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第1章 人間詞話

詞以境界[1]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2],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dú)絕者在此。

[譯文]

填詞以創(chuàng)造境界為最高準(zhǔn)則。具有境界自然成就高格,自然產(chǎn)生名句。五代、北宋時期的詞之所以絕妙無雙正在于此。

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shí)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3],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

[譯文]

詩詞中有“造境”,有“寫境”,這是理想和寫實(shí)兩派的區(qū)別。然而這兩派很難分辨。這是因?yàn)榇笤娙怂鶆?chuàng)造的境界,一定會和自然吻合;所描寫的境界,也一定接近理想的緣故。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皽I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4]“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5]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盵6]“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盵7]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8]能自樹立耳。

[譯文]

詩詞中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皽I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薄翱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边@就是“有我之境”?!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薄昂ㄥeF?,白鳥悠悠下?!边@就是“無我之境”?!坝形抑场?,是站在作者的角度觀察外物,所以外物都染上了作者的主觀感情色彩。“無我之境”,是作者盡可能客觀地描寫外物,所以不容易看出哪些地方有作者的感情,哪些地方是客觀寫物。古人填詞,寫出“有我之境”的情況比較多,然而未嘗不能寫出“無我之境”,這全在于杰出的詞人敢于獨(dú)樹一幟。

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9]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

[譯文]

“無我之境”,詩人只有在靜思中才能寫出?!坝形抑场?,詩人在由被外物感動到歸于靜思時才能寫出。所以前一種境界優(yōu)雅美麗,后一種境界宏偉壯觀。

自然中之物,互相關(guān)系,互相限制。然其寫之于文學(xué)及美術(shù)[10]中也,必遺其關(guān)系、限制之處。故雖寫實(shí)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gòu)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構(gòu)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律。故雖理想家亦寫實(shí)家也。

[譯文]

自然界中的事物,既互相聯(lián)系,又互相制約。然而如果把它們反映在文學(xué)和藝術(shù)作品之中,就一定要擺脫它們互相聯(lián)系、互相制約的因素。所以即使是注重寫實(shí)的作家,也會是表達(dá)理想的作家。另外,即使是如何虛構(gòu)的情景,組成情景的那些材料也必然來自于自然;它們之間的構(gòu)成關(guān)系,也必然遵循自然的規(guī)則。所以即使是注重表現(xiàn)理想的作家,也會是表現(xiàn)現(xiàn)實(shí)的作家。

境非獨(dú)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譯文]

境界并非單單指景物。喜、怒、哀、樂,也是人心中的一種境界。所以能夠?qū)懗鲂蜗笊鷦拥木拔?,寫出真摯的感情,就可以稱作有境界,否則就稱作沒有境界。

“紅杏枝頭春意鬧”[11],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霸破圃聛砘ㄅ啊盵12],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譯文]

“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用一個“鬧”字,境界完全顯現(xiàn)?!霸破圃聛砘ㄅ啊币痪洌靡粋€“弄”字,境界完全顯現(xiàn)。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yōu)劣?!凹?xì)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13],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fēng)蕭蕭”[14]?“寶簾閑掛小銀鉤”[15],何遽不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16]也?

注釋①兩句寫景細(xì)微,注釋②兩句寫景闊大,但同樣都是有境界的好詩。

[譯文]

境界有大有小,但是卻不以此來區(qū)分高下優(yōu)劣。“細(xì)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為什么就不如“落日照大旗,馬鳴風(fēng)蕭蕭”的境界呢?“寶簾閑掛小銀鉤”為什么就不如“霧失樓臺,月迷津渡”呢?

嚴(yán)滄浪[17]《詩話》謂:“盛唐諸公,惟在興趣。羚羊掛角[18],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澈玲瓏,不可湊拍[19]。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盵20]余謂:北宋以前之詞,亦復(fù)如是。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21]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

[譯文]

嚴(yán)羽在《滄浪詩話》中說:“盛唐的杰出詩人,寫詩只重視興象趣味,好像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所以其詩作的妙處在于寫情透徹深入,寫景精美空靈,只憑詞藻的堆砌是無法達(dá)到的。如同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語言表達(dá)有盡頭而其中的韻味卻令人品味不盡?!蔽艺J(rèn)為北宋以前的詞也是如此。然而嚴(yán)滄浪所說的“興趣”、王阮亭所說的“神韻”,只不過說出了表面現(xiàn)象,不如我總結(jié)出的“境界”二字,可探求到作詞的根本。

一〇

太白純以氣象勝?!拔黠L(fēng)殘照,漢家陵闕”[22],寥寥八字,遂關(guān)千古登臨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漁家傲》[23]、夏英公之《喜遷鶯》[24],差足繼武[25],然氣象已不逮矣。

