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第1章 前言

看胡適視頻,老先生笑容可掬,如秋月臨江般和藹颯爽,清雅極了,好看極了,也書生極了。胡適的聲音,我聽過,紀念北大創(chuàng)辦六十周年的致辭,聲色清正,說一口干凈的白話文,含蓄委婉,不見官腔,更無學究氣。

舊北大人說胡先生上課總要在紅樓那間最大的教室,講授字正腔圓,考據(jù)博洽,帶上許多幽默。胡適的口音我聽來,談不上字正腔圓,聲音似乎略帶沙啞,略帶疲倦,有著濃郁的中式情調。恰恰是略帶沙啞疲倦感的腔調,文化的分量上來了。

魯迅講演也好,剛性挺拔,三言兩語擊中要害,這是雜文修煉。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大先生在北京師范大學操場上露天演講?!妒澜缛請蟆犯笨S后刊登了一篇《看魯迅講演記》,說那天在學生自治會休息時,圍住魯迅的青年紛紛提問,有人說:“再在我們那兒公講一次吧,北方青年對您太渴望了!”他的回答是:“不能了,要走。大家盛意可感得很,我努力用功寫文章給諸位看好了,因為口頭說并不比文章能生色,看文章大家不要挨擠。”隨口幾句話,俏皮有之,幽默有之,這是民國人的風度、民國人的腔調。聽過講演的學生回憶,魯迅聲調平緩,不脫浙江口音,簡練沉著,像長輩為孩子們講滄海桑田的故事,與他叱咤風云、鋒芒畢露的雜文不一樣。

這兩年讀了很多中國古典文章,也讀了一些域外作品,越讀越深,心里還是不能忘情民國文人,到底是讀民國的文字長大的。人生年少時,窮村僻鄉(xiāng)偶見布衣長袍的魯迅、周作人、胡適、林語堂諸位文章,關懷前途崎嶇,受用至今。

都說人老了會念舊,人不老也念舊的,老人念舊事,我念舊人。深宵伏案,盡是線裝紙墨的暗香,滿心舊人,輕呼一聲,恍在咫尺,就著一壺清茶與他們秉燭夜談。

書中的人物,盡管無從相識,一篇篇寫下來的時候,內心卻覺得他們是一輩子的至交。舊人們離散得很遠了,煙水茫茫,故人何在,只有泛黃的老紙記載了曾經(jīng)鮮活的面容。時間之別,哪怕一秒,也是永離。

本書初名為《舊人錄》,終不甚滿意,五次三番,想了近十個書名,一無所得,末了索性用“民國的腔調”五字。腔調腔調,腔也調也。中國戲曲講究唱腔、講究聲調,腔調好壞是其評判標準,引申開來便是形容一個人的為人處世、性格、風格、品位。民國的腔調不單指腔調,更指民國文人的風格氣度、文章姿容。

與中國古典文學相比,民國人取得的成績不算多大,但行狀很可追慕。閱讀他們,重述他們,讓我從顧影自憐的小品文創(chuàng)作癡態(tài)中醒來,醒在不同人物的命運里,醒在不同人物的文字中。他們星光燦爛,我在草地上乘涼。

二〇一五年五月九日,合肥

品牌:安徽文藝
上架時間:2020-02-19 17:34:39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本書數(shù)字版權由安徽文藝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