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第1章 公共場所禮儀概述

公共場所是對社會公眾開放的活動空間。公用與共享構成了公共場所活動的基本特點。家庭活動與私密活動不同的是,在公共場所活動,每個人都需要講究公共道德,遵守公共規(guī)范。公共場所禮儀,就是根據(jù)公共活動的需要,對人們在公共活動空間中的行為舉止做出道德約束與秩序維護的文明規(guī)范。從根本上講,注重履行社會公德,自覺維護公共秩序,是公共場所禮儀的本質(zhì)要求。

一 講究公共場所禮儀有益于社會和諧

講文明,講禮儀,是文明社會進步和公民良好素質(zhì)的應有表現(xiàn)。在公共場所活動,一個人行為得體,舉止有禮,既可以為公眾創(chuàng)造出高品質(zhì)的生活環(huán)境,為樹立和諧文明的社會風氣做出貢獻,還可以為自己塑造良好的公眾形象。

01 公共場所禮儀體現(xiàn)著個人的社會公德心

公共場合,又叫公共場所,它所指的是可供全體社會成員進行各種活動的社會公用的公共活動空間。例如,街頭、巷尾、樓梯、走廊、公園、車站、碼頭、機場、商廈、衛(wèi)生間、娛樂場所、交通工具,等等。公共場合最顯著的特點,是它的公用性和共享性。它為全體社會成員所服務,是全體社會成員所進行社會活動的場所。公共場所禮儀,具體講指的就是人們置身于公共場合時,所應遵守的禮儀規(guī)范。它是社交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們在交際應酬之中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在公共場所講究禮儀,能突出體現(xiàn)個人的社會公德心。

社會公德,又叫社會公共道德或公德,它是人們在長期社會生活中,根據(jù)客觀需要形成的,用以維持公共生活秩序,調(diào)節(jié)人們在公共生活中相互關系的一種約定俗成的行為規(guī)范。它以種種秩序、規(guī)則維護著社會的穩(wěn)定和公共場合的良好秩序。公共場所禮儀屬于社會公德,并且以更為具體的形式和要求對其進行貫徹落實。遵守社會公德,就是要求人們在公共場合活動時,要有公德意識,要自覺、自愿地遵守、履行社會公德。不講社會公德,遵守公共場所禮儀將無從談起。

02 講究禮儀可以使交往更加和諧

在公共場所,和睦相處是一條重要的人際交往準則。形象佳者容易被人們所接納,所喜歡;形象不佳者則常常遭到冷遇。形象佳者每每能化險為夷,擁有機遇;形象不佳者則往往舉步維艱,困難重重。成功者要想保持優(yōu)勢,需注意良好形象的鞏固;失意者要想擺脫困境,也往往需從調(diào)整心態(tài)、重塑形象著手。

禮儀在公共場所的人際交往中以及整個社會生活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F(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給我們提供了廣闊的社交天地,人們突破了職業(yè)、年齡、性別、興趣的不同,不斷擴大交際的范圍。社會交際更是逾越地域的界限,走出一省一市,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現(xiàn)代社會需要人們廣泛地交際,同時也需要人們在社交之中展現(xiàn)自我、充實自我、發(fā)展自我。

公共場所禮儀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好幫手,它使大家在公共場合的相互交往中傳遞友好和善意。公共場所中人們的禮貌交往,表現(xiàn)了公眾相互間的尊敬和友善,反映了現(xiàn)代社會人們之間的和諧相處。當人們用“禮”規(guī)范自己在公共場所中的言行時,一方面,體現(xiàn)了自我的文明素養(yǎng)和良好人格;另一方面也激發(fā)了對方尊重的意識,共同營造出一個文明友好的氛圍?,F(xiàn)代社會的公共場所,人際之間接觸與交往的機會增多了,同時發(fā)生摩擦的概率也提高了。出行時的擁擠,休閑時發(fā)生的誤解,購物中的糾紛,等等。遇上這種情形,及時地禮讓他人,說上一句“對不起”,往往就能使矛盾化解。因此,要使整個社會更和諧,人際交往更順暢,就要從我做起、知禮懂禮、行禮講禮,讓禮儀以新的姿態(tài)融入到我們的社交生活之中。

