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第1章

關于本書[1]

本書英文譯本根據1928年德文版翻譯。

本書始作于1927年春,同年9月完成,11月出版。

弗洛伊德在1935年為其《自傳研究》(Autobiographical Study)補加的附錄中,講述了在過去10年間他的作品所發(fā)生的“一個重大改變”。他解釋說,“我的興趣在通過自然科學、醫(yī)學和心理治療方面繞了一個大彎子(detour)之后,又回到了文化問題上。很久以前,當我還是一個思維尚不夠成熟的年輕人時,這就是我十分迷戀和感興趣的一個問題了”。當然,在此期間的幾年中,他曾多次涉及這些問題,特別是在《圖騰與禁忌》(1912—1913)一書中;[2]但是,正是通過《一個幻覺的未來》這本書,他才對他晚年最為關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著作是《文明及其缺憾》(1930),這是在本書之后緊接著完成的,他對人生哲學的探討還使他寫出了《精神分析引論新編》(1939),給愛因斯坦的一封公開信《為什么有戰(zhàn)爭?》(1933),以及他的最后一本著作《摩西與一神教》(1939),他從1934年以來便開始了《摩西與一神教》的撰寫。

鑒于弗洛伊德的明確聲明(“我不屑于對文化和文明加以區(qū)分”)以及在《為什么有戰(zhàn)爭?》一文的結尾部分所做的類似說明,似乎已沒有必要再對德語的“文化”(Kultur)一詞的恰當翻譯這個棘手的問題做一番說明。我們通常但并非一成不變地把“文明”(civilization)作為名詞看待,而把“文化的”(cultural)作為形容詞看待。

注釋:

[1]本文原在英文版正文之前。

[2]他最早發(fā)表的對宗教問題的研究是在《強迫行為與宗教實踐》(1907)這篇論文中。

譯者:楊紹剛
上架時間:2019-10-25 11:00:09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版