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第1章 序章

周武王滅亡了商朝,建立周朝。為了不重蹈商朝的覆轍,鞏固王朝的統(tǒng)治,周天子采取了分封制,對王族、功臣等權(quán)門分別授予公、侯、伯、子、男五個爵位(后泛稱為“諸侯”),把國家的土地劃分給他們,讓他們在各自的土地上建設(shè)封國,這就是諸侯國。

諸侯國君不僅掌控國政、百姓,還擁有自己的軍隊,可以征收賦稅,任命國內(nèi)各級官員,但同時,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朝廷繳納貢賦,國家有難時,各諸侯國要聽從周天子的調(diào)遣出兵作戰(zhàn)。但隨著諸侯日漸“獨立”,周天子越發(fā)坐立不安了……

周武王之后近三百年,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繼位。他非但沒有奮發(fā)圖強,挽狂瀾于既倒,反而比父輩更加作威作福,重用佞臣,盤剝百姓,縱情聲色,以致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諸侯更加張狂,大周江山社稷風(fēng)雨飄搖。

周幽王四年(公元前778年),他意外地得到了一位絕色美女褒姒。褒姒嬌艷至極,讓周幽王如癡如醉,寵愛到無以復(fù)加的地步。只是那褒姒雖然姿容艷如桃李,性情卻冷若寒冰嚴(yán)霜,進宮后竟沒露過一次笑容。這令周幽王耿耿難眠。為了能看到美人一笑,周幽王竟然公開懸賞:誰能引得褒姒一笑,賞賜千金。

佞臣,往往就在這個時候派上用場。虢石父獻計說:“或許是深宮大院過于冷清,要是能來一場場面壯觀的大熱鬧,娘娘一定會愁眉舒展,格外開心。而最熱鬧的,莫過于點燃鎬京附近的烽火臺,讓諸侯們帶領(lǐng)千軍萬馬從四面八方齊聚城下,那會是何等景象……”

周穆王時,西北的少數(shù)民族犬戎勢力漸強,對周朝形成威脅。為了防備犬戎的侵?jǐn)_,周穆王特傳旨在鎬京附近驪山一帶的山巒之巔,修筑了二十多座烽火臺,一旦犬戎進襲,哨兵們就點燃烽火,向諸侯報警。諸侯見烽火燃起,便知天子有難,要立即起兵救駕。故此,“點燃烽火”是關(guān)乎國祚的大事,可周幽王為討好美人竟然答應(yīng)下來。

這天,周幽王帶褒姒到驪山游玩,傍晚時分,周幽王同褒姒一起登上驪山??粗普粝嘉档奶爝?,夜幕降臨,他命令守兵點燃驪山烽火!很快,熊熊大火在夜色中燃起。遠(yuǎn)近其他烽火臺的守兵見狀,以為犬戎侵入,也趕緊點燃烽火。一時間,綿延無盡的二十座烽火臺火光沖天,照徹天際。附近的諸侯們見到鎬京方向的火光信號,慌忙起兵勤王。

當(dāng)他們汗流浹背地連夜趕到驪山時,卻見驪山行宮燈火輝煌,周幽王正和褒姒坐在高臺上飲酒行樂,管弦歌舞不絕于耳。褒姒眼見二十余座烽火臺的火焰次第燃起綿延而去,烽煙彌天煞是壯觀,又見山下忽然從各個方向涌上來無數(shù)人馬,他們個個氣喘吁吁,倉促行軍中盔甲歪斜,狼狽不堪,亂糟糟的場面,人喊馬嘶,果然是從未有過的熱鬧!褒姒見這么多兵馬如耍猴玩把戲一般,不禁嫣嫣然笑出聲來。周幽王一見,期待已久的幸福感立刻充滿全身。他大大咧咧地命人傳話說:“國家太平,無甚警情,有勞各位了,大家都回去吧?!?

諸侯們明白被戲弄了,大家牢騷滿腹,憤憤不平,卻又無可奈何,只好怏怏而去,暗中咬牙:“只此一回!”

