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第1章 自序

墻上的風景是一張臉,中年人,布滿細紋,可以想象早年的脆弱,但是現(xiàn)在類似巖石的圖案,片麻巖或頁巖。在河邊有水和無水的時候,我們看到某類相似的石頭,經(jīng)常會想到一些人,想到自己,有時甚至會在水中照一照。是的,這是你的臉或者我的臉,別人的臉。我們是否在懷念年輕時代?

不,這沒有意義,我早已接受自己。

我回憶,像回憶另一個人,另一個自己。

我回憶,不是因為懷念。

本書最早出版于2004年,2013年有過一次再版,這次列入安徽文藝出版社“當代名家精品珍藏”叢書是第三個版本。時間很快,一晃又5年了,一切都在加速。據(jù)說網(wǎng)上有個哲學流派就叫“加速主義”,與“賽博朋克”“烏力波”并稱三種思潮,而我所感到的時間加速卻與時髦的“加速主義”沒多大關(guān)系。毫無疑問,時間與空間都是文學的母題,兩者事實上有時就是一回事。

本書寫了北京,寫了時代或者說時間,兩者同樣難解難分。前不久,我在北京作代會上致閉幕詞說,無論你是從小生長在北京,還是半路來到北京,北京都會給予你神秘的東西,無可代替的東西,費解的說不清的東西,只要你有造化,北京會充分地保障你。莫斯科、紐約、巴黎、布宜諾斯艾利斯能給予你的,北京都能給予你。甚至,北京還有更為獨特的東西,現(xiàn)在就看你的造化了,所以,作為北京的作家越來越有一種責無旁貸的東西。

責任歸責任,必須也要同時看到:造化弄人,這是另一種向度思維。這一向度對個體而言同樣必不可少,同樣是寫作的秘密之一,因為說到底它也是人甚至是歷史的秘密之一。那個發(fā)言,我在結(jié)束時,借用了剛剛讀到不久印象極深的一段話:文學是什么?人們總是渴望清晰的回答,但世界又何其復雜。對此我有過很多彼此矛盾的說法,今天再添一個:大風能掀翻屋頂,但撕不破一只蝴蝶的翅膀。

文學就是這只蝴蝶的翅膀。

是的,文學就是這樣,它不是狂風,也不是狂風的對象,它是它自身,就像時間既攜帶著所有又是其自身一樣,本書也希望是這樣。

寧肯

2019年1月10日

品牌:安徽文藝
上架時間:2020-02-19 17:34:39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本書數(shù)字版權(quán)由安徽文藝提供,并由其授權(quán)上海閱文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