Tips

以“禮”相待,是公共場所人際相處的首要條件,也是奠定人們友好往來的基礎,用禮儀來緩和不和的氣氛,彼此遵守公德,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和諧、順暢的社會環(huán)境。

03 講究公共場所禮儀,創(chuàng)造高品質(zhì)的生活

在公共場所,一個人行為得體、舉止有禮,不僅體現(xiàn)了他的文明素質(zhì),而且也體現(xiàn)了他的社會公德心。而一個人行為得體與否,關鍵在于其對禮儀禮節(jié)的了解與把握程度。在社會生活中,能夠較好地把握公共禮儀可以使人們之間的交往和諧、順暢、深入,進而為社會公眾創(chuàng)造一個高品質(zhì)的生活環(huán)境。

從社會教育的角度來看。社交禮儀是人的社會化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對它的學習與培養(yǎng),促進了人類文化的延續(xù)和文明水準的提高。一個具有良好文明素養(yǎng)的民族,必定是一個講禮儀、懂禮貌的民族?,F(xiàn)代社會,無論是政治的競爭、經(jīng)濟的競爭、軍事的競爭,還是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的素質(zhì)的競爭。人的文明素養(yǎng)程度與民族的未來發(fā)展密切相關。許多外商在國內(nèi)投資時,不僅重視廠房、資源、設施這些“硬件”環(huán)境,而且還十分重視企業(yè)員工優(yōu)良的品格、良好的禮貌及風度這些“軟件”環(huán)境。從某種意義上說,“軟件”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更為不易。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節(jié)”,往往是一個人文明修養(yǎng)水平的直觀反映。有人因注意小節(jié)獲得成功,也有人因不拘小節(jié)而宣告失敗。尤其是在公共活動中,個體形象代表著組織形象,因而個體形象的成敗得失也直接關聯(lián)到組織利益的成敗、得失。

國內(nèi)有一個生產(chǎn)醫(yī)療設備的廠家,準備和國外客商簽約長期合作。在雙方的業(yè)務洽談中,廠長通曉生產(chǎn)線行情,考慮問題縝密,給外商以精明能干的良好印象,雙方?jīng)Q定第二天正式簽約。由于時間尚充裕,廠長請外商到車間參觀,車間秩序井然,外商也感到滿意。不料,就在這時廠長突然感到喉嚨不適,本能地咳了一聲,接著到車間的墻腳吐了一口痰,然后連忙用鞋擦去,地上留下一片痰跡。第二天一早,翻譯送來了外商寫來的一封信,信中寫道:“尊敬的廠長先生,我十分佩服您的才智和精明,但是您在車間里吐痰的一幕使我徹夜難眠。恕我直言,一個廠長的衛(wèi)生習慣可以反映一家工廠的管理素質(zhì);況且,我們今后將生產(chǎn)的是用于治病的輸液管。貴國的成語說得好:人命關天!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否則,上帝會懲罰我的……”

“一口痰”吐掉了一次良好的合作機會,可見一個人的文明素養(yǎng)是多么的重要。

Tips

在社會交往中,一個人的舉手投足,是否擁有禮儀,能否講文明、懂禮貌,已成為衡量人們文明修養(yǎng)水平的尺度。因此,注重禮儀是一個提高文明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

周恩來十分重視個人形象和整個國家形象之間的關系。周總理每次接待外賓前,總要細心整理自己的儀容。周總理曾對身邊的工作人員明確指出:“我參加活動多,儀容是否整潔,國內(nèi)國外都會注意;給你們提個要求,我的衣服一定要能表現(xiàn)出中國人的面孔?!闭驗橹芸偫碜⒅刈约旱闹b配飾,形成了獨具魅力的個人形象,在世界面前為中國人民爭了光。

