、貪污腐敗的方式,和明清那些坐八抬大轎的官僚,有什么根本的區(qū)別嗎?我們那些施用化肥、使用含激素飼料、每天晚上在電視前興高采烈地看《康熙王朝》的農(nóng)民父兄,在政府和權力面前的表情,和秦漢時代,有什么不同嗎?
在現(xiàn)代化的外衣之下,傳統(tǒng)中國的內核正在如幾千年前一樣安詳?shù)?、不動聲色地可怕地靜靜旋轉。這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錯,造成了中國社會的變幻莫測、光怪陸離。這種錯綜復雜,不但讓外國人迷惑,也讓中國人眩暈。世界諸重要國家中,只有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最為崎嶇曲折,多次重復繳納高昂的學費,依然在同一個地方不斷跌倒。到現(xiàn)在為止,在中國人與中國人的面對面斗爭中,成功者無一不是更“中國”的人。在晚清,慈禧太后與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斗爭中,那個深懂中國權力運作機要的老太太勝了。在民國初,從海外回來的孫中山被土生土長的官僚袁世凱輕而易舉地打敗了。
因此,認識清楚古老中國的內核,是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必須做的。這是我們走下去的前提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