[譯文]

李白的詞完全以氣象取勝。“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個字,就使萬古千秋登臨吟詠的詩人無法再開口。后代只有范仲淹的《漁家傲》、夏竦的《喜遷鶯令》尚能繼其詞風(fēng),然而已經(jīng)達(dá)不到李白的氣象了。

一一

張皋文謂飛卿之詞“深美閎約”,[26]余謂此四字唯馮正中[27]足以當(dāng)之。劉融齋謂飛卿“精艷絕人”,[28]差近之耳。

[譯文]

張皋文認(rèn)為溫飛卿的詞“深美閎約”,我認(rèn)為這四個字只有馮正中的詞當(dāng)?shù)闷?。劉融齋認(rèn)為溫飛卿的詞“精妙絕人”,這還比較接近。

一二

“畫屏金鷓鴣”[29],飛卿語也,其詞品似之。“弦上黃鶯語”,端己語也[30],其詞品亦似之。正中詞品,若欲于其詞句中求之,則“和淚試嚴(yán)妝”[31],殆近之歟?

[譯文]

“畫屏金鷓鴣”,這是溫飛卿詞中的一句,其詞的風(fēng)格也與此類似?!跋疑宵S鶯語”,這是韋端己詞中的一句,其詞的風(fēng)格也與此類似。馮正中詞的風(fēng)格,如果想從他的詞中找出一句來描述,那么“和淚試嚴(yán)妝”大概比較接近吧?

一三

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32],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33]之感。乃古今獨(dú)賞其“細(xì)雨夢回雞塞遠(yuǎn),小樓吹徹玉笙寒”[34],故知解人[35]正不易得。

[譯文]

南唐中主的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贝笥星鞍П姺贾彿x”、“恐美人之遲暮”的感慨。然而從古至今人們卻只欣賞他的“細(xì)雨夢回雞塞遠(yuǎn),小樓吹徹玉笙寒”兩句,由此可見,有見地并通曉人意的人實(shí)屬難得。

一四

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36]之詞,神秀也。

[譯文]

溫飛卿的詞,字句華美。韋端己的詞,骨力勁健。李重光的詞,神韻悠長。

一五

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37]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白允侨松L恨水長東”[38]、“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39],《金荃》《浣花》[40],能有此氣象耶?

[譯文]

詞的發(fā)展到了李煜,眼界才開始闊大,感慨也更深沉,從而把晚唐配樂助興的伶人樂工詞轉(zhuǎn)變?yōu)槭闱檫_(dá)意的士大夫詞。周介存卻把他列在溫庭筠、韋莊之后,可以說是顛倒黑白!“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溫庭筠的《金荃集》、韋莊的《浣花集》,能有這樣的氣象嗎?

一六

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41]。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42],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

[譯文]

優(yōu)秀的詞人,不可以失去赤子之心。后主生活在深宮之中,由女性伴同長大,這是他作為國君的短處,卻也正是他成為優(yōu)秀詞人所具有的長處。

一七

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譯文]

客觀地抒寫世界的詩人,不可以不多經(jīng)歷世事。經(jīng)歷世事越深切,那么掌握的創(chuàng)作材料就越豐富,越富于變化,《水滸傳》《紅樓夢》的作者就是如此。主觀地抒發(fā)情感的詩人,不必多經(jīng)歷世事,經(jīng)歷世事越少,那么性情就越純真,李后主就是如此。

一八

尼采[43]謂:“一切文學(xué),余愛以血書者?!焙笾髦~,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44]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dān)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譯文]

德國哲學(xué)家尼采說:“所有的文學(xué)作品中,我最喜愛用心血書寫的?!焙笾鞯脑~,真可以說是用心血書寫的呀!北宋道君皇帝的《燕山亭》一詞也頗有相似之處。然而道君皇帝不過抒發(fā)的是個人亡國后的身世之哀,李后主則儼然有釋伽牟尼、基督擔(dān)負(fù)全人類罪惡的意味,他們境界的高下本來就是不同的。

一九

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fēng)格,而堂廡[45]特大,開北宋一代風(fēng)氣。與中、后二主詞皆在《花間》[46]范圍之外,宜《花間集》中不登其只字也[47]。

[譯文]

馮正中的詞雖不失五代的風(fēng)格,然而氣象恢宏,開北宋一代詞風(fēng)。他與南唐中、后二主的詞都突破了花間詞風(fēng)的限制,《花間集》沒有收錄他們的詞也是自然的事!