一個組織的文明程度是與組織內(nèi)員工的文明程度密切相關聯(lián)的,它依賴于每個員工對文明禮儀的學習和修養(yǎng)。組織內(nèi)員工通過禮儀的學習,用禮儀觀念滋潤心靈,用禮儀準則規(guī)范言行,可以提高組織的整體文明水準。

二 公共場所禮儀的基本準則與基本要求

講禮儀,重修養(yǎng),體現(xiàn)在人們?nèi)粘I钪械姆椒矫婷妗S绕涫窃诠矆龊喜涣私舛Y儀規(guī)范、不注意個人形象、不遵守公共秩序,都是缺乏文明教養(yǎng)的失禮行為。我們在公共場所與眾多的陌生人交往,同樣也要注重人際交往的禮儀。尤其是在車站、劇院、體育館、旅游景點、學校、圖書館等公共場所,應以禮而行,考慮他人的利益與需求,維護良好的公共秩序,只有這樣,才能處處展現(xiàn)出高素質(zhì)的文明禮儀素養(yǎng)。

01 講究公共場所禮儀的基本準則

學習、應用公共場所禮儀,應當掌握好以下幾條基本準則。

注重形象

人的儀表、服飾、言談、舉止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禮貌修養(yǎng)與氣質(zhì),是樹立自我形象的第一因素。在公共場所活動時做到穿著得體,儀容整潔,舉止文雅,談吐風趣,就會得到他人的贊許,同時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因此,在公共場所,每個人都應當充分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和舉止,向他人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

相互尊重

相互尊重,就是人們在公共場所活動中既要自尊、自重,又要尊重對方;既不強己所難,又不強人所難,做到平等相待。尊重,包括多方面的內(nèi)容,如:尊重他人的利益、權利、責任、人格、觀念、情感、意向、選擇等。

合乎規(guī)范

沒有規(guī)范,公共活動就會各行其是,就會秩序混亂。在一個沒有令大家可以認同和接受的行為準則的場合中,社會活動正常、健康地進行,和諧、融洽、氛圍的形成和良好關系的建立與發(fā)展都必受到影響。公共場所的制度規(guī)范表現(xiàn)為種種形式和規(guī)定,其中都有著深厚、豐富的法律、道德、倫理、宗教、美學等方面的文化內(nèi)涵和依據(jù)。因此,對于公共場所中的制度規(guī)范,我們不僅應當在行為方式上給予尊重和遵守,更應該努力學習和加深理解,領悟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與依據(jù)。這樣,在公共場合中自我約束,言行舉止、待人處事會更文明、更得體、更從容自如,從而展示出自己更好的形象和魅力。

角色恰當

在公共場所的活動中,由于每個人在地位、分工、作用、年齡、性別、學識、閱歷、職業(yè)等各個方面的客觀差異,大家實際上都處于一定的社會角色與地位。每一個人只有清醒地意識并且準確地理解自己的角色應該有的作用及言行舉措,才有可能得體地處理好與其他社會角色的相互關系。這就要求人們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謹慎精確、自然得體地扮演好應有的角色,面對不同的社交對象,根據(jù)不同的相互關系,善于及時、靈活、巧妙、自然地轉(zhuǎn)換角色。

寬容為懷

在公共場所人與人的交往中,由于個性的差異以及思想、觀點、行為方式等方面的原因,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對此,應強調(diào)心胸開闊、心平氣和、謙遜自愛;對他人應多理解、少猜疑,多為他人著想,真誠待人,從善如流。

Tips

在公共場所,他人的行為只要不構成對自己根本性損害和威脅,不構成對社會的不良影響,都應當給予理解和寬容,而不應對他人的行為橫加指責。

02 保持儀表整潔,講究個人衛(wèi)生

在公共場所,每一個人都應當講究儀表和形體禮儀。儀表整潔地出現(xiàn)在公共場所,不僅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儀表不潔會在視覺上給人以不愉快的感覺。雖然,有些人是因為不可避免的原因(如工作環(huán)境惡劣、衛(wèi)生條件差等)導致如此,但在大部分境況下,這種情況是可以避免的。儀表不潔不僅會影響他人的情緒,也會令你在他人眼中顯得缺乏修養(yǎng)。