周幽王見美人終于笑了,笑顏如花,比平時更嬌媚了許多倍,一時間高興得忘乎所以了,當(dāng)即兌現(xiàn)諾言,賞賜虢石父千金。

后來,周幽王干脆廢黜了王后申氏和王后所生的太子宜臼,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宜臼被迫逃到外祖父申侯那里去避難。

申侯得知女兒和外孫被廢黜,氣憤地上疏周幽王,不要寵信奸邪小人,勿因耽于美色而危害國家。已經(jīng)完全被褒姒和虢石父左右的周幽王勃然大怒,廢去申侯的爵位,并任命虢石父為大將,要討伐這個前岳丈。申侯深知申國國小兵弱,無力抵擋王室軍隊,便聯(lián)合西北的犬戎部落,搶先下手,攻打鎬京。

周幽王聞訊頓時臉色灰黑,手足無措。

虢石父提醒他說:“大王快命人點燃驪山烽火,諸侯肯定會來勤王,到時候內(nèi)外夾攻,何愁不勝?”

周幽王立刻派人傳令,所有烽火臺一起點燃,向天下諸侯告警。

烽火臺的狼煙火光驀然沖天而起,焦急地?zé)?,不論是紅光還是黑煙,都遲遲引不來救兵的蹤影。周幽王并不知道,此刻,他正咀嚼著“烽火戲諸侯”的苦果。京畿附近的眾諸侯眼見烽火臺濃煙大作,不約而同地袖手旁觀,誰還會再上一次當(dāng)呢?

鎬京城下,犬戎和申侯的兵馬越攻越猛。周幽王眼看鎬京失守已成定局,急命虢石父為大將,率領(lǐng)城內(nèi)兵卒保護自己突圍出城,投奔臨近的諸侯。虢石父搬弄口舌是把好手,但領(lǐng)兵作戰(zhàn)卻是外行??伤v然膽怯,也只好硬著頭皮率兵殺出城去,周幽王和眾多嬪妃、隨從以及大臣們緊隨其后。

犬戎兵馬見城內(nèi)的人殺出來,立刻如同螞蟻一般密密麻麻地圍攻上去。虢石父平素養(yǎng)尊處優(yōu),哪里見過這等陣勢,片刻工夫,周兵就被犬戎兵將刀槍齊上砍殺得七零八落,虢石父一頭栽倒在戰(zhàn)車下,被亂兵踩踏成肉醬。周幽王面對汪洋大海般的敵軍,禁不住和褒姒嗚嗚哭出聲來,渾身顫抖得幾乎在戰(zhàn)車上坐不住。

在這個危急關(guān)頭,在朝廷擔(dān)任司徒的鄭國國君鄭伯友從城中沖殺出來,他飛快地趕到周幽王的馬車旁邊,急切地說:“大王莫慌,臣誓死護駕!”看看圍攻上來的犬戎兵馬,鄭伯友提議說:“大王,臣率領(lǐng)本部兵馬抵擋叛軍,護佑大王殺出重圍,先到臣的封國去暫時躲避,再聯(lián)合諸侯收復(fù)鎬京?!?

周幽王滿心只想活命就行,此刻根本顧不了那么多,忙連聲答應(yīng)。為了讓鄭伯友安心保護自己,他還煞有介事地自責(zé)說:“唉,當(dāng)初若要事事都聽從鄭伯友的,何至于到這個地步?!?

鄭伯友昂立在戰(zhàn)車上一馬當(dāng)先,指揮殘部突圍。只見他手中長矛上下翻飛,接連把幾員犬戎大將挑落馬下。見鄭伯友如此勇猛,犬戎兵卒紛紛躲閃。鄭伯友拼死苦戰(zhàn),殺開一條血路,護著周幽王和褒姒等一班人絕塵而去。

好容易走出幾里路,敵軍漸漸稀少,大家都松下一口氣。周幽王半是高興半是感激地對鄭伯友說:“難得卿如此忠心,日后朕一定重重封賞?!?

話音未落,一陣馬蹄聲呼嘯著席卷而來,犬戎先鋒大將孛丁率領(lǐng)上千精兵追到跟前。鄭伯友一邊喝叫著讓人保護周幽王等人先走,一邊迎上去斷后。犬戎大多是騎兵,利刀快馬,來去如風(fēng),很快把鄭伯友的周兵沖截為兩段,鄭伯友被圍困在最中間。鄭伯友大喝一聲,手中長矛舞動得更加神勇,犬戎兵將死傷無數(shù),根本近不到跟前。孛丁從沒見過這么勇猛的將領(lǐng),忙令兵卒散開,從四面放箭??蓱z鄭伯友縱然勇猛超群,也難以抵擋密如飛蝗的箭鏃,眨眼間慘死在亂軍之中。