二〇

正中詞除《鵲踏枝》《菩薩蠻》十?dāng)?shù)闋最煊赫外,如《醉花間》之“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48],余謂韋蘇州之“流螢渡高閣”[49],孟襄陽之“疏雨滴梧桐”[50]不能過也。

[譯文]

馮正中詞中,除了《鵲踏枝》《菩薩蠻》十幾首名氣、影響最大,像《醉花間》中“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所達(dá)到的境界,我認(rèn)為就算韋蘇州的“流螢渡高閣”、孟襄陽的“疏雨滴梧桐”也不能超過。

二一

歐九《浣溪沙》詞:“綠楊樓外出秋千”[51],晁補(bǔ)之[52]謂: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謂: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詞“柳外秋千出畫墻”[53],但歐語尤工耳。

[譯文]

歐陽修的《浣溪沙》詞中“綠楊樓外出秋千”一句,晁補(bǔ)之認(rèn)為,只是一個“出”字,就是后代的詞人所寫不出來的。我認(rèn)為這一句出自馮延巳的《上行杯》詞“柳外秋千出畫墻”一句,只是歐陽修的文辭更加工整精巧罷了。

二二

梅舜俞《蘇幕遮》詞:“落盡梨花春事了。滿地斜陽,翠色和煙老?!盵54]劉融齋謂少游一生似專學(xué)此種。[55]余謂馮正中《玉樓春》詞:“芳菲次第長相續(xù),自是情多無處足。尊前百計得春歸,莫為傷春眉黛蹙?!盵56]永叔一生似專學(xué)此種。

[譯文]

梅圣俞《蘇幕遮》詞:“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眲⑷邶S認(rèn)為秦少游一生作詞好像專門學(xué)習(xí)這種風(fēng)格。我認(rèn)為,馮正中《玉樓春》詞“芳菲次第長相續(xù),自是情多無處足。尊前百計得春歸,莫為傷春眉黛蹙”,歐陽永叔一生好像專門學(xué)習(xí)這種風(fēng)格。

二三

人知和靖《點(diǎn)絳唇》[57]、舜俞《蘇幕遮》[58]、永叔《少年》[59]三闋為詠春草絕調(diào)。不知先有正中“細(xì)雨濕流光”[60]五字,皆能攝春草之魂者也。

[譯文]

人們都知道林和靖的《點(diǎn)絳唇》、梅圣俞的《蘇幕遮》、歐陽永叔的《少年游》三首詞是歌詠春草的絕唱,卻不知道馮正中先有“細(xì)雨濕流光”五個字,這些詞都抓住了春草的精魂。

二四

《詩·蒹葭》[61]一篇,最得風(fēng)人深致[62]。晏同叔之“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dú)上高樓,望盡天涯路”,[63]意頗近之。但一灑落,一悲壯耳。

[譯文]

《詩經(jīng)》中《蒹葭》一篇,最能夠表現(xiàn)詩人深遠(yuǎn)的情致。晏同叔的“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dú)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幾句,意趣和它頗為接近,但是,前者灑落,后者悲壯。

二五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盵64]詩人之憂生也?!白蛞刮黠L(fēng)凋碧樹。獨(dú)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似之?!敖K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65]詩人之憂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66]似之。

[譯文]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边@是詩人在憂慮人生。晏殊的“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dú)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與此類似?!敖K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边@是詩人在憂慮時世。馮延巳的“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與此類似。

二六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dú)上高樓,望盡天涯路。”[67]此第一境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盵68]此第二境也?!氨娎飳にО俣?,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盵69]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譯文]

古今成就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的人,必定要經(jīng)過三重境界?!白蛞刮黠L(fēng)凋碧樹。獨(dú)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第一重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边@是第二重境界?!氨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边@是第三重境界。這種詞語不是大詞人根本寫不出來。然而,我竟然這樣來解釋上述諸詞,恐怕晏、歐這些大詞人不會贊許吧!

二七

永叔“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與東風(fēng)容易別”,[70]于豪放之中有沈著[71]之致,所以尤高。

[譯文]

歐陽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fēng)容易別”二句,在豪放之中又飽含沉著的情致,所以尤其高妙。

二八

馮夢華[72]《宋六十一家詞選·序例》謂:“淮海、小山[73],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庇嘀^此唯淮海足以當(dāng)之。小山矜貴有余,但可方駕子野、方回[74],未足抗衡淮海也。

[譯文]

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序例》中寫道:“秦淮海、晏小山,都是古代善于抒寫傷感悲戚的詞人。他們的詞,平淡的字句都有韻味,淺近的字句都有風(fēng)致?!蔽艺J(rèn)為這種評價只有秦淮海能夠當(dāng)之無愧。晏小山矜持尊貴有余,只可以和張子野、賀方回并駕齊驅(qū),還不足以與秦淮??购?。

二九

少游詞境最為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75],則變而凄厲矣。東坡賞其后二語[76],猶為皮相[77]。

