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醒世恒言·伍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張廷秀逃生救父(1)
刀事由天莫強求,何須苦苦用機謀。
飽三餐飯常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后頭。
話說國朝自洪武爺開基,傳至萬歷爺,乃第十三代天子。
那爺爺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zhèn)€朝無幸位,野沒遺賢。內中單表江西南昌府進賢縣,有一人姓張名權,祖上原是富家,報充了個糧長。那知就這糧長役內壞了人家,把房產陸續(xù)弄完。傳到張權父親,已是寸土不存,這役子還不能脫。間壁是個徽州小木匠店。
張權幼年間終日在那店門首閑看,拿匠人的斧鑿學做,這也是一時戲耍。不想父母因家道貧乏,見兒子沒甚生理,就送他學成這行生意。后來父母亡過,那徽州木匠也年老歸鄉(xiāng),張權便頂著這店。因做人誠實,盡有主顧,苦掙了幾年,遂娶了個渾家陳氏。夫妻二人將就過日。怎奈里役還不時纏擾。張權與渾家商議,離了故土,搬至蘇州閶門外皇華亭側邊開個店兒,自起了個別號,去那白粉墻上寫兩行大字,道:“江西張仰亭精造堅固小木家火,不誤主顧?!?
張權自到蘇州,生意順溜,頗頗得過。卻又踏肩生下兩個兒子。常言道的好:只愁不養(yǎng),不愁不長。不覺已到七八歲上。送在鄰家一個義學中讀書。大的取名廷秀,小的喚做文秀。這學中共有十來個孩子,止他兩個教著便會。不上幾年,把經書讀的希爛??纯赐⑿汩L成一十三歲,文秀一十二歲,都生得眉目疏秀,人物軒昂。那時先生教他學做文字,卻就學布局練格,琢句修詞。這張權雖是手藝之人,因見二子勤苦讀書,也有個向上之念。
誰想這年一秋無雨,做了個旱荒,寸草不留。大戶人家有米的,卻又關倉遏糶。只苦得那些小百姓,若老若幼,餓死無數(shù)。官府看不過,開發(fā)義倉,賑濟百姓。關支的十無三四,白白的與吏胥做了人家。又發(fā)米于各處寺院煮粥救濟貧民,卻又把米侵匿,一碗粥中不上幾顆米粒。還有把糠秕木屑攪和在內,凡吃的俱各嘔吐,往往反速其死。上人只道百姓咸受其惠,那知恁般弊竇,有名無實。正是:任你官清似水,難逃吏滑如油。
且說張權因逢著荒年,只得把兒子歇了學,也教他學做木匠。二子天性聰明,那消幾日,就學會了,且又做得精細,比積年老匠更勝幾分。喜得張權滿面添花。只是木匠便會了,做下家火擺在門首,絕無人買。不勾幾時,將平日積下些小本錢,看看摸盡,連衣服都解當來吃在肚里。張權心下著忙,與渾家陳氏商議,要尋個所在趁工幾時,度過荒年,再作區(qū)處。出去走了幾日,無個安身之地,只得依先在門首磨打家火,眼巴巴望個主顧來買。
一日,正當午后,只見一人年紀五十以上,穿著一身細絹衣服,后邊小廝跟隨,在街上踱將過去。忽抬頭看見張權門首擺列許多家火,做得精致,就停住腳觀看。張權瞧見,便放下手中生活,上前招架道:“員外要甚家火?里面請看?!蹦侨俗呱想A頭:問道:“這些家火都是你自己做的么?”張權道:“盡是小子親手所造。木料又干又厚,工夫精細,比別家不同。
若是作成小子,情愿奉讓加一?!蹦侨说溃骸拔屹I到不要買,問你可肯到人家做些家火么?”張權道:“這也使得。不知尊府住在何處?要做甚家火?”那人道:“我家住在專諸巷內天庫前,有名開玉器鋪的王家。要做一副嫁妝,木料盡多,只要做得堅固、精巧。完了嫁妝,還要做些卓椅書櫥等類。你若肯做時,再揀兩個好副手同來。”張權正要尋恁般所在,這卻不是天賜其便?乃答道:“多承員外下顧,不知還在幾時動手?”
那人道:“你若有工夫,就是明日做起?!睆垯嗟溃骸凹热绱?,明日小子早到宅上伺候便了?!闭f罷,那人作別而去。
你道那人是何等樣人物?元來姓王名憲,積祖豪富,家中有幾十萬家私。傳到他手里,卻又開起一個玉器鋪兒,愈加饒裕。人見他有錢,都稱做王員外。那王員外雖然是個富家,做人到也謙虛忠厚,樂善好施。只是一件,年過五旬,卻沒有子嗣。渾家徐氏,單生兩個女兒:長的喚做瑞姐,二年前已招贅了個女婿趙昂在家;次女玉姐,年方一十四歲,未有姻事,生得人物聰明,姿容端正。王員外夫婦鐘愛猶勝過長女。
那趙昂元是個舊家子弟,王員外與其父是通家好友。因他父母雙亡,王員外念是故人之子,就贅入為婿,又與他納粟入監(jiān),指望讀書成器。誰知趙昂一納了監(jiān)生,就擴而充之起來,把書本撇開,穿著一套闊原,終日在街上搖擺,為人且又奸狡險惡。見王員外沒有兒子,以為自己是個贅婿,這家私恰像板榜上刊定是他承受,家業(yè)再沒統(tǒng)移的了。遇著個老婆卻又是個不賢慧的班頭,一心只向著老公。見父母喜歡妹子,恐怕也贅個女婿,分了家私,好生妒忌。有《贅婿詩》說得好:入家贅婿一何癡!異種如何接本枝?