同時,在公共場所還要講究衛(wèi)生,包括個人衛(wèi)生和公共衛(wèi)生兩方面。講究衛(wèi)生既是個人身體健康的需要,也是對社會環(huán)境和公共場所應有的關心和責任。

公共場所要維護個人形象,維護公共環(huán)境,講究公共環(huán)境禮儀,首先要求每一個人要有一個清潔的儀表。儀表的清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面容清潔

首先,要每日早晚洗臉,清除附在面部的污垢、汗?jié)n等不潔之物。為了養(yǎng)護面容,平日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以保持足夠的水分,防止皮膚粗糙、干燥。夏季要及時擦去臉上的汗,不要讓其淌在臉上。冬天在外出前要擦好潤膚產(chǎn)品,以便保護肌膚。

其次,要保持鼻子清潔。出入公共場所前,最好檢查一下自己的鼻毛是否過長,以免有礙觀瞻。如鼻毛過長應用小剪刀剪短,但不要去拔。保持鼻腔的清潔,不要用手去摳鼻孔,尤其是在公共場合,這樣做既不文雅,又不衛(wèi)生。

最后,男性要保持胡須清潔。我國當代風俗,男子不蓄胡須,所以若不是老人或職業(yè)上的特殊需要,都不要蓄胡須,男士每日要把胡子刮干凈。特別要指出的是,不可以當眾剃須。公共場所一般不提倡留長發(fā)、蓄胡須。

口腔清潔

保持牙齒清潔,要堅持早晚刷牙。常規(guī)的牙齒保潔應做到三個“三”,即三頓飯后都要刷牙;每次刷牙的時間不少于三分鐘;每次刷牙的時間應在飯后三分鐘內(nèi)。

口腔異味影響交際,必要時可以用口香糖來減少口腔異味。但在正式場合嚼口香糖是不禮貌的,與人交談時,也應避免。每日早晨起床,應空腹飲一杯淡鹽水,平時多飲一些淡茶。

頭發(fā)清潔

應該養(yǎng)成周期性洗發(fā)的習慣,一般每周洗二至三次即可。易出油的頭發(fā)應該兩天洗一次,干性的頭發(fā)洗頭間隔時間可稍長一些。洗前先將頭發(fā)梳理通順,濕潤后用洗發(fā)用品輕揉,最后沖洗干凈。

初秋,往往會出現(xiàn)頭皮屑增多、脫發(fā)、斷發(fā)的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一個夏季強烈陽光的輻射,風吹、汗?jié)n等使頭發(fā)正常生長受到影響。所以在入秋前對頭發(fā)要精心保養(yǎng),可補充一些營養(yǎng)護發(fā)素等。如發(fā)現(xiàn)發(fā)尖分叉,就必須及時修剪。

手的清潔

在交際活動中,手占有重要的位置。接待客人時,我們通常以握手的禮節(jié)來表示對客人的歡迎,然后再伸出手遞送名片等,客人總是先接觸到我們的手,形成第一印象。通過觀察手,可以判斷出一個人的修養(yǎng)與衛(wèi)生習慣,甚至對生活的態(tài)度。因此,應經(jīng)常清洗自己的手,修剪指甲。手的清潔與一個人的整體形象密切相連,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但在任何公眾的場合修剪指甲,都是不文明、不雅觀的舉止。

身體清潔

講究個人衛(wèi)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要求身體勿帶異味。常常洗澡是必要的,尤其是參加一些正式活動之前一定要洗澡。如果有“狐臭”,應及時治療,避免在公務交往中引起交往對象的反感。有些人喜歡使用香水,走到哪里香到哪里,如果香味過濃也是不禮貌的,所以在公共場所使用香水也要適度。

Tips

出入公共場所基本的形象要求是:

·整齊清潔。就是要干凈、整潔、衛(wèi)生、不邋遢、不猥瑣、不臟不亂。

·樸實莊重。就是要樸素踏實,端莊持重,不奢華,不輕浮,不隨便。

·溫和親切。就是要善于接近人,隨和寬宏,適度得體,不怪僻,不古板,不偏執(zhí)。

·干練利索。就是要精明強干,靈活敏捷,周到嚴謹,利落爽快,不窩囊,不拖沓。

03 遵守公共秩序,維護公共環(huán)境

在公共場合,禮儀規(guī)范一個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自覺遵守公共秩序,以文明的舉止維護好公共環(huán)境。在這方面應當遵守的禮儀規(guī)范有這樣幾條:

自覺排隊

首先,排隊的基本順序是:先來后到,依次而行。排隊時,一定要遵守并維護這一秩序,不僅要自己做到不插隊,而且還要做到不讓自己的任何熟人插隊。在排隊時,別人都在焦急等待長長的隊伍慢慢變短,你卻公然加塞兒。這種蠻橫、不講理的做法是無法讓人服氣的。排隊加塞兒也許是因為事情緊急,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令人難以接受的。這種行為破壞了正常的秩序,侵犯了他人的權利,在排隊的高峰期,尤其容易引起眾怒。

其次,需要排隊的時候,就要保持耐心,自覺地排隊等候,不要起哄、擁擠、不排隊或破壞排隊。排隊自覺與否雖系區(qū)區(qū)小節(jié),但卻能反映人格的一個側(cè)面。排隊時應按照先后順序進行排列,按照規(guī)定站在指定區(qū)域。排隊時應禮貌對待前后左右的人,防止沖撞。

最后,保持適當間隔。在排隊時,大家均應緩步而行,人與人之間最好要保持一米左右的間隔,至少也不能一個人緊挨著另一個人,前胸貼著后背。否則會讓人很不舒服,甚至會影響他人所辦的事情。比方說,在排隊打公用電話、在銀行柜臺或ATM機上存錢、取錢時,后面的人要是與前面的人貼得過緊,就有可能使前面的人感到很不舒服,或是心生戒備。

不要妨礙他人

與私人交際有所不同,人們置身于公共場合時,或為過客,或為休閑,或為生活需求,不一定要與其他人打交道。而在實際上,人們在公共場合所面對的,往往也多半是一些自始至終不會與自己發(fā)生正面接觸的人。不妨礙他人的原則,就是對人們在公共場合面對他人時的行為的具體規(guī)范。它的基本含義是:在公共場合,每個人都應當有意識地檢點、約束自己的個人行為,并盡一切可能,自覺防止自己的行為影響、打擾、妨礙到其他人。

維護公共環(huán)境

公共場所是許多人聚集來往的場所,環(huán)境的保持尤為重要。

首先,在公共場所不要隨地吐痰、亂扔紙屑和瓜果皮核、隨意吸煙等,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其次,在公共場所,要使用文明用語,特別是在購物、用餐、詢問時要使用文明語言,以免由于語言粗魯使雙方發(fā)生糾紛或毆斗。

最后,在公共場所應竭力保持安靜的環(huán)境。在諸如展覽館、影劇院、圖書館之類的場所,人際交往可更多地借助體勢語言來傳遞信息。維護整潔、文明、安靜的環(huán)境,既體現(xiàn)了對他人的尊重,也體現(xiàn)了自我的文明修養(yǎng)。

禮儀禁忌:

在公共場所,應糾正下列一些不文明的舉止。

·隨便吐痰。如果你要吐痰,就把痰吐在紙巾里,丟進垃圾箱,或去洗手間吐痰,但不要忘了清理痰跡和洗手。

·隨手扔垃圾。隨手扔垃圾是應當受到譴責的、必須制止的最不文明的舉止之一。

·當眾嚼口香糖。有些人必須嚼口香糖以保持口腔衛(wèi)生,那么,應當注意在別人面前的形象。咀嚼的時候閉上嘴,不能發(fā)出聲音。并把嚼過的口香糖用紙包起來,扔進垃圾箱。