沒了鄭伯友的保護,周幽王一行頓時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孛丁等人追上周幽王的車駕,見車子裝飾華美,車上坐在正中間的人袞服玉帶,被男男女女簇?fù)碇酪欢ㄊ谴笾芴熳恿?,也不多問,更不顧周幽王哆嗦著嘴唇哀告解釋,一刀把他劈成兩段。其他人統(tǒng)統(tǒng)被斬,只有褒姒被帶到兵營氈帳中,被肆意玩弄取樂。

進入到鎬京的犬戎兵將,更是肆無忌憚,大肆搶掠,華美的宮殿被縱火燒毀,壯年男子大半被殺,年輕女子則被擄掠而去。周代立國幾百年來,皇皇國都就這樣湮沒在滾滾黑煙和猩紅的血泊之中……

消息傳到鄭國,二十三歲的鄭國世子掘突,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聽說父親戰(zhàn)死,悲痛萬分,即率戰(zhàn)車三百乘,清一色雪素戰(zhàn)袍,星夜趕奔鎬京復(fù)仇。正所謂哀兵必勝,加之秦國和晉國聞聽鎬京生變,也趕來救援。三軍合兵一處,對盤踞在鎬京的犬戎發(fā)起猛攻。犬戎軍猝不及防,被三路兵將殺進城中,雙方混戰(zhàn)一場,犬戎棄城而逃……

趕走犬戎,天下似乎又恢復(fù)太平。鄭國世子掘突繼位,是為鄭武公。由于鄭伯友為保幽王舍命戰(zhàn)死,鄭武公又有勤王大功,一時間鄭武公掘突成為當(dāng)朝的執(zhí)牛耳者。在鄭武公的主持下,諸侯推立逃亡到申國的太子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

周平王當(dāng)然向著他的外公,引狼入室的申侯因擁立新主有功,恢復(fù)了爵位,仍是申國國君。不僅如此,周平王還額外賜予申侯許多土地,派鎬京的百姓遷移過去戍守,這讓剛剛經(jīng)歷動亂之苦的百姓怨聲載道,大家對這個新立的周王充滿了怨恨。前來勤王的諸侯均有封賞。鄭武公除了加封土地千頃外,還被留在朝中擔(dān)任卿士,幫助天子處理政務(wù)。一時間,諸侯坐大之勢更加明顯。

鎬京遭受犬戎洗劫之后,到處是殘垣頹壁,一派凄涼。而犬戎熟悉了進軍路線,也摸清了周王老底,時不時就來騷擾搶掠一通,京畿百姓人心惶惶。周平王也深知沒力量應(yīng)付犬戎。很快,他不顧大臣們的阻攔,決意把都城東遷至洛邑。

“平王東遷”成為周朝歷史上一道醒目的界碑,此前的周朝被稱為“西周”,東遷之后史稱“東周”。

周平王東遷洛邑,鎬京的百姓唯恐以后更加無人保護,紛紛追隨著前往。一時間大路上成千上萬的百姓扶老攜幼,哭哭啼啼聲不絕于耳,到處彌漫著背井離鄉(xiāng)的悲哀。秦國國君秦襄公主動率兵護送,總算讓周平王平安到達(dá)洛邑。由于秦襄公護駕有功,更由于京畿一帶其實已經(jīng)沒法控制,作為獎賞,周平王允諾秦君:可自行進攻犬戎,所得土地,皆歸秦人所有。

不久,秦國打退犬戎,岐山以西的地區(qū)都成為秦國的領(lǐng)土,秦國從此成為西部最強盛的諸侯國。而東遷以后的周王朝,失去了大片故土,實際管轄的范圍,東到滎陽,西到潼關(guān),南接汝水,北到沁水河南岸,方圓只有六百余里,面積也只相當(dāng)于一個小諸侯國。洛邑地勢平坦,無險可守,處于四戰(zhàn)之地,東周再也沒有當(dāng)年周朝的雄風(fēng),國力迅速衰落,而與此同時,鄭國、晉國、齊國、魯國、宋國、燕國和南方的楚國,乘勢崛起,他們不再懾于周天子的威嚴(yán),越發(fā)無所顧忌,為爭奪土地和人口,相互攻伐,兵戈不斷,天下大亂。面對此情此景,周天子也只能哀嘆連連、聽之任之,雖然自己要每日小心翼翼,甚至有時還要看幾個大國國君的臉色,但只要諸侯們還能照舊進奉些貢品,只要諸侯還不至于發(fā)兵攻打自己,只要他還能勉強維持住天子的威嚴(yán),也就心滿意足了。