兩口未曾沾孝順,一心只想霸家私。
愁深只為防甥舅,念狠兼之妒小姨。
半子虛名空受氣,不如安命沒孩兒。
話分兩頭。且說張權正愁沒飯吃,今日攬了這大樁生意,心中好不歡喜!到次日起來,弄了些柴米在家,分付渾家照管門戶,同了兩個兒子,帶了斧鑿鋸子,進了閶門,來到天庫前。見個大玉器鋪子,張權約莫是王家了,立住腳正要問人時,只見王員外從里邊走將出來。張權即忙上前相見。王員外問道:“有幾個副手在此?”張權道:“止有兩個?!?
便教兒子過來見了王員外。弟兄兩人將家火遞與父親,向前深深作揖。王員外還了個半禮,見是兩個小廝,便道:“我因要做好生活,故此尋你,怎么教這小廝家來做?”張權正要開言,廷秀上前道:“自古道:‘后生可畏。’年紀雖小,手段不校且試做來看,莫要就輕忽了人?!蓖鯁T外看見二子人物清秀,且又能言快語,乃問道:“這兩個小廝是你甚人?”張權道:“是小子的兒子?!蓖鯁T外道:“你到生得這兩個好兒子!”張權道:“不敢,只是沒飯吃?!蓖鯁T外道:“有了恁樣兒子,愁甚沒飯吃!隨我到里邊來。”
當下父子三人一齊跟進大廳。王員外喚家人王進開了一間房子,搬出木料,交與張權,分付了樣式。父子三人量畫定了,動起斧鋸,手忙腳亂,直做到晚。吃了夜飯,又要個燈火,做起夜作,半夜方睡。一連做了五日,成了幾件家火,請王員外來看。王員外逐件仔細一觀,連聲喝采道:“果然做得精巧!”
他把家火看了一回,又看張權兒子一回。見他弟兄兩個,只顧做生活,頭也不抬,不覺觸動無子之念,嘿然傷感。走入里邊,坐在房中一個墻角邊,兩個眉頭蹙做一堆,骨嘟了嘴,口也不開。渾家徐氏看見恁般模樣,連問幾聲,也不答應。急走到外邊來,問員外適才與誰惹氣。都說才看了新做的家火進來,并不曾與甚人惹氣。
徐氏問明白了,又走到房里,見丈夫依舊如此悶坐,乃上前道:“員外,家中吃的盡有,穿的盡有,雖沒有萬貫家私,也算做是個財主。況今年紀五十之外,便日日快活,到八十歲也不上三十年了。著甚要緊,恁般煩惱!”王員外道:“媽媽,正為后頭日子短了,因此煩惱。你想我辛勤了半世,掙得這些少家私,卻不曾生得個兒子,傳授與他,接紹香煙。就是有兩個女兒,縱養(yǎng)他一百來歲,終是別人家媳婦,與我毫沒相干。
譬如瑞姐,自與他做親之后,一心只對著丈夫,把你我便撇在腦后,何嘗牽掛父母,著些疼熱!反不如張木匠是個手藝之人,看他年紀還小我十來年,到生得兩個好兒子,一個個眉清目秀,齒白唇紅,且又聰明勤謹,父子恩恩愛愛,不教而善。適才完下幾件家火,十分精巧,便是積年老手段,也做他不過。只可惜落在他家,做了木匠。若我得了這樣一個兒子,就請個先生教他讀書,怕不是聯(lián)科及第,光耀祖宗。”
徐氏見丈夫煩惱,便解慰道:“員外,這也不難!常言道:著意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陰。既張木匠兒子恁般聰明俊秀,何不與他說,承繼一個,豈不是無子而有子?”王員外聞言,心中歡喜道:“媽媽所見極是!但不知他可肯哩?”當夜無話。
到次日飯后,王員外走到廳上。張權上前說道:“員外,小子今晚要回去看看家里,相求員外借些工錢,買辦柴米,安頓了敝房,明日早來?!蓖鯁T外道:“這個易處!我有句話兒問你。”張權道:“不知員外有甚分付?”王員外道:“兩位令郎今年幾歲?叫甚名字?”
張權道:“大的名廷秀,年十四歲了;小的名文秀,年十二歲了。”王員外道:“可識字么?”張權道:“也曾讀過幾年書。只為讀書不起,就住了,字到也識的?!蓖鯁T外道:“我欲要承繼大令郎為子,做個親家往來,你可肯么?”張權道:“員外休得取笑!小子乃手藝之人,怎敢仰攀宅上!小兒也沒有恁樣福分?!?