[譯文]

秦少游的詞境界最為凄婉,到了寫“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就變成了凄厲。蘇東坡非常欣賞這首詞的最后兩句,只是浮于文辭表面罷了。

三〇

“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78]、“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云霏霏而承宇”[79]、“樹樹皆秋色,山山盡落暉”[80]、“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氣象皆相似。

[譯文]

“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這些詩詞所展示的氣象都是相似的。

三一

昭明太子[81]稱陶淵明詩“跌宕昭彰,獨(dú)超眾類。抑揚(yáng)爽朗,莫之與京”。王無功[82]稱薛收賦“韻趣高奇,詞義晦遠(yuǎn)。嵯峨蕭瑟,真不可言”。詞中惜少此二種氣象,前者唯東坡,后者唯白石[83],略得一二耳。

[譯文]

昭明太子認(rèn)為,陶淵明的詩,狂放曠達(dá),超越眾家;抑揚(yáng)頓挫,清爽明朗,沒有人可以和他抗衡。王無功認(rèn)為,薛收的賦,韻趣高妙,意蘊(yùn)悠遠(yuǎn),高峻奇拔,又冷清凄涼,讓人無法形容。很可惜唐宋詞中缺少這兩種氣象,前一種只有蘇東坡,后一種只有姜白石,略得其一二。

三二

詞之雅鄭[84],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雖作艷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85],便有淑女與倡伎之別。

[譯文]

詞的高雅與低俗,在于神韻而不在字面。歐陽永叔、秦少游即使是作艷語,最終還是有品格。和周美成相比,就有淑女和倡伎的區(qū)別。

三三

美成深遠(yuǎn)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創(chuàng)調(diào)之才多,創(chuàng)意之才少耳。

[譯文]

周美成深遠(yuǎn)的情致不如歐陽永叔、秦少游。只有抒情寫景時,極其工致精巧,所以還可以算是第一流的詞人。只是創(chuàng)新曲調(diào)的才華多,創(chuàng)新詞意的才華少,讓人遺憾呀!

三四

詞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語花》之“桂華流瓦”[86],境界極妙。惜以“桂華”二字代“月”耳。夢窗[87]以下,則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則語不妙也。蓋意足則不暇代,語妙則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樓連苑”、“繡轂雕鞍”[88],所以為東坡所譏也[89]。

[譯文]

填詞忌諱使用替代詞。周美成《解語花》中“桂華流瓦”一句,境界非常高妙,可惜用“桂華”二字代替“月光”!吳夢窗以下的詞人,使用替代詞更多。之所以如此,不是文意不充實(shí),就是文辭不巧妙。因?yàn)槲囊獬鋵?shí)就無暇用替代詞,文辭巧妙就不必用替代詞。這就是秦少游的“小樓連苑”、“繡轂雕鞍”之所以被東坡批評的原因。

三五

沈伯時[90]《樂府指迷》云:“說桃不可直說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說柳不可直說破柳,須用‘章臺’、‘灞岸’等字?!比粑┛秩瞬挥么终?。果以是為工,則古今類書具在,又安用詞為耶?宜其為《提要》所譏也。[91]

[譯文]

沈伯時在《樂府指迷》中說道:說桃不可以直接點(diǎn)明桃,應(yīng)該用“紅雨”、“劉郎”等詞來替代;詠柳不可以直接點(diǎn)明柳,應(yīng)該用“章臺”、“灞岸”等詞來替代。好像只怕別人不使用替代詞。如果認(rèn)為這樣做就是工巧,那么,古今的類書都記載得清清楚楚,又何必在詞語上花費(fèi)心力呢?沈氏的論調(diào)被《四庫提要》批評是應(yīng)該的呀!

三六

美成《青玉案》(當(dāng)作《蘇幕遮》)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92]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覺白石《念奴嬌》《惜紅衣》二詞[93],猶有隔霧看花之恨。

姜夔《惜紅衣》:(吳興號水晶宮,荷花盛麗。陳簡齋云:“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币嗫梢娨?。丁未之夏,予游千巖,數(shù)往來紅香中,自度此曲,以無射官歌之)“簟枕邀涼,琴書換日,睡余無力。細(xì)灑冰泉,并刀破甘碧。墻頭喚酒,誰問訊城南詩客?岑寂。高柳晚蟬,說西風(fēng)消息。虹梁水陌,魚浪吹香,紅衣半狼藉。維舟試望故國。眇天北??上т具吷惩?,不共美人游歷。問甚時同賦,三十六陂秋色?!?