·當眾挖鼻孔或掏耳朵。有些人習慣用小指、鑰匙、牙簽、發(fā)夾等當眾挖鼻孔或者掏耳朵,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尤其是在餐廳或茶坊,別人正在進餐或飲茶,這種不雅的小動作往往令旁觀者感到非常惡心。

·當眾撓頭皮。頭皮屑多的人,往往在公眾場合忍不住頭皮發(fā)癢而撓起頭皮來,頓時皮屑飛揚四散,令旁人大感不快。特別是在莊重的場合,很難得到別人的諒解。

·在公共場合抖腿。有些人坐著時會有意無意地雙腿顫動不停,或者讓蹺起的腿像鐘擺似的來回晃動,而且自我感覺良好以為無傷大雅。其實這不是文明的表現(xiàn),也不是優(yōu)雅的行為。

·當眾打哈欠。在交際場合,打哈欠給對方的感覺是:你對他不感興趣,表現(xiàn)出很不耐煩了。因此,如果你控制不住要打哈欠,一定要馬上用手蓋住你的嘴,跟著說:“對不起。”

04 注意禮讓他人,保持適度距離

在公共場所禮讓他人的具體要求有以下幾點。

女士優(yōu)先

女士優(yōu)先是國內(nèi)外社交的一條通用規(guī)則,特別是西方社會,是否遵循“女士優(yōu)先”的社交規(guī)則,成為了評價一個男士是否有紳士風度的首要標準。因此在公共場所中作為男士應自覺遵守“女士優(yōu)先原則”。女士優(yōu)先的意思就是在一般公共場合,每一名男士都有義務主動自覺地尊重、關心、照顧和保護女性,幫助女性解決她所遇到的困難和麻煩。比如出入公共場所、上下電梯時,男士應請女士先行,自己隨后。乘坐交通工具時,也應主動給女士讓座。

彼此謙讓

在公共場所中,在與人接觸時,即使是一位素昧平生的人,也要相互體諒,友好相待。

公共場所人來人往、比肩接踵,橫沖直撞、旁若無人是不合禮儀的。如果大家不互相禮讓,就會發(fā)生頂撞、踩踏的現(xiàn)象,若遇到人群擁擠的場合,還有可能造成對他人的傷害。不懂得禮讓,如果不慎將別人攜帶的貴重物品撞落或損壞,則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引發(fā)口角。因此,出入公共場所時在遵守規(guī)則的前提下,還應懂得相互禮讓,這樣于人于己都方便。

主動讓座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座位的選擇有其特殊性,需加以注意。

一是要對號入座。路途較長的公共交通工具,一般按座售票,對號入座。乘坐時,不要亂坐其他人的座位,也盡量不要找人換座位。

二是要主動讓座。與尊長、女士、來賓一同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請其優(yōu)先入座,或請其就坐于較好的位置,比如靠前、靠窗、面向前方的位置。遇到老人、病人、殘疾人、孕婦、抱小孩的人,也應主動讓出自己的座位,切勿視而不見。當他人為自己讓座時,應立即道謝。不要自認為理所應得,而一語不發(fā)。

三是要留出特殊座位。在不少公共汽車的前門附近,或中門附近,都有專門為老、弱、病、殘、孕預備的特殊用座。這些座位即使空著,也不應去坐,更不能假冒身份去混座位坐。

四是不要隨處亂坐。在公共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上除座位外不宜隨處亂坐。比如庫門、扶手、駕駛室等處,均不宜就坐。擠坐他人座位,也為不當之舉。

Tips

在人群擁擠的地方要有秩序地通過,如不小心撞到別人或踩了別人的腳,應主動道歉。

如果是別人踩了自己的腳或碰掉了自己的東西,應表現(xiàn)出良好的修養(yǎng)和自制力,切不可口出惡言、厲聲責備。

保持距離

在公共場合,應當注意隨時與其他人保持適當?shù)木嚯x。現(xiàn)代禮儀觀點認為:人際距離在公共場所中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不僅反映著彼此之間關系的現(xiàn)狀,而且也體現(xiàn)著其中一方,尤其是保持某一距離的主動者對另一方的態(tài)度、看法,所以對此不可馬虎大意。