一枝獨秀的鄭武公,乘著混亂,依仗權(quán)勢,大量兼并土地,擴大了鄭國的地盤。鄭武公去世后,他的兒子繼位,這就是鄭莊公。

鄭莊公承襲了父親在周朝所擔(dān)任的卿士職位,同時也繼承了父輩的余威,不斷擴張勢力,在諸侯中的影響越來越大。隨著鄭國的國力日益雄厚,在爭奪利益中,和周王室的摩擦也就越來越多。周平王唯恐鄭莊公操縱朝政,便趁鄭國國內(nèi)生事而莊公無暇到朝廷公干的口實,打算撤掉他的卿士職位。鄭莊公得訊,馬上趕到洛邑,當(dāng)面擺出鄭國的功勞和對當(dāng)朝的維護之力,向周平王施壓。周平王這才意識到鄭莊公已經(jīng)尾大不掉了,又想到許多事情必須仰仗強有力的諸侯支持才能維持,他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向鄭莊公賠禮道歉。

為了彌合這次不快,周鄭雙方還互換太子作為人質(zhì),以示誠心。這件看似并不十分顯眼的事情,卻徹底昭示出,周王室已經(jīng)衰微到和臣子討價還價的地步,諸侯爭霸競雄的時代到來了。

周平王去世后,他那個在鄭國做人質(zhì)的兒子沒來得及登基就病死了,在鄭莊公和周王室權(quán)臣的推舉下,平王之孫姬林繼位,是為周桓王。周桓王雖然對鄭莊公又恨又怕,他把溫這個地方賞賜給鄭國,作為擁立之功的獎賞。如此一來,周王室控制的地盤又縮小了,更重要的是進一步喪失了天子在諸侯心中的威嚴(yán)。

按照以往的規(guī)矩,諸侯作為臣子,去世之后他的兒子繼承國君,必須要親自到京城去接受周天子的冊封。而不久之后,魯國和衛(wèi)國都發(fā)生了公子殺死君主的事件,他們并沒謀求得到周天子的允許和冊封,就堂而皇之地自立為國君。對此,周桓王竟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聽之任之。自此,諸侯由天子冊封的制度被完全破壞,連這個可憐的形式都被取消了。此后沒過幾年,南方的楚國授意隨國的國君向周桓王上奏,請求提高楚國國君的爵位等級。周桓王斷然拒絕了這個無理要求,但他的拒絕非但沒有提高天子的威信,反而使得楚國國君在口無遮攔地痛罵了周天子一通之后,自己把自己加封為王,成為楚武王。

周桓王氣憤難當(dāng)、羞慚交加,但堂堂天子地位的尷尬卻已經(jīng)再也難以化解了。周桓王不甘心受鄭莊公的擺布,最終鼓起勇氣,把他給排擠出朝廷。鄭莊公當(dāng)然不會聽從這個沒落天子的安排,他借機到朝廷拜見天子,利用諸侯不太清楚拜見天子細(xì)節(jié)的契機,公然假傳王命,打著“天子授命”的幌子,高舉“奉天討罪”大旗,招呼其他諸侯,合力攻打和自己有過節(jié)的宋國。結(jié)果宋國大敗,鄭國兼并了大量的土地和軍隊。消息傳到朝廷,周桓王十分憤怒,下令罷免了鄭莊公的卿士職位。此后,鄭莊公則一連五年都不去洛邑朝見天子,以此表明自己根本沒把他這個天子放在眼里。最終,周桓王按捺不住憤懣,深知如果不給鄭莊公一點顏色看看,其他諸侯就會效法,這樣下去,國將不國!

他似乎還沒完全意識到,其實,國早已經(jīng)不國了。

盛怒之下的周桓王不顧大臣的極力反對,親率王室有限的兵將,氣勢洶洶向鄭國進發(fā)。而各大諸侯國幾乎沒有隨行的軍隊,換言之,周天子在孤軍作戰(zhàn)。

對王室底細(xì)非常了解的鄭莊公立刻起兵迎戰(zhàn),兩軍相遇在纟需葛這個地方。一場奇異的君臣決戰(zhàn)就此展開。聞聽鄭莊公竟然目無君上,真的敢來抵擋,周桓王震驚而氣憤,親自催動兵馬掩殺過去。但經(jīng)驗豐富又老謀深算的鄭莊公采取疲敵之計,最初一味堅守,任憑對方怎樣沖擊就是按兵不動。這樣,既可挫傷周軍銳氣,也可表明自己是被動挨打不得已才自衛(wèi)。等到周桓王連續(xù)進攻無果,軍心懈怠之時,鄭軍突然反擊,沒費多少力氣,周軍已是大敗而逃。