[譯文]

周美成的《蘇幕遮》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币痪湔嬲枥L出了荷花的神韻。感到姜白石《念奴嬌》《惜紅衣》兩首詞,還是讓人有霧里看花的遺憾。

三七

東坡《水龍吟》詠楊花[94],和韻而似元唱。章質(zhì)夫詞[95],原唱而似和韻。才之不可強(qiáng)也如是!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shù),才圓欲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

[譯文]

蘇東坡的《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是和韻卻好似原創(chuàng);章質(zhì)夫的詞,是原創(chuàng)卻好似和韻。由此可見才能的高下不可強(qiáng)求。

三八

詠物之詞,自以東坡《水龍吟》為最工,邦卿《雙雙燕》[96]次之。白石《暗香》《疏影》[97],格調(diào)雖高,然無一語道著,視古人“江邊一樹垂垂發(fā)”[98]等句何如耶?

《疏影》:“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屠锵喾?,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yuǎn),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huán)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dú)。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春風(fēng),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譯文]

詠物詞,當(dāng)然以蘇東坡的《水龍吟》最為精妙絕倫,史邦卿的《雙雙燕》次之。姜白石的《暗香》《疏影》,格調(diào)雖然高妙,然而卻沒有一筆傳神,和古人的“江邊一樹垂垂發(fā)”等句子相比,高下又如何呢?

三九

白石寫景之作,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99],“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100],“高樹晚蟬,說西風(fēng)消息”[101],雖格韻高絕,然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梅溪、夢窗諸家寫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風(fēng)流,渡江遂絕。抑真有運(yùn)會存乎其間耶?

[譯文]

姜白石寫景的詞作,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高樹晚蟬,說西風(fēng)消息”,雖然格調(diào)高妙音韻精絕,卻好像霧里看花,總覺得隔了一層。史梅溪、吳夢窗等詞人寫景的通病,也都在于一個“隔”字。北宋詞人的風(fēng)采流韻,南渡之后就蕩然無存了。難道真的有時勢、命運(yùn)影響存在其中嗎?

四〇

問“隔”與“不隔”之別,曰:陶、謝[102]之詩不隔,延年[103]則稍隔矣。東坡之詩不隔,山谷[104]則稍隔矣?!俺靥辽翰荨盵105]、“空梁落燕泥”[106]等二句,妙處唯在不隔,詞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詞論,如歐陽公《少年游》詠春草上半闋云:“闌干十二猶憑春,晴碧遠(yuǎn)連云。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盵107]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白石《翠樓吟》:“此地。宜有詞仙,擁素云黃鶴,與君游戲。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北闶遣桓?。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氣”[108],則隔矣。然南宋詞雖不隔處,比之前人,自有淺深厚薄之別。

[譯文]

如果問“隔”與“不隔”的區(qū)別,可以這樣解釋:陶淵明、謝靈運(yùn)的詩“不隔”,顏延之的詩就稍稍有些“隔”。蘇東坡的詩“不隔”,黃庭堅(jiān)的詩就稍稍有些“隔”?!俺靥辽翰荨?、“空梁落燕泥”這兩句詩,絕妙之處就在于“不隔”。詞也是如此。假如用一個人的一首詞來評判,如歐陽永叔的《少年游》詠春草上半闋:“闌干十二獨(dú)憑春,晴碧遠(yuǎn)連云。二月三月,千里萬里,行色苦愁人。”句句描寫都浮現(xiàn)于眼前,就是“不隔”。至于“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就“隔”了。姜白石的《翠樓吟》:“此地。宜有詞仙,擁素云黃鶴,與君游戲。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就是“不隔”。到了“酒祓清愁,花消英氣”就“隔”了。然而南宋詞雖然有“不隔”的,但是和前人相比,仍自有深淺厚薄的區(qū)別。

四一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109]“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盵110]寫情如此,方為不隔?!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盵111]“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盵112]寫景如此,方為不隔。

[譯文]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毕襁@樣抒情,才是“不隔”?!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薄疤焖岂窂],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毕襁@樣寫景,才是“不隔”。

四二

古今詞人格調(diào)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譯文]

古今詞人,論格調(diào)高雅,沒有人比得上姜白石。可惜他不在意境上下功夫,所以覺得他的作品沒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終究不能夠列為第一流詞人。

四三

南宋詞人,白石有格而無情,劍南[113]有氣而乏韻。其堪與北宋人頡頏[114]者,唯一幼安[115]耳。近人祖南宋而祧[116]北宋,以南宋之詞可學(xué),北宋不可學(xué)也。學(xué)南宋者,不祖白石,則祖夢窗[117],以白石、夢窗可學(xué),幼安不可學(xué)也。學(xué)幼安者率祖其粗獷、滑稽,以其粗獷、滑稽處可學(xué),佳處不可學(xué)也。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氣象論,亦有“橫素波、干青云”[118]之概,寧后世齷齪[119]小生所可擬耶?