在公共場所與人交往,要注意保持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會有所不同,例如北美人的空間距離就較南美人的空間距離遠一些。我國一般人口密度較高,空間距離相對要小。但在公共場合也要盡量與他人有一米的空間距離,并要隨當時在場人員的疏密而定。如果進入了他人的空間距離之中,會使人心緒不安,滋生焦躁。而注意保持與人的空間距離,既尊重了他人的權利與需求,也是自尊自愛的表現(xiàn)。當然,如果在公共場所出現(xiàn)特別擁擠的場合,就不要刻意追求保持空間距離,而應從實際出發(fā),寬容體諒,隨和處事。

05 注意語言規(guī)范,多用謙語和敬語

在公共場所中,無論是見面時的稱呼、介紹,還是相互間的交談等,都要注意語言規(guī)范,恰到好處地營造出交際中友好、親切、和諧的氣氛。

在公共場合通?!跋壬笔菍δ行猿赡耆说淖鸱Q,“夫人”是對已婚婦女的尊稱,“女士”是對一般婦女的尊稱,“小姐”是對未婚女子的尊稱,不可混淆。而對長輩要使用敬稱,不可無禮。打交道時,稱謂更要特別注意,不可貿(mào)然稱呼對方或用語粗魯與對方打招呼,這是不文明、失禮的表現(xiàn)。如果在非正式場合,或者大家都是同齡人,則可不必拘泥禮節(jié),講究稱呼,只需稱名道姓即可。

每個人在社會交往中,都希望在社會地位、人格、才能等方面受到他人的尊重。這種渴求尊重的心理,又常集中表現(xiàn)在對稱呼的重視上。因此,日常社交活動中,我們要善于得體地使用謙稱和敬稱。自謙而敬人,禮在其中。

自謙和敬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盡管日常生活中謙語使用不多,但其精神無處不在。只要你在日常用語中表現(xiàn)出你的謙虛和懇切,人們自然會尊重你。使用謙語和使用敬語是一樣的,兩者都體現(xiàn)了說話者本身的文明修養(yǎng),在人際交往中都是很有必要的。

謙語也可以稱為“謙辭”,與敬語相對,是向人表示謙恭和自謙的一種言辭。謙語最常見的用法是在別人面前謙稱自己和自己的親屬。例如,稱自己為“愚”“家嚴、家慈、家兄、家嫂”等。

日常生活中,說話時會有許多口頭“敬語”,我們可以用來表示對人尊重之意?!罢垎枴庇腥缦抡f法:借問、動問、敢問、請教、指教、見教、討教、賜教等。“打擾”有如下詞匯:勞駕、勞神、費心、煩勞、麻煩、辛苦、難為、費神、偏勞等委婉的用詞。如果在語言交際中,我們可以記得使用這些詞匯,那么相互間一定可以形成一種親切友好的氣氛。

在社交場合,敬語使用錯誤會非常難堪。例如,如果你請別人為你服務時,一定要加上“請”或“某先生”。在交談中,稱呼對方的父母,應該說“伯父”“伯母”,直接說“你爸爸”“你媽媽”當然也可以,但缺乏高雅的氣質(zhì)。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是不應該忽略這些細節(jié)的。很多時候,同樣一個意思,講法不同,給人的感受就會不一樣的。

Tips

語言文明看似簡單,但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多加學習,加強修養(yǎng),使我們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揚光大。

06 禮待老者、弱者,關心殘疾人

每個人都會變老,變得虛弱、變得脆弱;同樣,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幼年時期,嬌嫩而需要關懷。在公共場所老幼都應是公眾禮敬和關懷的對象。推人及己、推己及人,學會換位思考既是我們對他人的尊重和我們?nèi)找娉墒斓囊粋€標志,也是我們良好道德修養(yǎng)的一種體現(xiàn)。無怪乎先賢孟子在描述他想象中的理想社會時講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至理名言。