周桓王被亂軍沖撞著,高喊著號令卻沒人聽從,只好隨著潰退的士兵向后方逃竄。鄭國大將祝聃遠(yuǎn)遠(yuǎn)看見前邊一輛豎立著黃傘蓋的戰(zhàn)車,料想車上的人定是周王無疑。他瞄準(zhǔn)了天子一箭射去,正中桓王左肩。好在桓王身上裹著鎧甲,傷勢并不嚴(yán)重,在眾人保護下,倉皇撤退。此時的周桓王怒氣早已消散在九霄云外,留下的只有后怕和泄氣。箭傷在肩,痛卻徹入骨髓,他無奈地仰天長嘆一聲,嘆息消散在藍(lán)天白云中,立刻沒了聲息。他渾身哆嗦著揚一揚手中韁繩,馬車趔趄著逃奔在漫天黃塵中。

祝聃還要逞能去抓活的。鄭莊公唯恐抓住這樣一個特殊人物,反而不好處置,趕忙鳴金收兵,算是給了周王一次狠狠的教訓(xùn),點到為止。

這場曠古未有的君臣大戰(zhàn)結(jié)束后,鄭莊公又耍弄外交手段,派使臣到朝廷向周桓王賠罪,說自己本來只打算自衛(wèi),沒想到部下莽撞,竟然擅自發(fā)動攻擊,以至于冒犯了天子,請?zhí)熳铀∽铩J虑橐呀?jīng)到了這個地步,周桓王再沒有任何辦法,只好忍辱含羞,借著人家這個臺階給自己找回一點可憐的臉面,宣布赦免鄭莊公的罪過。

纟需葛一戰(zhàn),使周天子的威嚴(yán)徹底喪失,諸侯們大多不再理會周天子受命于天的名義,我行我素,完全成了一個個獨立的王國。而周王室經(jīng)歷這次慘敗之后,對諸侯無禮犯上之舉,再也做不出什么強硬的反應(yīng)。天下明白無誤地進入到一個新的時代——“春秋”。

春秋時代最突出的本質(zhì)在于,舊秩序已無可挽回地轟然崩塌,新秩序的建立還遙遙無期,天下陷入一片迷惘和混亂的局勢。另一方面,由于鐵制農(nóng)具日益增多,生產(chǎn)力不斷提高,人口迅速膨脹,導(dǎo)致土地資源日趨緊張。各諸侯國都想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相互間的戰(zhàn)爭也就紛紜叢生。而對外戰(zhàn)爭,也直接醞釀、導(dǎo)致了諸侯國內(nèi)部的各種斗爭。西周時期所矜持的禮儀道德已經(jīng)淪喪不再,社會急劇動蕩不安,生靈橫遭涂炭。在接下來的三百年中,東周天下亂象橫生。東周之初,共有大小諸侯國一百七十多個,經(jīng)過一系列兼并戰(zhàn)爭之后,到春秋結(jié)束時,只剩下了十多個,其慘烈情狀,可見一斑。而各諸侯國內(nèi)部,權(quán)臣謀弒或驅(qū)逐國君,王室內(nèi)部相互傾軋殺戮,更如同家常便飯。這就是后世每每慨嘆的“禮崩樂壞”“人心不古”的最表象的緣由。

正所謂不遇盤根錯節(jié),無以辨利器。正是在這種內(nèi)憂外患的風(fēng)雨飄搖中,一個個卓越的英雄人物脫穎而出,他們成為萬民所念的佳音,他們就是“霸主”。當(dāng)周天子已經(jīng)無力收拾殘局,當(dāng)最高強權(quán)無法依靠時,當(dāng)社會充斥著毫無秩序、赤裸裸的弱肉強食時,一個個強者挺身站出,以他們胸懷天下的雄心或者堅忍不拔的人格魅力,使社會趨向秩序井然,實在是萬民翹首、眾望所歸的勝景。

好了,隨著鄭莊公“小霸”局面的灰飛煙滅,東周舞臺上更具氣勢聲威,更加洶涌澎湃,也更具歷史分量的“春秋五霸”,接踵出場了!

上架時間:2020-06-01 14:33:05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已經(jīng)獲得合法授權(quán),并進行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