[譯文]

南宋詞人中,姜白石有格調(diào)而沒有情致,陸放翁有氣勢而缺乏韻味。其中能夠和北宋詞人相抗衡的,只有一個辛幼安。近年的詞人師法南宋而遠(yuǎn)祖北宋,認(rèn)為南宋的詞可以學(xué)習(xí),北宋的詞不可以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南宋的,不師法姜白石,就師法吳夢窗,認(rèn)為姜白石、吳夢窗可以學(xué)習(xí),辛幼安不可以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幼安的又大都師法他的粗獷、滑稽,認(rèn)為他的粗獷、滑稽可以學(xué)習(xí),長處卻不可以學(xué)習(xí)。幼安詞的長處,在于有真性情,有大境界。即使是以氣象而論,也有“橫素波、干青云”的氣概,難道是后世那些器量狹隘的年輕人可以比擬的嗎?

四四

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xué)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120]也。

[譯文]

東坡的詞曠達(dá),稼軒的詞豪放。沒有他們兩人的胸襟氣度而勉強(qiáng)學(xué)習(xí)他們的詞,就會成為“東施效顰”的笑柄。

四五

讀東坡、稼軒詞,須觀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風(fēng)[121]。白石雖似蟬蛻[122]塵埃,然終不免局促轅下。[123]

[譯文]

讀東坡、稼軒的詞,必須體會他們雅正的器量、高遠(yuǎn)的情致,真有伯夷、柳下惠的流風(fēng)余韻。白石的詞雖然貌似超脫塵世,然而終究不免局限于填詞的技巧。

四六

蘇、辛,詞中之狂。白石,猶不失為猖。若夢窗、梅溪、玉田、草窗、中麓輩[124],面目不同,同歸于鄉(xiāng)愿[125]而已。

[譯文]

東坡、稼軒是詞人中不受拘束的狂者,白石還可以算是潔身自好的狷者,像夢窗、梅溪、玉田、草窗、西麓這些詞人,表現(xiàn)形式雖然不同,不過都是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罷了。

四七

稼軒中秋飲酒達(dá)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可憐今夜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景東頭?!盵126]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xué)家密合,可謂神悟。

[譯文]

稼軒中秋飲酒達(dá)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詞中說:“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景東頭?!痹~人豐富的想象力,直接領(lǐng)悟到月亮圍繞地球旋轉(zhuǎn)的道理,和現(xiàn)代科學(xué)家的發(fā)現(xiàn)完全一致,真可以稱得上是神悟。

四八

周介存謂:“梅溪詞中,喜用‘偷’字,足以定出其品格?!盵127]劉融齋謂:“周旨蕩而史意貪。”[128]此二語令人解頤。

[譯文]

周介存認(rèn)為:“史達(dá)祖的詞中喜愛使用‘偷’字,這足可以評定他的品格。”劉融齋認(rèn)為:“周邦彥詞意旨放蕩而史達(dá)祖詞意旨貪婪?!边@兩則詞評不禁令人失笑。

四九

介存謂:夢窗詞之佳者,如“水光云影,搖蕩綠波,撫玩無極,追尋已遠(yuǎn)”。[129]余覽《夢窗甲乙丙丁稿》中,實(shí)無足當(dāng)此者。有之,其“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fēng)菰葉生秋怨”[130]二語乎?

[譯文]

周介存認(rèn)為:吳夢窗詞中的佳作,就好像倒映在水光中的云影,在綠波間搖曳蕩漾,讓人玩賞回味無窮,但是真的要追尋它,卻又漸行漸遠(yuǎn)。我讀吳文英的《夢窗甲乙丙丁稿》,其中實(shí)在沒有當(dāng)?shù)闷疬@般評價的。如果說有的話,難道是“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fēng)菰葉生秋怨”兩句嗎?

五〇

夢窗之詞,吾得取其詞中一語以評之,曰:“映夢窗凌亂碧?!盵131]玉田之詞,余得取其詞中之一語以評之,曰:“玉老田荒”[132]。

[譯文]

夢窗的詞,我可以從他的詞中摘取一句作為評語,就是:“映夢窗零亂碧。”玉田的詞,我也能夠從他的詞中摘取一句作為評語,就是:“玉老田荒?!?

五一

“明月照積雪”[133]、“大江流日夜”[134]、“中天懸明月”[135]、“黃河落日圓”[136],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于詞,唯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137]、《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138]差近之。

[譯文]

“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長河落日圓”,這樣的“境界”,可以說是千古壯觀。在詞中尋求這樣的“境界”,只有納蘭容若在邊塞寫的作品,如《長相思》中的“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中的“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稍稍相近。

五二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fēng)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譯文]

納蘭容若以自然的眼光觀照外物,用自然的口吻抒寫感情。這是因?yàn)闈M人初入中原,還沒有沾染漢人喜愛文飾的風(fēng)氣,所以能夠如此真切。北宋以來,只有他一個人能夠這樣呀!