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自覺地給老、幼、病、殘、孕等弱者讓出座位;在擁擠的人流中時,應小心地保護自己身邊的老、幼、病、殘、孕等弱者;在要上下電梯、樓梯的時候,應禮貌地向老、幼、病、殘、孕等弱者伸出援助之手,禮讓身邊的老、幼、病、殘、孕。當這一切變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的時候,我們的社會生活就會更加和諧、美好。

老、弱、病、殘、孕屬于社會弱勢群體,我們在公共場所活動中不可避免地會與他們交往。因此,必須注意一些日常的交往禮儀,否則很容易傷害他們。

·在公共場所不要用好奇或鄙視的目光看待有缺陷的人。

·對有缺陷的人應主動幫助。

·對比較敏感的人,不要刻意指出其缺陷。

不要用異樣眼光看待老、幼、病、殘、孕者

在各種公共場合遇到老、幼、病、殘、孕時,都不能顯出很好奇的樣子上下打量人家的身體,更不能長時間地盯著人家看,以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交談時應注意用詞

與老、幼、病、殘、孕者交談,一般情況下不要涉及對方的隱私,在談話中也不應該出現(xiàn)與談話內(nèi)容無關的詞語,若是不得已,應婉轉(zhuǎn)地表達。和平常人談話一樣,根據(jù)對方的興趣,話題可以寬泛一些,天文、地理、歷史、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都可以,使他們感到談話者并沒有另眼看待他們。若是談話內(nèi)容涉及弱勢群體的事情時,談話內(nèi)容一般要有所限制。

幫助老、幼、病、殘、孕者時應注意方式方法

老、幼、病、殘、孕者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他們比正常人更需要別人關心、幫助、支持和鼓勵。這樣,才能使他們看到人生的價值,感到社會的溫暖。但幫助他們應注意方式方法。特別是在幫助別人之前必須經(jīng)得對方的同意,尤其是殘疾人一般都很好強,不希望得到別人的憐憫,他們認為別人的憐憫對他們的自尊心是一種傷害。例如,要幫助一個坐著輪椅的殘疾人經(jīng)過一段不平坦的道路時,應該上前恭敬地跟他說明你的身份,并溫和地征求對方意見,“我推你過去好不好?”得到對方同意后方能推他過馬路。如果得不到殘疾人的同意就幫助他,很有可能會遭到拒絕,自己也很尷尬。

與使用輪椅的殘疾人的交往禮儀

不要輕易、隨意幫助使用輪椅的殘疾人,只有在他推動輪椅特別費力時,才需要你的幫助。

使用輪椅的殘疾人把輪椅看作身體的一部分或者身體的延伸,因此,不要隨便碰輪椅,也不要靠著輪椅。如果輪椅空著,不要去坐它,也不要隨便挪動它,這可能使輪椅的使用者心里感到恐懼與慌張。

如果你要與坐在輪椅上的殘疾人講話,最好自己也坐下。如果當場沒有坐椅,那么你應該蹲下,眼睛平視對方,替對方想一想。他一直抬頭看著你,是很不舒服的。

與盲人交往的禮儀

盲人也想盡量獨立自主,當你確認一個盲人需要幫助時,再過去幫助他。幫盲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他是看不見的,你應該把手給他,讓他感到實在的依靠。

注意不要與導盲犬有接觸,也不要試圖對它說話。不要移動盲人生活區(qū)的任何東西,如果你確定需要移動,也應用完之后把它們放回原處。讓座給盲人的時候,要把他的手放在椅背上。

如果盲人伸手要與你相握,你一定要與他握手。如果你的手占著,先跟他講一下。如果你主動與他握手,伸手的同時應說一句:“握個手吧。”

上架時間:2019-11-19 18:29:59
出版社:吉林教育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jīng)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