王員外道:“何出此言!貧富那個是骨里帶來的?你若肯時,就擇個吉日過門。我便請個先生教他。這些小家私好歹都是他的了?!睆垯嘁娡鯁T外認真要過繼他兒子,滿面堆起笑來道:“既承員外提拔小兒,小子怎敢固辭。今晚且同回去,與敝房說知。待員外擇日過門罷。”
王員外道:“說得是。”進來回覆了徐氏,取出一兩銀子工錢,付與張權。到晚上領著二子,作別回家。陳氏接著,張權把王員外要過繼兒子一事,與渾家說知。夫妻歡天喜地。就是廷秀見說要請先生教他讀書,也甚欲得。
話休絮煩。王員外揀了吉日,做下一身新衣,送來穿著。
張權將廷秀打扮起來,真?zhèn)€人是衣妝,佛是金妝,廷秀穿了一身華麗衣服,比前愈加豐采,全不像貧家之子。當下廷秀拜別母親,作辭兄弟。陳氏又將言訓誨,教他孝順親熱,謙恭下氣。廷秀唯唯。雖然不是長別,母子未免流淚。張權親自送到王家。只見廳上大排著筵席,親朋滿座。
見說到了,盡來迎接。到廳與眾親戚作揖過了,先引去到拜過家廟,然后請王員外夫婦到廳上坐了,廷秀上前四雙八拜,又與趙昂夫婦對拜,又到里邊與玉姐相見。其余內外男女親戚,一一拜見已畢,入席飲酒。就改名王廷秀。與玉姐兩下同年,因小兩個月,排行三官。廷秀在席上謙恭揖讓,禮數(shù)甚周,親友無不稱贊。內中止有趙昂夫婦心中不悅。當日大吹大擂,鼓樂喧天,直至更余而散。
次日,張權同著次子來謝過了王員外,依先到大廳上去做生活。王員外數(shù)日內便聘了個先生到家,又對張權說道:“二令郎這樣青年美質,豈可將他埋沒,何不教他同廷秀一齊讀書,就在這里吃現(xiàn)成茶飯?”張權道:“只是又來相擾,小子心上不安?!蓖鯁T外道:“如今已是一家,何出此言!”自此文秀也在王家讀書。張權另叫副手相幫,不題。且說文秀弟兄棄書原不多時,都還記得。那先生見二子聰明,盡心指教。一年之間,三場俱通。此時王員外家火已是做完,張權趁了若干工銀。王員外分外又資助些銀兩,依舊在家開店過日。雖然將上不足,也還比下有余。
且說王員外次女玉姐,年已一十五歲,未有親事,做媒的絡繹不絕。王員外因是愛女,要揀個有才貌的女婿,不知說過多少人家,再沒有中意的??匆娡⑿闱谥斪x書,到有心就要把他為婿。還恐不能成就,私下詢問先生。先生極口稱贊二子文章,必然是個大器。王員外見先生贊得太過,只道是面諛之詞,反放心不下。即討幾篇文字,送與相識老學觀看,所言與先生相合。
心下喜歡,來對渾家商議。徐氏也愛廷秀人材出眾,又肯讀書,一力攛掇。王員外主意已定,央族弟王三叔往張家為媒。王三叔得了言語,一徑來到張家,把王員外要贅廷秀為婿的話,說與張權。張權推托門戶不當,不肯應承。王三叔道:“此是家兄因愛令郎才貌,異日定有些好處,故此情愿。又非你去求他,何必推辭。”張權方才依允。
王三叔回覆了王員外,便去擇選吉日行聘。不題。
單表趙昂夫妻初時見王員外承繼張廷秀為子,又請先生教他讀書,心中已是不樂,只不好來阻當。今日見說要將玉姐贅他為婿,愈加妒忌。夫妻兩個商議了一番,要來攔阻這事。當下趙昂先走入來見王員外道:“有句話兒,本不該小婿多口。只是既在此間,事同一體,不得不說,又恐說時,反要招怪。不敢啟齒?!蓖鯁T外道:“我有甚差誤處,得你點撥,乃是正理,怎么怪你!”
趙昂道:“便是小姨的親事。向來有多少名門舊族求親,岳父都不應承;如何卻要配與三官?我想他是個小戶出身,岳父承繼在家,不過是個養(yǎng)子,原不算十分正經,無人議論。今若贅做女婿,豈不被人笑話!”
王員外笑道:“賢婿,這事不勞你過憂,我自有主見在此。常言道:‘會嫁嫁對頭,不會嫁嫁門樓?!覟檫@親事,不知揀過多少子弟,并沒有一個入眼。他雖是小家子出身,生得相貌堂堂,人材出眾,況且又肯讀書,做的文字人人稱贊,說他定有科甲之分。放著恁般目知眼見的到不嫁,難道到在那些酒包飯袋里去搜覓?若揀個好的,也還有指望。倘一時沒眼色,配著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癡的蠢材,豈不反誤了終身!如今縱有人笑話,不過是一時。倘后來有些好處,方見我有先見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