五三

陸放翁跋《花間集》,謂:“唐季五代,詩愈卑,而倚聲者輒簡古可愛。能此不能彼,未可以理推也?!盵139]《提要》駁之,謂:“猶能舉七十斤者,舉百斤則蹶,舉五十斤則運(yùn)掉自如?!盵140]其言甚辨。然謂詞必易于詩,余未敢信。善乎陳臥子[141]之言曰:“宋人不知詩而強(qiáng)作詩,故終宋之世無詩。然其歡愉愁苦之致,動于中而不能抑者,類發(fā)于詩余,故其所造獨(dú)工。”[142]五代詞之所以獨(dú)勝,亦以此也。

[譯文]

陸放翁在《花間集》的跋中談道:“唐末五代,詩歌的格調(diào)越來越低下,然而能夠配樂的詞卻簡明古樸,令人喜愛。能夠?qū)懗龊迷~卻不能夠?qū)懗龊迷?,很難講出道理來?!薄端膸焯嵋放g道:“這就好像能舉起七十斤的人,舉一百斤就會摔倒,舉五十斤就收放自如?!痹捳f得很有道理。然而認(rèn)為填詞就一定比作詩容易,我不敢認(rèn)同這種批評。還是陳臥子說得好:“宋人不懂詩而勉強(qiáng)作詩,所以整個宋代就沒有真正的詩歌。不過,宋人也難免有喜怒哀樂的情感,發(fā)自內(nèi)心不吐不快,大多都在詞中抒發(fā),所以宋詞的成就最為突出。”五代的詞之所以獨(dú)樹一幟,也是這個原因。

五四

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xí)套。豪杰之士,亦難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于此。故謂文學(xué)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體論,則此說固無以易也。

[譯文]

四言詩凋敝而有楚辭,楚辭凋敝而有五言詩,五言詩凋敝而有七言詩,古體詩凋敝而有近體的律詩、絕句,律詩、絕句凋敝而有詞。一種文學(xué)體裁流行的時間長了,運(yùn)用這種文體的人就越多,自然就會形成陳習(xí)俗套。即使是不拘一格的豪杰之士,也很難在其中別出新意,所以就拋開此文體去創(chuàng)作其他的體裁,來自我解脫。一切文學(xué)體裁之所以開始繁盛,最終衰敗,都是這個原因。因此,那些批評后世文學(xué)不如前代的言論,我是不大贊同的。但僅就一種體裁而言,那么這種說法還是不容置疑的。

五五

詩之《三百篇》、《十九首》,詞之五代、北宋,皆無題也。[143]非無題也,詩詞中之意,不能以題盡之也。自《花庵》、《草堂》[144]每調(diào)立題,并古人無題之詞亦為之作題。如觀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詩有題而詩亡,詞有題而詞亡,然中材之士,鮮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譯文]

《詩經(jīng)》、《古詩十九首》,五代和北宋詞都沒有題目,其實(shí)并不是不標(biāo)題目,而是詩詞中的意蘊(yùn),不能夠用題目來概括無遺。自從《花庵詞選》《草堂詩余》才開始在每個詞牌下標(biāo)立題目,并且為古人沒有題目的詞也標(biāo)立題目。比如觀賞一幅絕佳的山水畫,馬上說這是某地的山、某地的河,可以嗎?詩有了題目而后詩走向衰亡,詞有了題目而后詞走向衰亡。然而,平庸的文士,很少有人能夠懂得這一點(diǎn)而超脫凡俗卓然自立的。

五六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tài)。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詩詞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無大誤也。

[譯文]

大家的作品,言情必定感人肺腑,寫景必定耳目一新。辭句脫口而出,沒有矯揉造作過分修飾的姿態(tài)。這是因?yàn)樗麄冇^察真切,了解深入呀!詩詞都是如此。用這個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古往今來的作者,應(yīng)該不會有大的偏差和失誤。

五七

人能于詩詞中不為美刺投贈之篇,不使隸事[145]之句,不用粉飾之字,則于此道已過半矣。

[譯文]

詩人能夠在詩詞中不寫贊美、譏刺、拜見贈答的篇章,不使用堆砌典故的句子,不使用華麗粉飾的詞藻,那么,對于創(chuàng)作之道已經(jīng)領(lǐng)悟大半了。

五八

以《長恨歌》之壯采,而所隸之事,只“小玉、雙成”四字[146],才有余也。梅村歌行[147],則非隸事不辦。白、吳[148]優(yōu)劣,即于此見。不獨(dú)作詩為然,填詞家亦不可不知也。

[譯文]

《長恨歌》文采壯美,但詩中所運(yùn)用的典故,只有“小玉、雙成”四個字,這是因?yàn)椴湃A綽綽有余。吳梅村的歌行,則不用典故就無法完成。白、吳二人孰優(yōu)孰劣,從這一點(diǎn)就可以看出。不單單寫詩是這樣,填詞的人也不可以不懂這一點(diǎn)。

五九

近體詩[149]體制,以五、七言絕句為最尊,律詩次之,排律最下。蓋此體于寄興言情,兩無所當(dāng),殆有韻之駢體文耳。詞中小令如絕句,長調(diào)似律詩,若長調(diào)之《百字令》《沁園春》等,則近于排律矣。

[譯文]

近體詩的體制,以五言、七言絕句為最高,律詩其次,排律最下。因?yàn)榕怕蓪τ诩耐斜扰d、抒發(fā)情感都不太適合,幾乎是有韻的駢體文。詞中的小令好像詩中的絕句,長調(diào)好像律詩,像長調(diào)的《百字令》《沁園春》等,就近似于排律了。

六〇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nèi),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nèi),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夢見。

[譯文]

詩人對于宇宙人生,必須能夠進(jìn)入其中,又必須能夠跳出其外。進(jìn)入其中,所以能夠描寫它。出乎其外,所以能夠觀察它。進(jìn)入其中,所以才會有生氣。出乎其外,所以才會有高致。美成能夠進(jìn)入而不能跳出,白石以下的詞人,對這兩點(diǎn)做夢也體會不到。

六一

詩人必有輕視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風(fēng)月。又必有重視外物之意,故能與花鳥共憂樂。

[譯文]

詩人必須有輕視外物的心態(tài),所以能夠把風(fēng)花雪月當(dāng)作奴仆來役使;又必須有重視外物的心態(tài),所以能夠與花鳥魚蟲同憂共樂。

六二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dú)守?!盵150]“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無為久貧賤,轗軻長苦辛。”[151]可謂淫鄙之尤。然無視為淫詞、鄙詞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詞人亦然。非無淫詞,讀之但覺其親切動人。非無鄙詞,但覺其精力彌滿。可知淫詞與鄙詞之病,非淫與鄙之病,而游詞[152]之病也?!柏M不爾思,室是遠(yuǎn)而。”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yuǎn)之有?”[153]惡其游也。

[譯文]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dú)守。”“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無為守窮賤,轗軻長苦辛?!笨梢哉f是淫蕩鄙俗到極點(diǎn)了,然而沒有人把它看作淫詞、俗詞,是因?yàn)榍楦姓鎸?shí)。五代、北宋的大詞人也是如此,他們不是沒有淫詞,但讀后卻只覺得親切動人;不是沒有俗詞,但讀后覺得精力飽滿。由此可以知道淫詞與俗詞的毛病,不在于淫蕩鄙俗,而在于虛假粉飾!對于“豈不爾思,室是遠(yuǎn)而”這樣的詩句,孔子批評說:“是沒有想念呀!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遙遠(yuǎn)呢?”這是厭惡它的言不由衷。

六三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贝嗽笋R東籬《天凈沙》小令也。[154]寥寥數(shù)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有元一代詞家,皆不能辦此也。

[譯文]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边@是元人馬東籬的《天凈沙》小令。寥寥數(shù)語,深得唐人絕句的美妙境界。元代所有的曲作家,都不能夠達(dá)到這種境界。

六四

白仁甫[155]《秋夜梧桐雨》劇[156],沈雄悲壯,為元曲冠冕。然所作《天籟詞》[157],粗淺之甚,不足為稼軒奴隸。豈創(chuàng)者易工,而因者難巧歟?抑人各有能與不能也?讀者觀歐、秦之詩遠(yuǎn)不如詞,足透此中消息。

[譯文]

白仁甫的《秋夜梧桐雨》雜劇,沉雄悲壯,是元雜劇的最優(yōu)秀作品之一。然而他所作的《天籟詞》,卻粗淺至極,連成為稼軒的奴仆都不夠資格。難道是創(chuàng)新者容易工致,因襲者難于精巧嗎?還是人各有擅長或不擅長的文體導(dǎo)致的呢?讀者看歐陽修、秦觀的詩歌遠(yuǎn)遠(yuǎn)不如他們的詞,足可以透露其中的奧秘。

宣統(tǒng)庚戌九月脫稿于京師定武城南寓廬

上架時間:2020-05-19 15:10:19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已經(jīng)獲得合法授權(quán),并進(jìn)行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j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